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總是讓父母擔心?想要幫他就要找到孩子的優點發揮所長

關口小姐的孩子對於念書非常認真努力,並沒有放棄。只是因為看不懂,思考的速度又慢,所以遲遲無法進步。面對孩子這種狀況,父母即便知道孩子的思考速度和理解速度出了問題,卻還是以自己的標準(認為這種程度應該要會才對的標準)來看待孩子,所以才會感到焦慮。父母必須改變對孩子的看法,只要找出「孩子獨一無二的長處」,將它與念書做結合,孩子就會慢慢地改變。

求助內容:為自尊心過高的女兒感到擔憂(化名:關口小姐)

我想請問關於小學四年級的女兒的事。她到三年級為止一直都在家裡附近的數學補習班補習,所以計算能力不是問題。不過對於國語的閱讀和數學的應用題、圖形、單位等題目,卻一直都是憑直覺在解題。

就連三年級標準程度的題目,只要題目要求「請將計算過程畫成圖表或以文字敘述」,她就不會寫了。國語也是,最貼切的說法就是隨便看隨便答,即使寫錯要她改,通常也得改個四、五次才會改對。尤其她很堅持一定要「寫對」,所以經常背著我抄答案。

我想她應該是不想讓人知道自己「不懂」、「不會」,也不肯坦然接受我的建議。還有她一旦受挫就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重新振作,這一點也讓我很擔心。

我不認為自尊心太強是一件好事,請問我該怎麼跟她溝通才好?

 

問題的原因

這位媽媽看來十分煩惱,不曉得該怎麼辦才好。雖然來信的最後她問「該怎麼跟孩子溝通才好」,但光靠溝通就想改變情況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在這之前還有更重要的事。如果不知道這一點,再怎麼溝通也是白費力氣。那就是父母必須改變對孩子的看法,尤其是「對孩子念書的看法」和「對孩子做錯事的看法」。

關口小姐的孩子對於念書非常認真努力,並沒有放棄。只是因為看不懂,思考的速度又慢,所以遲遲無法進步。

面對孩子這種狀況,父母即便知道孩子的思考速度和理解速度出了問題,卻還是以自己的標準(認為這種程度應該要會才對的標準)來看待孩子,所以才會感到焦慮。

也就是說,因為覺得孩子與「該有的樣子」(父母的理想)有所差距,所以壓力愈來愈大。最後這股壓力也轉移到孩子身上,使得孩子可能也承受著壓力。因此這個問題的原因就在於,父母很難改變「孩子應該具備這種程度」的標準,一下子就把焦點放在理想狀態上。

讓我們再稍微仔細分析這個案例的內容。

首先,這個孩子會用直覺來解答一部分的數學題目。不過就小學三年級來說,沒有仔細思考題目意思而直接用直覺來解題是常有的事。至於國語,為了答題細讀文章一點也不好玩。一直用這種方法,最後就算變得討厭國語也不是沒有道理。

自尊心強的孩子(有些情況用「好勝」來形容可能比較適合)會因為不認輸而比別人加倍努力,這是長處。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為怕輸而事先逃避、放棄。更嚴重一點的甚至會說謊來維持自己的自尊心。關口小姐的孩子正是這種情況。

我過去指導過的學生當中也有這類型的人。面對這種孩子,必須用適當的方法來應對才行。

 

解決對策

接下來是解決方法。在上述「問題的原因」中曾提到,造成這種情況最大的原因是「父母一下子就要求孩子達到自己的標準」。換言之,孩子的狀況和父母的標準之間的極大落差,造成了父母的擔心,也讓孩子感受到壓力。

解決這種問題的方法有兩個:

❶運用細分技巧

❷發揮孩子所長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一來看。

 

❶運用細分技巧

數學不是所有題目都能用直覺來解題,除了圖形和應用題之外,有些題目也需要好好思考再來解題。因此首先要將題目分成不靠直覺理解的題目,以及靠直覺理解的題目。小學二年級的基本題目應該會做才對。假使連基本題目都不會,就挑更基本的題目讓孩子做。藉此累積孩子成功的經驗。

