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告別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再見,讓愛沒有遺憾

生死雖然無法預料,但若有機會提前和所愛的親朋好友預告自己的死亡,你想不想?若有機會以生者的身分參與自己的喪禮,你願不願意?這的確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生前告別式,面對死亡的新態度:站在它之前,看的不是「死」,是「生」

會談結束,我目送幾個月前母親才因病過世的以菱下樓。

當年,以菱父親決定切斷婚外戀的當時,母親才發現自己懷孕了。母親堅持要把以菱生下來,當時父親本來威脅不提供任何撫養費用,強力的要求以菱的母親把小孩墮掉。以菱的母親脾氣很硬,威脅對她並不管用,協商之下,父親只同意支付以菱高中畢業前的學費,其他費用一律不支出。

以菱沒有見過父親,也沒有想過要見他,父親對她的概念就只是每個月戶頭裡定期出現的一筆錢,其他也沒有更多了。

這樣的家庭背景,造就了以菱凡事以母親為最優先考量的個性。她說:「世界上,我的親人只剩媽媽了。不孝順她,我還要孝順誰?早年媽媽因為我,受了很多苦,我不願意她覺得養我不值得。」

小小的以菱曾經在心裡發誓要照顧媽媽一輩子,而以菱也真的這麼做了。母親的慢性疾病,會複合許多併發症,讓她的免疫系統逐漸崩解,也讓她一次一次的感染都比前一次更難復原。因為一次比一次更加惡化,年紀又會導致症狀變得嚴重,一連串的生病、用藥、急診、住院……在後期以菱已經完全消耗殆盡。一開始以菱並不想辭去工作在家親自照護,只是沒想到聘來的看護都留不久,最長的只做了三個月。

「我不想讓媽媽一直習慣新看護,只好自己把工作辭了,跳進來照顧……反正我的工作是翻譯,接案也可以自理……只是,我沒有想過這個家族遺傳的疾病會這麼難纏……也沒想過母親後期,會變得如此依賴……」以菱後來的工作模式,已經是在母親臥榻的床邊,開著電腦進行小說翻譯。

當然,這段期間她身為母親的責任,婚後妻子的責任一點也沒輕過。除了當一個孝順的女兒,她其他的生活角色,也一直都是照顧者。

以菱的故事,我一路聽過來,深深明瞭定期談話的這一天對她的心理意義。只有這一天,她可以暫時不用照顧別人,而是當一個被照顧的人。只有這一天,她可以不感覺一直在消耗自己,而是獲得一些滋養可以滋潤自己的生命。

 

能夠沒有遺憾,你願不願意

以菱的先生和孩子,總會在這天來和她會合,再一起吃晚餐。早就等在樓梯口的兒子,看見媽媽下樓,竟然說了說了一句:「媽媽你不可以突然死掉喔!」童言童語有時更令人鼻酸。以菱年幼的兒子,恐怕無法區分媽媽來診所會談與外婆到醫院就診的差別,還以為媽媽和外婆一樣,都是生病、來看病的。「那……我要死掉的時候會先告訴你好不好?」以菱語氣認真地對兒子說,我幾乎可以想像她停下來和孩子打勾勾的畫面,他們愈走愈遠,聲音也愈來愈小。 以菱說的這句話,乍聽之下像是個輕描淡寫的玩笑,但你若願意仔細想想,還真有啟發!

生死雖然無法預料,但若有機會提前和所愛的親朋好友預告自己的死亡,你想不想?若有機會以生者的身分參與自己的喪禮,你願不願意?

