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不聰明〉數學名師:小學數學就曾將我滅頂,如果不聰明的我都能懂,那麼學生一定也能懂!

很多人總是說,數學很吃天分,沒天分唸不來的,然而此刻,我想要說的卻是:數學,不吃天分,不吃聰明,它吃的都是,你的「堅持與努力」

作者|楊明山 (上海明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從小我就知道,我在課業上不是個聰明的孩子課堂上老師所教的,我幾乎不曾當下就聽懂過因為,我不聰明,也讓我的求學之途走得艱辛一路上顯得跌跌撞撞,我也因此摔得鼻青臉腫尤其,我最差的科目,沒有之一,就是數學。

或許,很多人都會這樣說:『你是數學老師耶,怎麼可能數學會差?騙人』

不然,說一說我自己的「數學黑歷史」給你聽吧!

你相信嗎,從我升上小學高年級的那一年開始,我眼前的數學深水區,就開始,將我逐步滅頂…...

猶記得,小五數學的第一個單元是「因數與倍數」課堂上,老師的滔滔不絕,我雖然已經很用力了卻永遠彷彿鴨子聽雷般,不知台上數學老師所云第一次期中考,印象非常深刻,因為數學不及格我考了「全班第二十五名」,一個在班上從後面數過來,比較能夠快數到的名次。

從小好勝心就強的我,回到家進房間,關了燈在黑暗中,跳上了床,摀著棉被,我放聲大哭,當年,「剛滿十歲的我」,就已經清楚意識到:「我,是一個沒有人家聰明的孩子」

也許,是已經清楚意識到,自己的「不聰明」
也許,反正我的數學,應該也不會再更差了
與其自暴自棄,倒不如不要分心,放手一搏


後來,我曾經努力,讓自己的數學成績撐著勉強度過,求學時期中的一段「蜜月甜蜜期」,直到進入了高中,我的「數學癌」又再次復發,一進高中,我面對著那詰屈聱牙的數學理論我的成績,又立刻掉入令人痛苦不堪的深淵。

印象非常深刻,高一上的數學,我就被當了,落得高中的第一個學期數學就重修的命運。不僅如此,高二的那一堂數學課更是讓我留下了,一生難以磨滅的印象!記得老師快速教完一題,便隨機抽點班上同學:『楊同學,這題你上去黑板前寫給全班看看!』

還沒來的及聽懂的我,匆忙上了講台,抬著頭面對著偌大黑板,和密密麻麻老師剛寫的公式;我背對著全班,腦中卻是完完全全地一片空白,顫抖的右手,緊握著粉筆,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啊,這個傢伙啊,以後啊,一事無成啊!』

這突來一句話,當時更是刺穿我最後的自尊心在全班面前,我瞬間漲紅了臉,顯得無地自容。


每日清晨五點半,準時起床「唸」數學

在那一個,仍舊是威權當道的年代數學老師對於「不聰明」的學生的斥責往往都是非常嚴厲,而且較為直接的。儘管如此,這卻激發了我「絕不投降」的個性反正,我就是「不聰明」,也已經沒什麼可輸不如,我就當再放空自己一次,跟自己拚了!我更領悟出一件,至今我仍在持續奉行的道理,想要擊敗痛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立刻就去做那一件,令你感到最痛苦的事情」

我後來每天早晨固定五點半,準時起床唸數學堅持了近三年,也甚至包含,重考的那一整年

家人問我:『你每一天都這麼早起,累不累?』我說:『不累,有目標在堅持,久了就習慣了』
我心裡想著的就是,對比起有目標地堅持一件事每天毫無目標渾渾噩噩過日子,才真的疲憊不堪。既然數學讓我痛苦,那麼,我就直接向數學開戰!

不聰明的我,後來靠著努力,雖然在跌跌撞撞下卻也終究進入了台大,甚至,當上了數學老師…

回首來看,我才赫然發現,這些點狀閃亮的背後,竟都是巨大帶狀且又艱辛漫長的「刻意練習」。

很多人總是說,數學很吃天分,沒天分唸不來的,然而此刻,我想要說的卻是:數學,不吃天分,不吃聰明,它吃的都是,你的「堅持與努力」。

日本作家古川在《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當中寫道,一旦大腦認定某種行為跟往常一樣,它就會拼命地維持這一種行為,這,就是習慣。

這也正是,我想與大家分享的:「當努力成為一種習慣,你也就會習慣努力了」因此,孩子與他想要達到的成就之間的距離,差的不是聰明,而是努力!


我的不聰明,是要讓自己更努力

我記得很清楚,我剛開始在當數學老師的時候,「不聰明」的我,沒有辦法做到像很多數學神人,數學反應超迅速,一上了台就有辦法即興發揮,因此我每天都在編講義、備課與上課不斷循環。我告訴自己,我的不聰明,是要讓自己更努力,不是把不聰明,拿來當成自己偷懶逃避的藉口。

有一年冬夜,當我上完十二個小時的課之後,我蹲在一間便利商店的門口,捧著一碗泡麵,那一夜寒冷的冬夜天空,卻有著極亮的月光,我一口口地吃著那碗泡麵,我那天的第一餐,蹲在地上,疲憊的我,抬起頭望著漫天繁星,我對自己說:『因為,我不聰明,所以,我需要更努力』

而至今,我更是早就已經習慣,我的「不聰明」
甚至,還有點珍惜,我那與生俱來的「不聰明」


我總會研發,希望能更易於學生理解的教學方式,與其說是易於學生理解,不如說是「給自己理解」。
如果不聰明的自己都能懂,那麼學生一定也能懂,我也更能夠,站在孩子的立場,去體會他的處境,所以,若我有任何一點的換位思考與教學同理心。

 

我想我很慶幸,那都是,「因為,我不聰明」吧!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與超越》,一書當中談到:真正決定一個人行為的,是我們所想要達到的,那一個「目標」。

若想要改變自己,先要認清自己的目標
一旦校準目標之後,人就會像「弓箭手」般,繃緊全身身體和精神,讓自己的一切行為,只為了那個「目標」,完完全全地全神貫注!

這一個目標,甚至可以讓人「完全忘記」,原本那一個,可能並不夠聰明的自己!

孩子一直都覺得,考試考差很恐怖,其實,比考差更恐怖的,是孩子「習慣了這樣的習慣」,從內心深處沒目標,不努力,不想有什麼改變!

而孩子不知道的是,「底層舒適圈」是很危險的,因為,舒適圈待著待著,人會變得越來越迷惘,繼而慢慢變得頹廢,最後,就再也逃不出來......所以,學習跳出舒適圈,孩子才有可能成長。

人生,其實從來就沒有白走的冤枉路,每一段學習,都會在孩子的人生留下軌跡。

此刻,若孩子仍然覺得「不聰明」是一個「問題」,那麼,最後我想要告訴孩子的是:

這個世界,從來就不缺乏「抱怨問題」的人

這個世界,缺的一直都是能「解決問題」的人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立即開始改變比較實際
 

「天才」,是老天決定;「地才」,卻可自己決定,我那麼不聰明,我都可以,孩子,你一定可以,我們一起加油,我們一起努力!


原文授權:線上數學教育 楊明山 老師 
 

※延伸閱讀

「Number Talks」陪伴孩子建立數感,讓他們愛上數學

孩子數學怎麼都學不會?原來是因為...…

 

圖片提供:楊明山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