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怎麼不在我身邊?用彼此的真心守候,維繫遠距離的感情

世界最遠的距離是你站在我面前,我卻說不出愛你。所以,距離雖會磨人意志,造成未來的不確定性與內心的忐忑。但是,做好暖心的溝通就能克服橫亙的阻礙。

愛讀媽推薦文:

現代人的工作區域,往往離家數百里,許多家庭也必須分隔兩地,由其中一位照顧家庭,一位出外打拼,要如何維繫遠距離的感情?是最大課題。古代人其實也有這樣的難題,往往官方派遣,一派就是天南地北,家中女眷不一定能隨行,想想古人沒有電話、line、facebook,還能HOLD住彼此的愛情,使其保鮮,長長久久。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就是靠魚雁往返,它不只克服時空的阻隔,還讓文字持續加溫兩人情感。讓我們來看看秦嘉和徐淑的故事吧!


古人怎麼談遠距離戀愛?

秦嘉(生卒不詳),字士會,隴西(今甘肅省東部)人,東漢詩人。妻徐淑。

〈通渭縣誌〉記載:「秦嘉和徐淑,少小皆孤苦,但敏而好學,青年時就才華出眾,精善詩文,步躋當代詩壇,被稱作夫妻詩人。」兩人在東漢桓帝時結為夫妻,兩人靈犀相通,互把對方視為生命知己。只是,好景不常,新婚不久後,徐淑因病(據考證就是現代人的流感)先回娘家調養身體。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是,秦嘉又在桓帝延熹五年奉命立即轉任郡上計簿使,那是向政府報告當地隴西郡戶口、財政、田作、治獄等情形的工作。鶼鰈情深的兩人,竟然必須面臨遠距戀愛的考驗。臨行前,秦嘉以〈與妻徐淑書〉傳達想見愛妻一面,甚至,大膽邀她同行赴職的心意。

面對秦嘉濃情蜜意的文字攻勢,徐嘉以〈答夫秦嘉書〉深情回應:

「自初承問,心願東還,迫疾未宜,抱歎而已。」意思是:自己很感謝先生的詢問,表達內心雖有面晤話別、比翼雙飛的想法,奈何受疾病所迫,不宜啟程,只能哀怨地和老公說抱歉。

徐淑看似婉拒丈夫的邀約,但愛意藏於筆鋒之中,她引用〈詩經〉詩句「誰謂宋遠,企予望之」,表明兩人身雖遠隔,自己已做好等待丈夫衣錦還鄉的決心,身雖不在,心是相繫,她的心會追隨秦嘉跋山涉水,處處牽掛。

徐淑對秦嘉的愛超越獨占的私慾,她知道:男兒志在四方,自己不該成為先生鳶飛戾天的羈絆,願以文傳情,穿越有形的藩籬,以筆墨交會在有情書的扉頁,書寫遠距愛情的故事。

 

見字如晤

兩地相思,書信立即傳情,讓彼此安心也明晰對方的心意,不至於因音訊杳然而有誤會或是猜忌。秦嘉和徐淑的愛情沒有被遠距等於分手的魔咒打敗,靠的是見字如晤的情意。對方不在身邊的時候,自愛地管好自己,熬過兩地相思的揪心與虐心,讓分離帶來思念和憂傷,不能相隨的無奈與憾恨,在詩文酬唱之餘,能夠有效溝通,遠距愛情溝通不斷線、真心不改變。

孤單時,秦嘉用文字給予徐淑肩膀依靠;寂寞時,徐淑用文字撫慰夫君飄盪的心。兩人文字質樸不加雕飾,成為遠距愛情雋永的千古絕唱。鍾嶸〈詩品〉以「夫妻事既可傷,文亦悽怨」來點評,將徐淑的詩評為「中品」。

大家可別小看徐淑蘸著纏綿繾綣筆墨、遞送溫婉情深的書信,能入選〈詩品〉這件事,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它就像入選年度詩人大賞般的榮耀呢!

 

暖心溝通

你看到心愛的人發出的訊息時,會已讀必回嗎?

你有機會視訊,會靜聽對方訴說久別的心情嗎?

此生相逢相愛,即便分離,也要不忘初心、不負光陰、活出兩人的精彩。

有人說:世界最遠的距離是你站在我面前,我卻說不出愛你。所以,距離雖會磨人意志,造成未來的不確定性與內心的忐忑。但是,做好暖心的溝通就能克服橫亙的阻礙。一如秦嘉一寫〈贈婦詩〉,徐淑即便臥病娘家,立馬發出〈答秦嘉詩〉來應答以明志,不讓對方擔憂:

妾身兮不令,嬰疾兮來歸。

沉滯兮家門,歷時兮不差。

曠廢兮侍覲,情敬兮有違。

君今兮奉命,遠適兮京師。

悠悠兮離別,無因兮敘懷。

瞻望兮踴躍,佇立兮徘徊。

思君兮感結,夢想兮容輝。

君發兮引邁,去我兮日乖。

恨無兮羽翼,高飛兮相追。

長吟兮永歎,淚下兮沾衣。

意思是:我身體不好,抱病回歸母家,久病不癒,既荒廢侍候公婆的時間,又有違對你的情意。如今你奉命遠赴京師,雖然知道一別悠悠,不知何時能相見,卻在你臨行前不能和你見面一敘衷曲。我憂慮地佇立又徘徊,遠遠地向你遙望,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我因思念你肝腸鬱結,只在夢中才能再見你的面容。你即將出發遠行了,離我一日遠過一日。我恨自己身無羽翼,不能高飛追你同行,只能吟咏長嘆,獨自哭泣流淚而已。

