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間的摩擦,需要父母用智慧來化解;錯誤的親子溝通,只會引發孩子更多的委屈和憤怒

父母對話的目標,如果是「和諧」,那麼在出口說話之前,試想著這番話將會把孩子帶領到什麼樣的地方去,將是很重要的功課。

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有其他親子在的地方,我都很自然的會聽到親子間自然流露的對話,例如在餐廳,我會聽到:你再不乖乖吃飯,以後我就不帶你出來、你快點把飯吃完再玩,不然我們就立刻回家!

或者,為了催促孩子動作快一點,給予倒數時間限制:10、9、8……

爸媽這樣的說詞,不難聽見,因為這樣的對話方式,會讓爸媽覺得是最快速又最明確的方法了,但,我們做父母的,往往只考慮到自己的感受,卻忽略了在我們把不好的感受用「威脅」的口吻交代給孩子後,孩子聽到的感受,又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我經常聽見許多父母說:「孩子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在測試父母的底線!」

父母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父母總是在三的告誡後,孩子們仍舊不停的造反,爆衝,然後引爆父母內在的地雷。

事實上,這不是孩子們願意的。

讓我們試著想像一個畫面,畫面裡有顆氣球,不停的被人用拳頭擠壓,或被腳踩。

氣球在擠壓和腳踩的期間,不但失去了原本的形狀,還呈現出各種怪異的形狀,這是為什麼?

原理很簡單,氣球內的空氣就是這麼多,當氣球受到外界擠壓時,空氣很自然的會從其他地方找出路,因此就會呈現出奇形怪狀的樣子。

這和孩子受到責罵,卻老是做不好的情形相同,孩子面對父母的威脅和指責(如氣球面對壓迫),內在的感受勢必覺得委屈,甚至覺得憤怒,在行為還沒來得及修正前,他們會先湧出大量的情緒(氣球內的空氣),這些情緒變會透過其他更怪異的行為來得到緩解,這也是這麼多父母會說,孩子們一直在測試父母的底線的地方,事實上他們並不全然在測試底線,很大一部份他們在抒發自己的情緒,藉此達到平衡,否則他們會像氣球一樣,在某個無法承受壓力的點出現時,發出爆炸現象。

爆破與和諧,經常是一念之間,因此聽到父母以威脅孩子的口吻和孩子說話時,我總想著:我們說這些話的目標,到底是為了「讓孩子乖乖吃飯」,還是為了「讓孩子鬧脾氣」?而給孩子倒數時間,究竟會讓孩子「加快速度」,還是「讓孩子更崩潰」反而讓孩子速度更慢?

因此,在與孩子進行對話時,不妨時刻的問自己:對話的目標究竟是什麼?
前兩週,我開著車,帶著全家人出門,路程中,川川突然煞有其事的叨唸著:「我好想要有個姊姊哦!」

我在開車,瞬間沒聽懂,疑惑的說:「你有姊姊阿!」

川川這時又重申了一次:「我是有姊姊沒錯啦,可是我不想要這個,我想要一個會疼我又愛我的姊姊啦!」

原來川川想說的是這個呀!

透過我的解讀,我覺得川川想說的是:三三姊姊對她不好,她希望姊姊能對她再好一點!

於是我問川川:「川川想要一個怎麼樣愛你、疼你的姊姊呢?」

川川:「就是會送我東西,不會罵我的姊姊呀!」

我:「原來川川要的是會送你東西,而且不會罵你的姊姊呀!可是我怎麼記得三三姊姊昨天才送你好多東西……」

川川:「對呀,姊姊昨天送我好東西,也是好姊姊啦,但是姊姊會罵我……」

我:「噢,原來姊姊有罵你呀,那昨天姊姊送你東西時,也是一邊送你一邊罵你嗎?」

川川:「沒有啦,昨天姊姊很棒,送我很多東西,也沒有罵我,昨天姊姊是好姊姊,可是後來姊姊還是有罵我……」

我:「我也有看到姊姊罵你,但是川川,我想請你記住姊姊對你的好,並且給姊姊多一點的時間,姊姊很聰明,她學得的很快,我相信只要給她時間,我想她應該……」

我在對話時,爸爸這時候插話了,他對川川說:「噯!這個姊姊不愛你,你就不要認她當你的姊姊就好啦!你之前不是有遇到很愛你的XX姊姊嗎?你就認那個XX姊姊做你真正的姊姊就好啦!」

我一邊開車,一邊瞪大眼睛回看爸爸。

因為爸爸這番對話一說出口,問題不但不會被解決,反而會變成更嚴重的巨大問題

果然,三三聽完爸爸說的話,在我身後立刻崩潰爆哭!大聲嘶吼說:「爸爸好壞!我討厭爸爸。」

爸爸超理智回應:「我又沒說錯,你不喜歡川川,每天都罵她,不把她當妹妹來愛,那就讓他人喜歡川川的人來當川川的姊姊就好啦!」

爸爸的超理智,如同一只拳頭,重重的壓在三三的胸口上,想當然爾,三三哭的更崩潰了。

我拍了拍爸爸,我說:「嘿,對話的目標是是為了和諧,你這番對話,比較像是挑撥離間呢!」

爸爸辯解:「我又沒說錯話,川川被三三這樣對待,都覺得不舒服了,當然要……」

爸爸的話還沒說完,姊姊嚎哭為止,這時妹妹川川也加進來憤怒的對爸爸嚷嚷:「爸爸壞壞,我要三三當我的姊姊啦!爸爸壞壞!臭爸爸!」

爸爸整張臉發囧,幫川川出氣,沒想到自己得到的卻是被兩姊妹討厭!

這種壓迫式對話,三三在過程中得到什麼?她會因此對妹妹更好?還是會因此自我反省?還是會爆炸出更多的委屈、憤怒的情緒?

我想答案無疑的是憤怒居多。

疏通完三三的情緒,爸爸似乎明白了對話的真諦,他立刻向三三道歉,並且對三三說:「你永遠都是川川的姊姊,爸爸不應該這麼說的,對不起。」

聽到爸爸的道歉,三三的情緒彷彿得到了出口。

父母對話的目標,如果是「和諧」,那麼在出口說話之前,試想著這番話將會把孩子帶領到什麼樣的地方去,將是很重要的功課。    


更多親子教養與溝通工作坊,可上網查詢「李儀婷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LXYEy  

李儀婷的親子教養粉絲專頁: https://reurl.cc/ROANr  

李儀婷教養書《孩子永遠是對的》https://reurl.cc/zr0V6
 

圖片提供:安可姐妹花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