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塊璞玉,要靠父母的愛溫潤,用愛與尊重來打磨,讓他們散發自我光采

給孩子正確的觀念,不要讓他養成抱怨,推拖的習性。孩子從小就學會選擇,就會慢慢累積自信與養成負責任的態度和習慣,也會尊重與慎重的做選擇。是他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被誰所害」,孩子才會懂得慎重與負責。

孩子是一塊璞玉,要靠父母的愛溫潤,用規矩與尊重來打磨,找出孩子最適合的樣子,慢慢的雕琢,他才可以漸漸的發光。
 

教養,很重要,但是急不得,也不能拖延,要依著孩子腦部的發育和身心的成熟度,引導與要求。把孩子的生活建立好規律,讓孩子在安全感中成長,藉由他律,慢慢地形成自律;藉由父母的支持與鼓勵,慢慢的產生自己的自信與責任意識,這些成長,靠得是日積月累的涵養。我們可以提供孩子這些協助,幫他找到適合他的學習方法,增加自信:


 
一、穩定的家庭生活

 
孩子成長,最需要的營養素是安全感。孩子覺得安全了,才可以發展他的好奇心,向外界探索。
 
給孩子的愛,不是孩子表現好壞的獎勵品,而是因為他值得被你愛。珍惜親子相處的緣分,有穩定家庭生活的孩子,在學習上,自然會主動與積極,這是人與生俱來想要上進的心。
 

二、支持孩子的想法
 
多觀察與傾聽孩子的想法,支持他。
 
長子小一時,第一次考聽寫,回家就開心的說:「媽媽,我聽寫考一百分。」我說:「很棒唷!」弟弟說:「媽媽,您陪我去樓上一下!」我跟哥哥很好奇的陪弟弟上樓。幼子在書房找出了一本數字練習簿,然後說:「媽媽,我要練習寫這個,以後也可以考一百分。」哥哥笑著說:「弟弟,唸小學,不會考寫數字啦!」弟弟說:「沒關係,我先把這個學會,以後再學別的啊!」
 
那一刻,不但覺得弟弟有好的EQ,還會安排學習的步驟。
 
家裡有超過兩個以上的孩子,父母更要多傾聽孩子不同的想法。一般來說,把大的教好了,小的都會跟著學,但是,還是要尊重小的意見。父母不要強加比較,孩子自己就會比較,而找出,自己想走的路,父母要多支持與傾聽。要對孩子用肯定句,不要常常對孩子用否定句。
 

三、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自己有動機的學習,效果比被逼迫學習的,不知可以好上多少倍?與其逼迫孩子學習,不如引發他想學習的動機。
 
孩子都喜歡模仿父母,你想要孩子樂於閱讀,自己要先喜歡閱讀。當孩子看見父母努力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孩子也會努力,但父母要先引發孩子的動機。
 
我的朋友,有個擅長游泳的孩子,唸小學高年級時,天天早上五點要起床去晨練游泳,在冬天,媽媽每天接送,真的苦不堪言。但孩子在全國性比賽上有好的表現,也有毅力繼續游泳,媽媽再累,還是支持孩子。現在孩子國一,還是天天五點出門練晨泳,四處參加全國性的比賽。
 
動機,跟學習表現,和持續學習的毅力,像是一個正向循環。幫孩子找到並強化學習的動機,就有了好的開始。
 

四、加強孩子做得到、做得好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有學得快的事。當他學得又快又好的時候,要更常鼓勵他。
 
現在實行十二年國教,在國中階段,就會帶孩子參觀職校,協助孩子發掘興趣,這是很好的設計。
 
現在有些高學歷低就業的情形,其實很可惜。孩子終究要進入社會工作,才可以發現自己存在的價值,要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多付出自己的能力,就從他做得好、做得快的事情,開始鼓勵。不要老是挑孩子的缺點批評,孩子愈罵,真的會愈笨,愈沒自信。
 

