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教育博士陳美齡:直到高中,父母照顧孩子身體健康的責任才算結束!4方法教孩子正確飲食,也學會照顧自己

20多年前,還不時興「食育」觀念時,陳美齡就很重視孩子的飲食教育。她認為,教孩子健康的飲食方法,等於給孩子一生的寶物,除了身體健康,孩子長大獨立之後,對生活也很有幫助。

昔日香港歌手陳美齡是史丹佛大學教育學博士,教出3個兒子也都念史丹佛,傳為美談。20多年前,還不時興「食育」觀念時,陳美齡就很重視孩子的飲食教育。她說:「教孩子健康的飲食方法,就等於給孩子一生的寶物,除了身體健康,孩子長大獨立之後,對生活也很有幫助。」陳美齡分享了幾個方法:


 

方法一:從小進廚房幫忙,訓練集中力

不少父母認為,孩子還小進廚房太危險。但陳美齡認為,孩子小時,教他們做料理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大兒子喜歡做菜,2、3歲就跟著陳美齡進廚房,幫忙洗菜、切菜,雖然常常愈幫愈忙,但過程中可以教他數學、計劃安排的能力,以及訓練集中注意力,一舉多得。

陳美齡說,做菜對於訓練孩子的集中力很有效,切菜、炒菜時不可以分心,如果不集中精神,就可能受傷;或是一個步驟做錯,料理就失敗了。尤其是烘焙,必須按部就班依照食譜,秤重、計量可以練習數學計算,學到的事情很多。
 

方法二:教孩子吃有益身心的食物

「父母對孩子的愛,從吃開始,」陳美齡說,教孩子如何吃對身心有益的食物,對於他們的成長、學習和情緒都有好處。

孩子小的時候,陳美齡不讓他們喝汽水、甜的飲料。陳美齡會耐心解釋不能喝這些飲料的原因:喝甜的飲料,血糖會迅速升高,心情變得很好;但血糖很快下降,身體會想要更多的糖分,造成情緒波動。她會向他們推薦健康的飲料,「有冰牛奶喔,」「口渴的話,喝水是最好的,」「夏天還是喝大麥茶好呀」,至今他們也一直只喝水和茶。

如何辦到的?陳美齡說,就是教給孩子知識,讓他們真心接受不能多喝的原因。即使媽媽不在時,也不會選擇,因為他們知道不好。

對於孩子吃的東西,陳美齡有一套標準。巧克力和冰淇淋偶爾吃,不完全禁止,因為好的巧克力和冰淇淋還是有些營養,重點是教他們如何做選擇。

另外,她不讓孩子吃泡麵和冷凍的微波食品,原則上有添加物的盡量不買。

陳美齡說:「你,就是你吃下去的東西所組成的。」不要吃對身體不好的東西,尤其孩子成長期的身體特別敏感,健康非常重要,「一直要到升高中,媽媽照顧孩子身體健康的責任才算結束。」
 

方法三:盡可能讓孩子吃新鮮天然的食材

除了控制少吃不營養的食物,陳美齡也盡量讓孩子吃新鮮、天然的食材。像是下課點心,不吃餅乾和糖果,而是玉米、番薯、番茄等。

結婚以後,陳美齡才開始學做菜,從最關鍵的飲食做起,把關全家身體健康。當時她在東京電視台當節目主持人,工作十分忙碌,為了每天開伙,她煞費苦心。例如為節省採買時間,她集結公司同事一起下單採買,只要人多、金額大,店鋪就願意送貨到公司。
工作的空檔或是坐車時,陳美齡的腦袋也沒有閒下來,盤算著今天晚餐要煮什麼?缺了某個材料,可以改做什麼?冰箱裡有什麼材料,可以做明天的早餐?陳美齡笑說,她的腦袋裡永遠有Plan A、B、C,萬一缺了什麼東西,立刻改做其他料理。

日本公立學校提供營養午餐,由於3個兒子念私立學校,因此,陳美齡每天早起幫孩子做便當和早餐。從老大念幼兒園起,老三出生和老大差了10歲,前前後後陳美齡做便當的時間長達20多年,她笑稱自己是便當老手。

陳美齡認為,早餐對於孩子一天的學習很重要。為了讓孩子吃得高興、多吃一點,她會花心思變化樣式,從日式、中式到義式早餐,帶給孩子驚喜感。

問陳美齡每天煮菜不累嗎?她說,其實也沒有想像中的難,煮4菜1湯平均只需要30至40分鐘。如果時間多一點,就做一些費工的料理,沒時間的話,簡單蒸魚、蒸蛋和炒個菜就好,像兒子們喜歡的一道「冬菇雞翼有味飯」,就是沒空時做的料理。
 


