捨棄「最好」追求「夠好」,把人生省下的大把時間,去追求真正的幸福美滿

對許多人來說,下決定是煩惱的主要來源,尤其對有完美主義的人!追求完美,以至於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做「最好」的決定,而其實懂得欣賞「夠好」的人生,會更容易幸福和快樂。

捨棄「最好」追求「夠好」

對許多人來說,下決定是煩惱的主要來源,某些個性的人尤其如此。加州大學教授貝瑞.史瓦茲(Barry Schwartz)在著作《我們為何工作》(Why We Work)中,把人分為「極大化者」和「滿足者」:

.極大化者想要最好的選擇。

.滿足者有一套標準,只要能滿足就好。

「追求最好」似乎是一種很正面的特質。我的孩子們在空手道班上會喊著:「我要成為最棒的!」從來沒有激勵導師會把下面這句話掛在嘴邊:「我很隨遇而安!一向很隨遇而安!」

但史瓦茲的研究指出,滿足者不會浪費時間一直去想各項決定和期望,所以通常比極大化者快樂。追求完美的人如果沒做出完美決定,就很容易感到懊悔。二○一六年,我為《快公司》雜誌(Fast Company)訪問史瓦茲,2他說:「如果你想找到最好的工作,那麼無論某個工作有多好,只要你哪天不順,就會覺得外頭還有更好的。」這時一天不順就不只是一天不順,而是反映整個人生都走錯了。

追求完美的人也容易拿自己跟別人比較。史瓦茲說:「如果你追尋完美,絕對會跟人比較。」如果你的房子要是最好的房子,別人的房子一定都得輸你,所以你必須去看每個人的房子,而世界上有七十億人,絕對有人房子比你更好,甚至你在Instagram上追蹤的四百六十八個人裡面就有這種人。於是你嫉妒,並因此產生痛苦。小說家約瑟夫.艾普斯坦(Joseph Epstein)寫道:「綜觀七宗罪,唯獨嫉妒一點也不好玩。」

相較之下,史瓦茲說滿足者明白「『最好』是個可笑概念。根本就沒有什麼最好」。柏拉圖的理想國不存在於真實世界,只在你大學時連翻都沒翻過的古典哲學課本裡。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面對金錢、時間和物理上的限制。就算真有一間全世界最好的房子,你大概也買不起。

滿足者做決定時有一組重點標準,例如:房子離工作地點近不近、廚房需要多少改裝、浴室有幾間。標準可以很隨興,若你認為重點是房子要棒到讓親戚哇一聲地叫出來,那也是不錯的標準。

要知道,如果能滿足重點標準就很好,「夠好」幾乎永遠都會夠好當你「最好」的房子輸給別人,可能就快樂不起來;但如果你選房子是依據離公司近、有四個房間和美麗的前院,那麼不論朋友的房子怎麼樣,當你開進自家車道時仍會面露微笑。

如果這標準適用於房子,大概也適用於戀愛,雖然人對於愛情更難想通。一個人若是在愛情裡求完美,就永遠定不下來。不妨反過來想,除非你本身是完美的另一半,否則你也不過是在尋找願意跟你定下來的對象。愛情在剛開始充滿新鮮和不確定,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在塵埃落定之後,兩人不免會為財務、子女的教養和家中汙水系統起爭執,這時極大化者會認為自己選錯了配偶,滿足者知道每個人都選錯了人,因為沒有所謂「對的人」。所有關係都需要努力維繫,哲學家(兼小說家)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寫道:「選擇定下終身的對象,只不過是選擇我們最想承受哪種痛苦。」你尋覓讓你承受不同痛苦的對象,選一個性格好的人,一個對你有吸引力的人,然後避免災難,努力走下去,這是通往永遠幸福快樂的真正道路。

 

