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不到」不是問題「認為自己辦不到」才是問題

為孩子的長處打上聚光燈「我這麼辛苦地養育孩子,可是這個孩子卻如此糟糕。」我並不認為只懂得用這種眼光看待孩子的父母,其親子關係會有多好。

在孩子的長處打上聚光燈

因為孩子的問題來尋求諮商的父母,大多會提起孩子的短處、缺點、問題行為,甚至是異常行為。那種驚人的氣勢、有如機關槍一樣的發言,想要打斷或插話可說是高難度的工作。

不過我還是會想辦法問問這些父母:「話說回來,您孩子的長處是什麼?」

這種問題,父母連想都沒想過,剛才還一副口沫橫飛停不下來的模樣,這下子突然說不出話來。

「咦?長⋯⋯長處嗎?」

如果說,從這樣的對話中可以了解到什麼的話,那就是父母只看到孩子的短處、缺點和問題行為。

也有些人根本不給別人插話的機會,自顧自地一直不停說下去。大約一個鐘頭後,總算講完了,居然丟下一句「好吧,那麼⋯⋯」便打算要離開。

這樣的人想必只是希望別人知道養育子女是多辛苦的事。相信只要我對他說:「你一定很辛苦吧?」應該就能滿足對方,但是我認為,這麼說是不行的。

因為對方想說的其實是:「我這麼辛苦地養育孩子,可是這個孩子卻如此糟糕。」我並不認為只懂得用這種眼光看待孩子的父母,其親子關係會有多好。

就孩子來說,他所學到的,就是只能用父母認為有問題的那一面去贏得關注。

孩子的短處或缺點之類的東西就像暗影。影子並非實體的存在,無法像物品一樣將它拿開;然而父母卻只注意到孩子不夠好的地方,試圖用斥責的方式糾正。

事實上,不論用什麼方式,只要關注焦點仍放在短處與缺點上,事態就不會有任何改變。既無法變動黑暗的一面,也沒辦法拿開。那麼,該怎麼辦才好?

其實,只要打上聚光燈就行了。打了光,黑暗面就會消失。不看短處,而是看長處,或是將短處改換為長處來看待。

此外,在看待某些行為好的一面時,不必特別關注同時出現的不好的另一面;只要這麼做,黑暗就會消失。

就像擺放在坡道上的石頭會向下滾落一樣,在現實中,將目光聚焦在孩子的問題面也是很自然的,所以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去關注孩子的長處與行為合宜的那一面。

 

一開始就放棄努力、替自己設下限制,這種自認為不行的成見才是問題!

兒子還在就讀幼兒園時,園方曾配合祖父母參觀日,舉辦一場踩高蹺競速活動,要孩子們展現平時練習的成果。但是我兒子怎麼也無法順利踩上高蹺,結果還沒學會踩高蹺,就這麼到了參觀日當天。當我心想「不知道他會怎麼樣」的時候,兒子在老師的支撐協助下出發了,而且撐到最後,直到抵達終點。

同時間起跑的一位小女孩,很厲害地踩上高蹺,馬上就衝到最前面;但途中不知道為什麼失速,被同學追趕了過去。就在這時候,她離開跑道,退出了這場比賽。

有些孩子就像這個小女孩一樣,確定自己無法獲得到好結果時,就會產生「打從一開始就不要接受挑戰」的想法。在學習方面也能看得到這種心態。成績總是很差的孩子,不會因為害怕拿到很糟糕的分數而不參加考試;但是會讀書,而且在父母或老師眼中表現很好的孩子,只要認為自己拿不到好成績,就有可能因此不參加考試。

原因很明顯,因為只要不參加考試,就不會受到他人評價,「我做不到」這回事也就不會公諸於世。

不會、不懂的話,就只能面對現實,並以此為出發點,付出努力。只要努力,能力必然會提升,反而是因為認定自己辦不到。

如果孩子不願意用功的話,在面對學習之外、非靠自己解決不可的課題時,也一樣會逃避。為了有「我有能力解決課題」的自信,必須先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

逃避處理課題或中途選擇放棄的孩子,多半不喜歡自己,也沒有自信。雖然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念書,但是可以協助孩子,讓他認為自己有價值,並擁有自信。

只要孩子能抱持這種想法,父母就算不特別在讀書這件事情下功夫,孩子應該也會認真面對並解決讀書相關的課題才是。

孩子只要努力,必然具備實力。不要害怕失敗,要勇於挑戰。

 

※親子共讀推薦

鼓勵孩子、引導孩子找出自己的長處,練就一身好功夫《青蛙大俠江河湖》

這是一本帶有成長意味的繪本,小青蛙「江河湖」勇於挑戰權威,她不願只當井底之蛙,離家外出歷練,原本以為自己學了功夫,就是天下無敵的大俠,卻仍不敵強大的對手,直到她頓悟覺醒之後,從內尋求自己的長處,再將所學融會貫通,一分的天分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最後才能練出獨門絕招,扭轉新境界!

繪本作者湯姆牛再度發揮他獨特的幽默感,以簡潔的文字、生動的節奏、化繁為簡的圖像,巧妙的結合傳統與現代,畫出這個可愛幽默、激勵人心又帶有深意的故事,同樣也帶給大家驚奇、快樂和無限的想像!

 

※更多您可能感興趣的相關文章...

親子作家王麗芳>5步驟,孩子邁向真正獨立

衝吧,兒子!我們來進校隊!就算失敗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

 

本文摘自 岸見一郎《讓孩子成長的阿德勒名言》/究竟出版社

Photo:Public Affairs Office Fort Wainwright,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佩珊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