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國小老師,為什麼會教不好自己的小孩?》當父母只想著「改變」孩子,對孩子其實是種傷害

雖然在人際關係中,我們常會希望他人改變,但我們也知道他人不太可能會遵照自己的意思,這樣的希望多少會有點克制,但面對親近的父母或孩子,這樣的期望反而非常強烈,因而忽略了,即使親如家人,對方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換個角度想,親子之間的情感,如果變成希望對方改變的工具,不就是「情緒勒索」了嗎?

當父母只想著「改變」孩子,對孩子其實是種傷害

「我是國小老師,為什麼會教不好自己的小孩?」

政宸與瑋婷這對夫妻是國小老師,在一場教養講座結束後,他們,憂心忡忡地詢問我相關的問題。

政宸夫妻在同一所小學教書,因為教學風趣又認真,很受孩子們的歡迎,也受到許多家長的肯定。但是,政宸夫妻卻對小學二年級的兒子柏智感到非常頭痛。每天早上,政宸與瑋婷需要早早趕到學校,監督班上同學的打掃工作,柏智卻一直拖拖拉拉地,從起床、穿衣服到吃早餐都需要不斷催促,好幾次讓政宸差點遲到,氣得不管他,自己先去上班。柏智晚上在家寫功課的時候,更是讓他們痛苦萬分,明明只有幾頁的國語作業,硬是寫兩三個小時。

每天晚上跟柏智「大戰」之後,想到明天又要叫柏智起床,政宸夫妻感到很挫折,心想什麼方法都用過了,為什麼柏智還是沒辦法改變呢……?

在治療室裡,面對爸爸媽媽的陳述,柏智生氣地對心理師說:「我討厭他們!」政宸與瑋婷聽到這句話氣極敗壞又心寒。

 

活在家人期待中的孩子,有著莫大的壓力

「我實在沒辦法想像,如果考不上第一志願,爸媽會有多失望……」

聿奇已經高三了,正要面臨升學考試,由家長帶來找我,原因是他從這學期開始不想去上學,學習的成效越來越差。

在談話的過程中,媽媽不停說著聿奇最近的課業成績退步,希望他能恢復過去的表現。當她離開晤談室之後,聿奇告訴我,從升高三的暑假開始,他就覺得功課越來越難理解,就算花了很多時間去準備,考出來的成績還是沒辦法跟過去一樣,他開始擔心自己無法考上第一志願,所以越來越害怕去上學、越來越害怕考試,只要一看到書,就會忍不住開始擔心。

「在我們家,包括爺爺、爸爸、哥哥、姐姐都是念同一所大學,如果我考不上的話……」

我反問他:「如果考不上會怎麼樣?」

聿奇想了很久,抬起頭告訴我:「不行!不可以考不上,這是他們對我的期望。」

 

親子之間是一種親密但又很容易產生衝突的關係。我在念碩士班的時候,曾經上午在兒童復健科、下午在兒童心智科實習,兒童復健科的患者通常都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例如學齡前、或兩三歲的幼童;心智科則比較大一點,大概是從國小到青少年階段。在實習的這段期間,上午與下午是截然不同的感受,處於小小孩這個階段的孩子,即使本身有一些限制,例如肢體或語言的障礙,但父母通常會抱持著耐心與信心。在訓練的過程中,雖然很辛苦,但是經常傳來笑聲。下午的心智科門診就不同了,診間充滿了各種交互指責的聲音,父母抱怨孩子寫功課不專心、不認真,孩子抱怨父母親管太嚴、不讓自己跟同學出去玩、功課壓力太重……等等。

很少人會在一開始就討厭自己的父母或小孩,但在相處的過程當中,很難避免對彼此感到不滿。雖然在人際關係中,我們常會希望他人改變,但我們也知道他人不太可能會遵照自己的意思,這樣的希望多少會有點克制,但面對親近的父母或孩子,這樣的期望反而非常強烈,因而忽略了,即使親如家人,對方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換個角度想,親子之間的情感,如果變成希望對方改變的工具,不就是「情緒勒索」了嗎?

 

 

摘自 李介文 《反芻思考:揭開「負面情緒」的真面目,重拾面對困境的勇氣》/平安文化 

 

 

 

※延伸閱讀:

不要否定孩子,一句「我相信你」就能讓人擁有堅強的力量>>https://goo.gl/8WTxge

別讓孩子活在父母的期待當中,請愛孩子原本的自己>>https://goo.gl/7BhA5w

 

Photo:ambermb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陳宣雯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