快樂是一個「讓夠好就夠好」的好理由,不過從這本書的角度來看,重點在於「滿足能節省超多時間」。

我和先生都是不折不扣的滿足者。我們把結婚日期定在訂婚大約六個月後,後來我才知道這樣算是滿快的,不過我在第一天挑婚紗時就決定了,看城裡哪間花店評價不錯,就交給他們負責。在我看來,為了有更多時間思考結婚蛋糕怎麼裝飾而把婚禮拖到一年後,真是有點發神經。

婚後也是這樣。我們搬到賓州後是這樣選幼稚園的:有些朋友的小孩讀我們新家附近的幼稚園,他們覺得不錯,我和先生就想說我們應該也會喜歡,而這同樣適用於消費。如果先生的姊姊生活跟你們差不多,那麼她滿意的車,妳大概也會滿意,我就是這樣選了日系豪華轎車Acura MDX。你可以花好幾週研究手機,也可以打給剛換手機的朋友問他選了哪支,然後就選同一支。如果我參加公事飯局,要不就點凱薩沙拉(絕大多數餐廳似乎都有賣),要不就是請服務生推薦,這樣能把注意力放在客戶而非菜單上。

既然滿足能夠省下大量的時間,那麼一個問題來了:「極大化者能不能變成滿足者?」我和傾向極大化者的友人分享自己的點餐習慣,她瞪大的雙眼彷彿在說:「萬一服務生只是把廚房想趕快賣掉的餐點說出口呢?」我心中的滿足者覺得很好笑,就算如此,那又怎樣?這又不是我死前最後一餐,甚至不見得是我在這間餐廳的最後一餐,下次我會點別的餐點。這不是該傷腦筋的決定,不過對極大化者來說,做決定當然得花腦筋。

史瓦茲認為人可以學著滿足,雖然這不見得容易做到。人是位於一道光譜上,而且沒有人能夠事事求完美。一個人可能花好幾個月苦思哪款車「最好」,但選垃圾袋則是哪款特價就買它。

所以如果你讀了前幾段並知道自己是極大化者,要知道你並不需要重學一個全新的技能,只是把現有技能轉個方向,幫助自己省下更多時間。當極大化的習慣冒出來時(例如:選擇下個月長假要住的旅館),不妨就選朋友提過的,再不然就選以前住過的連鎖旅館。住完之後可以想想是否留意到什麼大缺點,我猜大概想不到!大多數旅館其實都還不錯,就像大多數餐廳都還算好吃,大多數行李箱也還算堅固。

如果你跟別人比較後會感覺很差,那就不要去看別人的選擇。我們有很多理由不上社群媒體,安於「夠好」並因此開心,這種態度對每個人都好。

有些揮別極大化者心態的人告訴我,現在他們大幅擺脫時間壓力或比較心態。

楊雪莉是餐飲行銷人員,她之前長期忍受舊房子的各種問題,「我不想在大筆投資上犯錯,並承受好幾年的苦果。」但後來她決定賣房子,突然必須解決房子的那些問題,由於之後她不必住那裡,所以「能迅速做出所有決定,從最中立的角度去看」。結果,她很有設計直覺,「房子改完之後很棒,但我們只享受三個月就搬出去了。」到了新家,她也迅速做好決定,以免自己挑三揀四。

如果你在某件事上猶豫不決,那麼「設定期限」會有幫助,例如:在五分鐘內決定要去哪間餐廳,你甚至可以假裝自己是要推薦給一群不太熟的人。當警鈴響起,就選擇目前找到最好的選項,然後為自己的高效率開心。如果你是花五分鐘而非一小時決定午餐在哪吃,省下的時間可以留在餐廳裡享用甜點。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人生沒有完美的路線圖,父母給的人生地圖,並不一定是孩子想要前進的方向>>https://pse.is/GE83P

我們被愛不是因為完美:不必卯足勁把自己活成一個零誤差的完人,比起完美,更重要的是充滿勇氣!>>https://pse.is/GZKES

摘自    蘿拉.范德康要忙,就忙得有意義:在時間永遠不夠、事情永遠做不完的年代,選擇忙什麼,比忙完所有事更重要/采實文化

Photo:pexels,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怡蓓、王信惠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