五、給孩子正確的觀念,學習不是壓力,而是增加自己可以選擇的機會和能力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就業,不管是當員工,還是當老闆。我不會讓孩子覺得,升學考試是很大的壓力,因為,這只是一種選擇。就像當年,自己面對升學考試,父母也沒有給我壓力,父親只鼓勵我們多讀書,因為自己可以讀,也想讀,所以,不是「外力強迫」的。
 
現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我也是告訴他們多讀書的好處,不但讓自己的視野開闊,可以擁有比較多的選擇機會和能力,而這些機會與能力,他想要,就付出努力去爭取,不然,就等著被選擇。
 
人生,常常把自己困在外因中痛苦與掙扎,這是心煩氣躁的來源。我寧願讓孩子,從小就知道,面對自己每一次的選擇機會,都要慎重,是自己選擇的,就要負起責任,不要推成,被外部因素所強迫。
 
給孩子正確的觀念,不要讓他養成抱怨,推拖的習性。孩子從小就學會選擇,就會慢慢累積自信與養成負責任的態度和習慣,也會尊重與慎重的做選擇。是他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被誰所害」,孩子才會懂得慎重與負責。
 

六、讓孩子喜歡回家
 
你的孩子,喜歡回家嗎?你歡迎孩子回家嗎?
 
長子小一時,每次放學,都有個男同學說:「阿姨,我可不可以去妳們家住?」我很納悶的問他:「為什麼想來阿姨家住?」他說:「我媽媽說,他不要我,我喜歡誰家,就去誰家住!」
 
起初,我以為他在開玩笑,因為他下課後是跟著安親班回去。但接觸了一學年下來,他常常莫名其妙的想跟我回家,然後,他要搬家、轉學。我請長子作一張卡片送他,鼓勵他。
 
家庭,是最親密與緊密的場所,一定要讓你的家人,喜歡回家,自己,也要喜歡回家。如果,孩子在外面受委屈,甚至被霸凌,在家人的愛裏面,還可以修復。但是,如果外面的老師或同學對孩子好,但在家,孩子卻被父母辱罵、傷害,孩子的心,依然會傷痕累累。
 
孩子最需要的愛,是來自家人的支持、了解,包容與陪伴。

 
孩子,只是暫時跟我們一起生活的人。他努力的跟我們一起學習,我們面對生活的態度,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他也許比我們更優秀,他也許沒有我們出色,但,他就是他自己。
 
卡里紀伯倫在先知上說:「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他們是「生命」的子與女,產生於「生命」對它自身的渴慕。」
 
每個生命,都會找出自己的出口,協助孩子找到他的天賦,而不是擋在他前面,以愛之名,幫他做著,你自以為對他好的事。

 
愛孩子,要讓孩子,喜歡回家,喜歡跟家人,相處在一起。
 
在協助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到底要幫助孩子什麼呢?要幫孩子建立自信,讓他懂得自律和做選擇、負責任,以後可以頂天立地的安居樂業,享受付出,懂得惜福與感恩。而不是做一行,怨一行,永遠覺得別人過的日子比他好,所有人都對不起他似的。
 
不要讓父母的心思,總是被孩子的「未來發展」所綁架。你想的再多,也無法顧及全面。只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建立起他的自信心,讓他在愛中,學會了愛與被愛,擁有學習的熱忱,懂得選擇與負責,學會解決問題,他面對的困難與挑戰,是要豐富他生命的歷程。
 
為人父母,為什麼要有那麼多的焦慮?或是放不下呢?孩子的自信,來自父母長期的支持與鼓勵,真的愛孩子,就從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做起,讓他每天快樂的出門,開心的回家,再跟家人分享,一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嗨!大家好!我是尚瑞君,在臉書上經營《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專頁。歡迎來談談心、聊聊生活、感受生命中的自在與舒心。
 
 

Photo By:pixabay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