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如果我有一支魔法棒,我會讓教室裏的所有東西都消失、從零開始

對於現在的孩子們來說,AI的到來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巨大的福音,因為在孩子們長大進入職場的時候,已經有很多重復性的工作被機器所取代了。但是另一方面,許多現在看來是“鐵飯碗”的職業,也許會在AI時代迎接被淘汰的命運。

“如果你能揮動一支魔杖,你會怎樣打造一間理想中的完美教室?”
“如果可以,我會讓教室裏的所有東西都消失,然後從零開始。”

“如果要給一家正在考慮進軍中國市場的美國教育技術領域初創公司提供建議,你會給他們什麼建議?”
“我的建議是,不要來中國。”

這場圍繞教育領域時下熱點展開的精彩對話來自美國頭部教育垂直媒體EdSurge對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的專訪。

在AI技術浪潮的衝擊之下,孩子的教育成為家長父母、學校老師關心的首要問題之一。

如何構建未來的教育場景才能讓教師發揮最大價值、成為“鄧布利多”一樣的存在?

科技公司又應朝哪個方向打磨AI技術、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完美教室”?

家長該如何引導才能讓孩子們找到一席之地、永遠不會被所謂的科技取代?

在這些問題上,很少有人能比李開復擁有更為深刻的理解。他不僅深諳AI技術的真實能力、發展前景以及對教育所帶來的重要影響,在教育科技領域有近10年投資經驗,同時還是兩個女兒的父親,自有一套教育經。

現在,讓我們聽一聽李開復博士對AI+教育的時代洞察,以及對身處教育場景之中各方角色的未來遐想——

 

Q:如果你能揮動一支魔杖,那你會怎樣打造理想中的完美教室

李開復:如果我有一支魔法棒,我會讓教室裡的所有東西消失,然後從零開始。

Q:讓所有事物都消失?

李開復:是的,讓一切從零開始。

過去的一百年間,幾乎所有行業都被技術變革重新書寫,而教育,正是例外的場景。

與千百年前相比,科技浪潮已經為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驚人的是,今天的課堂教學形式和本質上幾乎和數千年前沒有差異——一位老師在前面傳授知識,學生們在下面聽講,間或舉手提問或答題。不止是在中國,美國的教室也是如此,都需要破而後立。

很顯然,現在的學校裏有許多優秀的老師,他們既能深入淺出講解知識,也能做到引人入勝、講出好的故事。但是其實,孩子們應該有機會接受不同學科領域最頂尖的大師級人物的教學和指引。

比如:我們可以找一位能擔任好教師角色的諾貝爾獎得主來為孩子們傳授物理學知識,找一位文學大師為孩子們解讀詩詞歌賦,找一位格萊美獎得主為孩子們演繹音樂的魅力。這種教學形式下,師生比大約為1:1000,創新工場就正在中國投資這樣的新型教學模式。

 

Q: 1:1000的授課方式是如何實現的?

李開復:我們所期待的1:1000教學模式並非那種呆板的填鴨式教育,讓孩子們看完科學巨人們的教學視頻就算一堂課結束。而是會在每間教室配有助教,在大師級講師的互動視頻講座結束後,大師能透過技術工具、擬真化近距離和孩子們答疑交流,並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助教們來到孩子身邊進行講解輔導,交流所學的知識、回答遺留的問題,幫助孩子們進一步掌握之前沒能消化理解的內容。

相較於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孩子們學到最前沿的領域知識、得到更為細緻的教學指導,對於曾經課堂上的一線教師來說,轉身成為助教也容易上手,不會成為負擔,一線教師還同步獲得向大師進修升級的機會。

這種責任分工模式可以讓學生更快地對某一門學科融會貫通,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其他活動,這才是未來教育的核心和實質。

 

Q: 在中國,AI技術在教育領域有一項創新應用——用來監測學生的面部表情,這種做法有何利弊?

李開復:現在,有一些家長可能會開始擔憂,表示“可是,我不想讓我的孩子一直被監測。” 但這樣做的好處是,AI系統可以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準進而實現因材施教,而不是僅僅通過他們在數個月後考試中的表現進行衡量和判斷,那個時候已經太遲了,傳統的考試評測,在時間軸上永遠是滯後於學生的最佳學習契機的。

作為一種幫助人類的工具,AI可以識別學生是否就位,節省人工點名考勤的時間;如果學生們在課堂上睡覺或者走神,可以借助AI為學生提供課後輔導,讓學生在家也能通過App調看課堂錄影彌補錯過的知識。

AI技術是可以開發成沒有監控性質的,重點在於,AI的輸出結果取決於軟體的設計者,開發人員不能把軟體和技術當作一種懲罰學生的手段,技術應著眼於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課堂參與上面。

 

Q:如果要給一家正在考慮進軍中國教育市場的美國初創公司提供建議,你會給他們什麼建議?

