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申請了沒?全台懷孕補助與福利這樣領

孕媽咪辛苦了,政府為了體恤與鼓勵生產,產期前後有不少懷孕補助與福利可以申請喔!這些補助申請都有時效性,看完本文速速筆記重點,自己的權益不要錯過了。

孕媽咪辛苦了,政府為了體恤與鼓勵生產,產期前後有不少懷孕補助與福利可以申請喔!這些補助申請都有時效性,看完本文速速筆記重點,自己的權益不要錯過了。 

 

懷孕相關補助與福利有好多種,確切項目有哪些?又該怎麼申請呢?以大項來分,可分為3大類:

1. 生育給付:勞保、國民年金、農保,擇一申請。 

2. 生育津貼:由各縣市政府推出,規定設籍多久才可以請領。 

3. 育兒津貼 

 

產期前後的懷孕補助總整理:

一、生育給付 

夫妻有保勞保、國保、農保時,待媽媽平安生產後,可以申請獲得兩個月的投保薪資,基本上是擇一申請。 


1. 勞保生育給付

▶ 請領資格: 

(1)女性參加勞保期間懷孕,加保後需滿280日後分娩。 

(2)女性被保險人參加保險滿181日後早產者(所謂早產係指被保險人妊娠週數超過20週但未滿37週生產者) 

▶ 每胎津貼: 

(1)前6個月之平均月投保薪資一次給與生育給付2個月。 

(2)雙生以上者,按比例增給。即雙胞胎給付4個月、三胞胎給付6個月,依此類推。  

完整請領資格請點我

 

2. 國民年金生育給付 

▶ 請領資格: 

民國100年7月1日後生育即可請領。 

▶ 每胎津貼: 

(1)月投保金額(自104年1月1日起,由17,280元調整為18,282元),一次發給2個月生育給付。 

(2)雙生以上者,按比例增給。即雙胞胎給付4個月、三胞胎給付6個月,依此類推。 

完整請領資格請點我 

 

3. 農民保險生育給付 

▶ 請領資格: 

(1)被保險人或其配偶參加農保滿280日後分娩者。 

(2)被保險人或其配偶參加農保滿181日後早產者。 

(3)被保險人或其配偶參加農保滿84日後流產者。 

▶ 每胎津貼: 

(1)分娩或早產者,按其事故發生當月之投保金額給予2個月(20,400元)。 

(2)流產者,按其事故發生當月之投保金額給予1個月(10,200 元)。 

(3)雙生以上者,按比例增給。即雙胞胎給付4個月、三胞胎給付6個月,依此類推。 

完整請領資格請點我 

 

二、各縣市生育津貼(=生育獎勵金、生育補助) 

國內各縣市政府都有生育獎勵金,然而各縣市金額不盡相同,請以政府最新公告為主。 

▶ 辦理方式: 

新生兒出生之次日起60日內辦妥出生登記,向新生兒設籍所在地之戶政所申請。 

▶ 攜帶證件: 

新生兒母親的身分證、印章、戶口名簿正本及新生兒母(父)親的郵局存摺影本等。 

▶ 補助金額如下表: 

另外,新北市還有一個「好孕專車」方案,給予孕婦20趟次乘車券,若搭乘指定車隊往返產檢醫療院所,每趟補貼最高200元,超過200元只需補付差額即可。 

好孕專車申請3步驟 → 點我 

 

三、育兒津貼(中央政府補助) 

以下3項「中央政府補助」的育兒津貼,補助條件全國一致,但只能擇一申請,爸媽可要好好精算比較。 

1. 父母未就業育兒津貼(※2019.8月將擴大為0~4歲) 

▶ 請領資格: 

(1)家有0~2歲以下兒童 

(2)孩童的父母至少一方因育兒需要,致未能就業者 

(3)孩童父母經稅捐稽徵機關核定,最近一年綜合所得稅未達20%者 

(4)在職業工會加勞保的媽媽亦可申請 

▶ 補助金額: 

低收入戶:5,000/月,領到2歲。 

中低收入戶:4,000/月,領到2歲。 

父母綜合所得稅稅率未達20%:2,500/月,領到2歲。 

 

2. 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 請領資格: 

(1)申請時配偶需為就業中,且已在公司任職滿半年 

(2)小孩滿3歲以前 

▶ 補助金額: 

(1)被保險人育嬰留職停薪,從當月起前6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60%計算,按月發給。 

(2)每一小孩最長合計發給6個月,若父母同時符合資格,則可選擇錯開申請,最長請領12個月。

完整請領資格請點我

 

3. 托育補助 

▶ 請領資格: 

(1)家有0-2歲以下兒童 

(2)雙薪家庭或單親一方皆就業,將小孩交給托嬰中心或保母托育 

(3)孩童父母經稅捐稽徵機關核定,最近一年綜合所得稅未達20%者 

▶ 補助金額: 

(推薦閱讀:最多可拿1萬1!托育補助申請金額快去領

 

【延伸閱讀】 

玩具特賣購買5攻略!0-5學齡前玩具怎麼挑?

誰說高齡懷孕沒好處!切記注意3件事,媽媽寶寶都健康 

 

本文擷取自《媽咪申請了沒?全台懷孕補助與福利這樣領》作者 MamiBuy編輯部/新手父母授權轉載

數位編輯:吳佩珊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