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退休來帶孫吧!做兒女的是不是忘了,爸媽也有未完成的夢想,並不是理所當然要幫忙

現在年輕夫妻生活壓力大,生了孩子仍然必須維持雙薪的工作型態,那孩子誰顧?找保母又貴還不一定安心,這時屆齡退休的阿公阿嬤就是最好的人選。把孩子托給父母,雖然安心又省錢,但父母退休後想要好好享享清福的計畫也隨之破滅,這樣的我們,是不是有點自私呢?

他退休了,那我呢?

「乖,別哭了!阿嬤泡奶給你喝喔。」這是她退休後最常講的一句話。旁人認為是含飴弄孫的幸福模樣,她卻怎麼樣都開心不起來。

陳太太退休前是個職業婦女,每天上班打拚事業,下班照顧家庭,雖然日子過得忙碌疲憊,但總算是把家庭照顧得幸福和樂,雖然要身兼數職,但心中感覺幸福。最快樂的日子莫過於退休前那幾年,子女都長大成人,各自為了自己的前途在努力,夫妻倆趁著週休二日,便與朋友四處旅遊,還一起培養了一些興趣,準備退休後時間多了,可以一圓年輕時的夢想。

沒料到和先生陸續退休後,狀況跟當初想像的完全不同。兒子婚後生了孩子,擔心外面的保母照顧不好,想到媽媽退休賦閒在家,便商請白天幫忙照顧。當時陳太太顯得有點猶豫,畢竟年紀也大了,體力已不如前,何況白天若充當保母,那原本的退休計畫不就全部泡湯了!倒是先生想都不想,便一口答應了,還對陳太太說:「以後我們兩個每天都可以含飴弄孫了。」

從此,陳太太完全回歸到家庭,不止要打點先生的生活起居,還有一個小孫女要照顧。家中多了一個小孫女,生活變得忙碌不少。小娃娃開心時,先生就抱著玩;一哭鬧了,就丟給陳太太。不到兩個月,先生一下說與朋友相約打高爾夫,一下說要去學品酒,回到家就像老太爺似的,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眼看先生過著精彩的退休生活,自己卻忙著照顧孫女、打理家務,片刻不得閒。先生只會丟下一句:「照顧小孩還是女人比較行。又不是別人家的小孩,不幫忙照顧行嗎?」然後就逕自出門去了!

陳太太心想:「先生退休了,那我呢?現在的我過得跟退休前一樣忙碌,原來我只是從職場退休了,卻還沒能從家庭主婦的位置退休。這個家庭主婦的工作還要做多久呢?該不會永遠沒有退休的一天吧?」

在職場工作了幾十年,退休後卻變成這樣?陳太太不僅失去職場要角的光環,每天還有做不完的家事,還有人要服侍。想到這裡,她不禁深深嘆了一口氣……

 

退休後生活與原本的夢想背道而馳

現代人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除了工作繁忙,還要承受各式各樣的壓力,總盼著趕快把孩子們拉拔長大,自己也存夠一筆老本,退休後趁著體力活力還足夠時,去完成年輕時沒能完成的夢想。

不少職業婦女,在退休離開職場後,就像案例故事中的陳太太一樣,被迫把生活重心擺回家中,往往是先生真的退休了,太太卻是退而不休,生活與原本的夢想背道而馳,反而換來滿滿的失落。

以前說「男主外,女主內」,隨著時代變遷,許多女性投入職場,男還是主外,但女性變成要主內又要主外,雖然過著現代的生活,仍有傳統的包袱扛在肩上,這就是導致男女退休命運大不同的主要原因。難道沒有方法可以跳脫這種傳統觀念的制約嗎?

 

照顧孫兒必須量力而為

其實,幫忙兒女照顧小孩這件事,長者真的必須量力而為,畢竟體力不若年輕時,不見得可以照顧得比專業保母好。也由於幫忙照顧孫子孫女,子女相對感覺放心,可能忘卻自己身為父母的責任,「我今天要加班」、「我今晚有聚會」、「我們夫妻倆想出國玩幾天」……,結果長者公親變事主,自己的退休生活變得忙碌不堪。

有長者將現住的一般住宅出售,除了支付入住共居住宅的費用,多餘金錢則按月給予兒女實質的資助,減輕其負擔,兒孫可於假日前來陪陪長輩。偶爾子女有國外出差或旅遊的需求,也可以短暫幾天送(外)孫子、孫女來請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一舉數得。

如此一來,年幼孫兒能得到專業的妥善照顧,又可以適時提供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必要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長輩能夠保有自己的生活。在共居住宅的長輩,除了擁有豐富的社交活動,也因完整的服務而有餘裕擬定自己的退休計畫,重拾年輕時無暇接觸的興趣,安排退休後充實的節目表,創造完美無憾的人生。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並沒有誰的比較好、誰的比較不好,無論做什麼選擇,只要活得精彩無憾,人生之路並沒有公式可循。每個階段都有其意義,就像看似沉重的育孫任務,卻可能是某些人「甜蜜的負擔」。許多人年輕時忙孩子、年老時忙孫子,雖然忙碌,但只要忙得愉快而安心,就是最好的選擇。

 

※更多您可能感興趣的相關文章...

長輩觀念大不同 溝通做對了, 隔代教養就同調>>https://pse.is/CPMW5

我該當上班族媽媽還是全職媽媽?>>https://pse.is/CLKAN

 

本文摘自  楊子敬  董事長說故事:共居、共餐、共學、共樂的老後人生/商周出版

Photo:pixabay,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怡蓓、王信惠、吳佩珊(2019.6.3更新)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