參加過告別式的朋友,多半都會說願意。因為告別式上,總有許多親友竊竊私語,懷念死去的當事人。有很多話想對死者表達,但死者已經全都聽不見、看不到,也無法感受了。與死者生前相處上有許多情緒糾結的親友,在告別式上想傳達:「我已經不恨你了」、「好好的走吧」,給予對方一個象徵性和解性的擁抱,也都無法完成了。親友能做的,只有在諮詢會談時,對我表達這些情緒。

這樣真的好可惜!對心理師表達,只是一個人在整理這些經驗與情緒。但對當事人表達,則可能減少死者離世前的遺憾,也減輕親人的自責感、愧疚感,甚至可能從兩人互動間可以出現更多和解的行動和決定。即使只剩一天,也能把握那一天好的相處。

 

生前告別式,也能安撫身為照顧者的你

照顧過程中,照顧者會有許多糾結複雜的情緒,都不是三言兩語能夠道盡,甚至是不為外人所知的。這些複雜的心情,多半是因為總將自己擺放在固定的家庭角色上,以這個角度去認識所照顧的人。不論關係是夫妻、親子或是手足,都很難跳脫家庭角色、擺脫過去相處的經驗。

但是生前告別式,提供了照顧者一個認識關係的新觀點,可以跳脫本來的立場,並從其他親友口中認識家庭成員。若非如此,想要更了解家中生病的長者,多半是照顧者需要自己主動去找其他親友。往往因為不了解家庭成員的交友狀況,要找來原生家庭之外的人他們眼中的某某是怎麼樣的人難度很高。

 

不只讓病人沒有遺憾,讓照顧者也能說出心裡話

生前告別式,不只讓當事人有機會與愛的親友告別而已。對照顧者也能達到安慰的效果。當然有機會講出內心複雜的感受,就有機會為自己內心的疑問找到解答,心中跨不過的那道檻也就不再阻礙你了。但更重要的是,生前告別式可以讓無論處在哪種關係、哪個家庭位置的照顧者,都得以跳脫自己的觀點,站在其他關係人的角度,去認識被照顧的人。在照顧者的其他親友談論著相處的點滴時,你可能會有點驚訝「什麼?他也有這樣的一面嗎?」也許嚴肅的父親,在朋友面前是風趣幽默的。也許在你眼中要求很多的母親,在朋友面前是一個隨和容易相處的人。

一場生前告別式下來,你會對所照顧的親人的認識又多了好幾層。你才發現,原來眼前這個恩怨未了的親人,面貌突然立體了起來,對方生命的顏色也突然變得鮮豔了。

如果自己有一天,可以預知死亡已經臨近。我想,我會願意用生前告別式的方法,公開和親友告別。

 

當事人以喜歡的方式說再見,照顧者也能慢慢放下

生前告別式,讓當事人得以清醒地參與自己的告別式,是當事人有機會選擇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再見的過程。整個經過,都可以自己決定,儀式流程、參與人員,決定是否要選用特定的宗教禮俗。喪葬禮俗要多複雜簡單、多豪華精省都由當事人全權決定。與一般的告別式相較,生前告別式免去當事人離世後,留下的灰色地帶。

許多家庭,在大家長去世後,家族間人多嘴雜,群龍無首,各有各的意見。有些人想找助念團來幫忙,有些人想找牧師進行儀式,有些人想風光的為家人辦一場喪禮,有些人則揣度死者會不喜歡……喪禮究竟如何舉辦,很多家庭在事前都沒有問過當事人,以至於當事人無法有任何意見表示的時候,形成家屬間爭執的導火線。

生前告別式可以讓當事人,能保有最後的尊嚴與空間,自行決定要以什麼樣的方式跟世界說再見,在摯愛的親友心中保留什麼樣貌。沒有人喜歡留在親友內心當中的樣貌,是那個蠟黃僵直的自己。

生前告別式的精神,就在這裡,不論是當事人或是我們,都在告別式上交換了一些生命經歷,回頭繼續面對屬於自己的挑戰。將對死亡的恐懼轉化為認真生活的動力,將必死的遺憾無奈轉為溫暖力量,繼續前行。

這篇不對生病的人說,不對年長者說,而是寫給所有將殞的我們,都將成為照顧者的我們,記住生命的有限,以認真生活的態度為生命慶賀。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學習面對老去,學習告別的勇氣!>>https://pse.is/E7CZ5

母親的守夜人 —啟動一場漫長的告別>>https://pse.is/E3BGD

摘自    艾彼不只是孝順,我想好好陪您變老:解開照護枷鎖,心理師教你照顧父母之餘也能好好照顧自己/四塊玉文創

Photo:pexels,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怡蓓、王信惠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