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知道你覺得...」但孩子卻說:「妳怎麼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其實我們都想錯了!?

如果別人沒有那個意思,為什麼我會有那樣的感覺?因為人的感覺並不是根據事實,而是來自想法。我們認為的「事實」,只有兩成是事件本身,另有八成是從我們自己的想法而來。

幾天前,我跟孩子在討論某事情,我說:「我知道你覺得我很煩,而且對這件事情管太多,但是……」

孩子跟我說:「你怎麼知道我是那樣想的?其實那些只是你心裡的想法,我並不覺得啊。」

如果別人沒有那個意思,為什麼我會有那樣的感覺?因為人的感覺並不是根據事實,而是來自想法。我們認為的「事實」,只有兩成是事件本身,另有八成是從我們自己的想法而來。換句話說,我們先入為主的想法、已經存在於我們腦中的成見會大大影響我們判斷。 

想像一位女士穿著精緻的高跟鞋參加宴會。在進入擁擠的房間時,有位男士正好踩到她,而且連看都不看一眼。她立即斷定這位男士是個粗暴又無禮的傢伙,並憤怒不已。於是,這位女士追向前去,就是為了罵他一句。結果卻發現那位戴著墨鏡的男士竟然是個盲胞。於是她得到的第二個結論,她自己才是「不小心」的人,同時,也為對方的殘疾感到同情。 

但是,當日的傍晚十分,她的視線往遠處一瞥,看到那位男士摘下墨鏡,眼睛並沒有瞎。這才發現,他先前是假裝的。她的怒火因而隨著認定那個男人是個大騙子而點燃。 

如同這位女士的例子,我們把冒出的每個想法都當真,情緒必定經常起伏不定。「別人真的有這樣,還是我們在揣測他是這樣」這是必須經常提醒自己的。你都相信自己感覺不會錯,但你的感覺也是自己「想出來」的,不是嗎? 

情緒問題用想的是無法解決的。努力想找出自己為何有這種感覺,只會讓情況惡化,好比陷入流沙的狀況:越用力掙脫,反而顯得越深。 

你必須釐清何者為「事實」,何者為「想法」。以下列舉幾個:

・男友忘了生日(事實),他根本不愛我(想法)。 
・孩子不愛讀書(事實),他沒什麼前途(想法)。 
・被上司責罵(事實),臉都丟光了(想法)。
・投資失敗(事實),我人生完蛋了(想法)。

只要你能看清你的想法並不等於事實只是想法,而這些想法並不能傷害你,則你整個情緒就會平靜下來。反之,當你寧可相信自己想法,而不願單純去看事實時,就會生起各種情緒性反應。

 

※延伸閱讀:

想跟青春期孩子溝通,爸媽要先跳脫「大人」的角色>>https://goo.gl/T14bQv

正確的情緒教育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https://goo.gl/oGjL7W

 

摘自 何權峰《把壞日子過成好日子:觀照五種內在本質,找回生活中的滿足感》/高寶 

 

Photo:nastya_gepp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