李開復:我建議考慮進軍中國市場的美國教育科技領域初創公司們不要來中國。

Q:為什麼?

李開復:因為中美兩國的教育體制非常不同。大多數美國的教育科技公司更專注於與美國教育系統相關的元素,例如如何向特定城市或縣裏的學校銷售軟體,以及如何在學校內部進行支付。

而中國的教育體制卻大不相同。中國的教育工作者非常注重結果,家長對於孩子教育的焦慮程度也比西方父母高出很多,中國父母願意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拿出他們月薪的一半,讓孩子進入更好的學校。由於中國如此重視教育,中國社會在很大程度上在乎的是教育成績,並以此預測孩子們是否能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Q: 如何看待美國教育科技市場的機會?

李開復:我認為,教育科技在美國不是一個投資熱點。

我們看到,瞄準教育科技方向的公司主要有兩類:一種是面向學校銷售產品的公司,往往生產效率高、管理能力強,但很難盈利,因為公司必須要擁有一支專門的銷售隊伍,也要為學校提供適度的預算;另一種是有決心顛覆當下教育現狀的公司,這些公司有抱負,也有令人興奮的前景,但要真正看到結果並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可能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積極的一面是,美國的教育體系非常好,很完善,對其進行調整並不有利可圖。我知道很多美國人認為美國的教育不好,它可能不夠好,但已經是現階段世界上最好的了。


Q:你的公司創新工場已經投資了大約10家不同的美國教育科技公司。告訴我,你一直在尋找什麼?你是因為相信這些公司在美國市場的潛力而投資他們嗎?或是看中它們在中國市場、抑或是全球市場的潛力?

李開復:創新工場投資了約50家教育科技公司,大部分在中國。在美國投資了約10家的教育公司,我們主要想通過投資進而瞭解美國這裏發生了什麼,或許還可以把這些技術帶到中國。


Q:父母應該如何引導,才能讓孩子們跟上AI時代的腳步?

李開復:在AI時代父母們一定要重新審視對孩子的教育。

Q:為什麼這樣說?

李開復:十五年內,人工智慧和自動化將具備取代50%崗位的技術能力。

對於現在的孩子們來說,AI的到來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巨大的福音,因為在孩子們長大進入職場的時候,已經有很多重復性的工作被機器所取代了。但是另一方面,許多現在看來是“鐵飯碗”的職業,也許會在AI時代迎接被淘汰的命運。

因此我說,在AI時代父母一定要重新審視對孩子的教育。在教育系統沒有改變的情況下,讀書、考試、成績依然是需要關注的,但因為AI的介入,又應該有些變化。

 

Q:父母們具體應該怎麼做?

李開復:首先,應該培養孩子們的好奇心、批判式思維和創造力,讓他們能更多地問出為什麼和為什麼不。AI是不會創造的,需要創造力的工作是最不會被AI取代的工種之一,這讓人們的創造力顯得更加難能可貴,也最有價值。

其次,要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AI時代中,孩子們長大後不但要與同齡人競爭,還要與AI競爭。要想在對手環伺之下脫穎而出,答案就是:一定是做自己最愛做的事情——強迫比爾蓋茨成為詩人,勉強愛因斯坦成為音樂家,都不會取得成功。而且在AI時代,之前的冷門行業也完全有可能熱起來。

第三,也無需過於擔心AI會讓孩子們的工作種類變得有限,未來有意思的工作會越來越多,例如機器人設計師等,編寫AI、教育AI和管控AI會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工作。如果孩子們擅長數學、物理,不妨考慮走電腦科學和AI這條路。家長們可以多多鼓勵孩子們接觸簡單的機器人或者好玩的AI程式,探知他們是否對計算及AI技術的研發方面存在興趣和天賦。

最後,在孩子們的培養過程當中一定要重視情商發展。AI無法取代的一個最重要事情就是與人溝通,但是很多事物必須要通過人與人之間溝通才能實現完成,所以培養孩子們的團隊精神、口才表達能力、社交能力,感受親情與愛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延伸閱讀:

創新工場董事長 李開復 AI來了,教育怎麼改? 

李開復給女兒的一封信:你需要衡量是你的努力程度,分數只不過是虛榮的人用以吹噓的無聊數字而已 

 

照片來源:李開復臉書

數位編輯:王信惠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