接著,當孩子對基本題目感到沒有挑戰性時,再慢慢引導她繼續挑戰更難的題目。這時候由於孩子已經有了之前的成功經驗,因此會開始用「這個我應該也會!」的感覺來面對新的挑戰。這時候的心態已經跟之前完全不一樣了。

至於國語,可以將文章依照段落細分,每一次只要看懂一個段落就好。不要讓孩子為了解題而看文章,而是針對內容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要想表達想法必須先看懂文章。只要可以看懂文章,答題的正確率就會大幅提升。

進步是有步驟的,所以各位可以像這樣「一步步」來進行。

 

❷發揮孩子所長

自尊心高、好勝的孩子,相對地通常「對於自己擅長的事會做得非常有自信」。因此我們可以先找出孩子擅長的事、讓孩子徹底發揮。聽到我這麼說,有時會有父母表示「我的孩子在念書方面沒有任何長處」。不過這只是還沒發現而已,每個人一定都有長處。我教導過三千五百多名學生,從來沒有一個人在念書方面沒有任何長處。

提到長處,大部分的人都會想到「英文很好」、「數學很好」之類的例子。這些確實都是長處,不過若要這麼說,全部也只有國數社理英等四、五種長處而已。我認為長處並不是指這些科目,而是從更不一樣的觀點看見的長處。應該讓孩子發揮的是這些才對。

例如:

「很會說話」

「很會聆聽」

「很會寫文章」

「擅長閱讀」

「很會背東西」

「很會觀察」

「很會交朋友」

「很會教人」

這時候很重要的是,不是找出孩子「與他人相較之下擅長」的事,而是「對自己來說擅長」的事。

認為「我的孩子什麼都不會」的父母,難道不就是基於「和他人比較」或「從父母的標準來看」,所以才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會。用這種方式看待孩子,永遠都不會看見孩子的長處。

不要透過比較來看,而是找出孩子的「獨一無二的長處」。

例如只要將上述的八點依序排列,一定可以找出孩子最擅長的事。接下來再針對長處發揮即可。

★「很會說話」

以國語來說,先不管題目,可以請孩子針對文章的內容發表想法。不過必須注意以下說法:

╳「說說看你對這個問題的想法。」

○「對於這句話,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換句話說,重點在於千萬別讓孩子覺得這是在念書。因為孩子心中已經認定「念書=被迫=不想做的事=厭惡」,所以最好是用「這句話」的說法,而不是「問題」。

★「很會背東西」

這種時候可以利用遊戲的方法來進行。

╳「接下來把這些全都背下來。」

○「我們來挑戰,看你從現在開始三分鐘內能背幾個。」

例句中的錯誤說法聽起來十分無趣,但實際上我們可以經常聽到這種說法。比起這種說法,更好的方式應該是像正確說法一樣「演」得讓人感到躍躍欲試。

或者是「很會交朋友」的孩子,可以讓孩子邀請朋友來家裡一起寫功課。這麼一來,父母和孩子就能各自透過不同的方式,積極地面對念書這件事。

只要像這樣找出「孩子獨一無二的長處」,將它與念書做結合,孩子就會慢慢地改變。

 

筆記:每個人至少都擁有三項長處

父母容易只看見孩子的缺點。只要肯用心發現,自然會看見孩子的長處。

與其改正缺點,更有用的想法是徹底發揮孩子所長。

孩子的缺點反過來說,同時也是他的長處。例如「整天玩電玩」,換個角度來看就是「專注力驚人」。

 

※延伸閱讀:

想要孩子挑戰閱讀英文小說卻困難重重?那就從「中文」開始!>>https://goo.gl/ZwM1wL

從「設計思考」、「做、用、想」的能力,培養孩子成為思考有邏輯的學習者>>https://goo.gl/prM7uh

 

摘自  石田勝紀《責罵小孩能解決問題,達成你期待的「5大原則」》/春天出版社  

 

Photo:White77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