方法四:邊吃飯邊教孩子認識食物

陳美齡從小在香港長大,她說廣東人很重視「食療」,婚後她跟媽媽學習認識自己體質、食補煲湯的方法。例如性寒的人要吃讓身體溫熱的食物、易燥的人多吃滋潤身體的食物等。

依著時令節氣變化,陳美齡也會變化不同的煲湯。例如:冬天燉魷魚、花生、豬肉湯,燉2小時後,湯頭濃郁,可以調整體質,不容易著涼和感冒;將蘋果去掉芯,和豬肉、百合一起煲湯,也有強健身體之效。

陳美齡指出,父母不可能一輩子跟在孩子的身邊、照顧飲食起居,因此,她希望教孩子認識自己的體質是虛還是實,隨著自己的身體、選擇有益的食物。陳美齡從媽媽那邊學來各種食物的成分和效用,在餐桌上,她一邊吃飯一邊教給孩子。

孩子小時候,陳美齡刻意的給孩子吃各種食物,煮菜時會盡量的使用多種食材,希望他們營養均衡。等孩子長大一些,吃飯的時候她會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解釋食材的名稱、功用、營養等。例如:「這是青椒,可能有點苦、有點菜腥味,但它對身體很有益哦。怎麼樣?挺好吃的吧?」

陳美齡和大兒子金子和平合寫的《家長不要做的35件事》書裡,大兒子回憶,小時候餐桌擺上納豆、苦瓜時,爸爸會說:「這些東西是大人吃的喔,很美味吧?」然後津津有味的吃起來。他長大後回想,那也許是爸爸的表演、刺激孩子嘗試各種食物。後來他們也的確不挑食,對於從沒接觸過的新食物,都勇於嘗試。

 

大兒子結婚,親自下廚宴客

三個兒子長大相繼出國後,陳美齡原本有點擔心他們在國外會亂吃、飲食不正常,後來發現他們會儘量自己開伙,飲食很健康。陳美齡認為,或許是因為她從小刻意教孩子食育,因此這些知識都已內化了,他們不僅喜歡吃,也喜歡下廚,三人都有好手藝。

去年,大兒子在美國結婚宴客時,2位新人為80位賓客下廚、一手包辦6道菜,有牛排、海鮮和甜品,兩人事前特別花了好幾個月練習。

陳美齡說:「每道菜都有小故事,而且非常美味,」比起外顯的成就,兒子身體健康且廚藝絕佳,更令陳美齡感到驕傲。

 

不讓孩子們自己吃飯

陳美齡和先生非常重視「吃飯」這件事,夫妻工作再怎麼忙碌,至少一人會陪孩子吃飯。陳美齡認為,「爸媽不和孩子一起吃飯的話,孩子學不到做菜和禮貌、做人處事,」  孩子要跟大人互動來往,聽大人之間的談話、看大家的舉止,才能明白人際溝通互動的分際。

陳美齡說:「吃飯是家庭交流的時間,」吃飯時,不可以一邊看書或電視,手機也不行;全家人一邊吃飯一邊聊天、交流各種話題,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自己並不孤獨,除了填飽肚子,心裡也被裝得滿滿的。而且,親子共餐是教導食育的最好時機,爸媽可以把有關食材和吃法的知識,在吃飯時教給孩子。

 

 

 

推薦延伸好讀>>>《世界的餐桌歡迎你》/ 小天下出版

\\小美食家們,世界的餐桌歡迎你一起來開動!//

從餐具、主食、糕點、調味到烹煮方法,
從法國長棍麵包到印度香米飯,從番茄炒蛋到翻轉蘋果塔,
最繽紛、易懂的美食文化入門圖鑑通通在這裡!

這裡除了有各國好吃的食物,還有很多故事——
玉米原產於中美洲,現在成為全球重要的糧食!
一頭牛從牛肉到牛皮,從牛腦到牛尾,都可以做成料理?
為什麼科學家鼓勵大家吃蟲代替吃肉?

這本書介紹了105種食材、180種料理、16種香料植物與辛香料,
如果你好奇,想嚐嚐看,這會是你探索世界的絕妙管道。

一起用美食輕鬆了解世界文化吧!
小心,邊看邊流口水!

 

六星推薦,不可錯過:
★英國BBC美食雜誌大力推薦
★最繽紛可愛的美食文化入門圖鑑
★透過美食認識世界與各國傳統,學習尊重不同文化的差異與美好!
★從味覺到食物的口感,從主食到甜點,從醃漬物到辛香料,孩子好奇的食材與料理,這裡應有盡有!
★培養SDGs永續發展目標精神 :SDG2消除飢餓、SDG14保育海洋生態
★國際觀養成最佳繪本《世界的孩子歡迎你》系列新作

 

數位編輯:陳宣雯(20240321更新)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44期未來Famiy雜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