徐淑前半十句化情於事,對於自己無法與君話別,用「不令」、「嬰疾」、「沉滯」、「不差」表達自己無奈苦悶;用「曠廢」、「情敬」傳遞內心無限的歉意。

身為女性含蓄的教養,讓她即便柔情款款,卻強忍不露,含蓄敘事,內心蘊藏複雜的情愫,字字細讀,情意誠摯動人。

後半部十句直白抒情,想敘別又事出無因,難免會突生揣想、猜忌,徒增內在的焦躁不安。因此,徐淑用詩句道盡情急焦躁的內心,自己不能送別,只能傻傻佇立,來往徘徊的行為,把思君情切、情深,溢於言表。尤以「長吟兮永歎,淚下兮沾衣」「長」與「永」同義反覆,點出自己壓抑深沉、含蓄相思的情緒,終在夢醒時分,潰堤的淚水沾滿衣襟。

秦嘉三首〈贈婦詩〉思念情深,徐淑以〈答秦嘉詩〉暖心溝通,不只像IG打卡,互刷存在感,也展現手溫傳愛的書寫魅力。

 

愛的叮嚀

面對遠距戀愛,兩人把它看成愛的考驗,不僅沒有怨懟過彼此遠距分開的無奈,終其一生,兩人堅信經歷分離的情感,風雨生信心,感情不只深厚,還多了許多以愛封印,可以紀念的信箋。例如,徐淑透過〈答夫秦嘉書〉對居官的丈夫,提出真心地叮嚀:

知屈珪璋,應奉歲使,策名王府,觀國之光,雖失高素皓然之業,亦是仲尼執鞭之操也。

意思是:我知道這次委屈你美好的才華,因為你將奉命上朝廷述職,你的名字已被書列在今年王府出差的名冊上,能夠見識到京城洛陽的繁華。雖然是失去高潔光明的志業,但如孔子所說的,假若富貴能靠求取而得,就算擔任守門卒這種微職他也願意。 

她以從容舒緩之筆,安慰秦嘉至京任職,即便官位卑微,看似難以實現鴻鵠之志,卻以孔子典故鼓舞丈夫:莫忘初衷,選擇合乎正道的官職,未來仍大有可為。有時候,空轉是生命的盤整,提醒秦嘉沉潛學習的歷程很重要,很可貴,千萬要做好、做滿。

漢代社會雖是男尊女卑,徐淑思想貞節高雅,不卑不亢,不只沒有抱怨獨居抱病的無奈,反要丈夫記住自己身為讀書人,應有壯志凌雲的志向。文末,甚至為秦嘉適當為自己設立自處的原則,不可忘記端莊厚重的品性,更要力戒奢侈浮華:

今適樂土,優游京邑,觀王都之壯麗,察天下之珍妙,得無目玩意移,往而不能出耶?

意思是:現在你就將前往美好的地方,悠閒逸遊於京城,欣賞王都的雄壯富麗,觀玩天下珍奇美妙的事物,但是否會因為眼見玩物受吸引而改變心意,深陷於繁華俗世被迷惑至不能自拔呢? 

徐淑要秦嘉堅守自己的節操,即便前往洛陽王都的富麗堂皇,也不可被眩目迷惑,觀玩天下珍美的事物,即便眼花撩亂,也不能玩物喪志、逸遊無法自拔,讓遠赴千里的秦嘉彷彿被打了一支強心針,他知道:為兩人理想打拚,走在正直善良的路上,這個選擇絕對值得!

 

貼心贈禮

秦嘉身在遠方,不只很會選禮物為愛眉批,還善用書信告訴對方,如何睹物思人?讓禮物更添浪漫情思。從〈秦嘉重報妻書〉可見秦嘉的細膩貼心:

閒得此鏡,既明且好,形觀文彩,世所希有,意甚愛之,故以相與。

意思是:我覓得這面鏡子,鏡面明亮質地好,款式紋飾特別,是世間少見的美物,我非常喜愛,所以要送給心愛的你。

西漢以來,鏡寄相思,情人間常以鏡傳情。因此,秦嘉送給徐淑世間少見的鏡子,表達最獨特的,只有徐淑能專屬。接著,彷彿一日一物持續加碼送出「并寶釵一雙,好香四種,素琴一張……」,意思是,連同一對寶釵、四種芳香、一張素琴,一併贈送。

秦嘉每件禮物都暗藏心思,似有密碼:素琴是自己常攜身彈奏的,以琴贈人,更添繾綣情思;寶釵不只讓徐淑更添美貌,也隱含「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涵意。而香料除了可薰香避邪外,還能寄託自己的思念與關懷。

現代男生可要向秦嘉學習送禮傳情的巧思,情人節不要再傻傻地送玫瑰花了,送出量身訂作,獨一無二的愛情信物,才能展現愛的創意。

秦嘉靠著暖男形象成功打開徐淑含蓄善感的心扉。因此,徐淑在〈又報嘉書〉終於敞開心扉告訴秦嘉自己的想法:

既惠音令,兼賜諸物,厚顧慇懃,出於非望。

意思是:自己感受到秦嘉對她情意周到,送給她的禮物,不只深情眷顧,也用心良苦,如此「走心」的行為,帶給自己出乎意料的驚喜,也讓她感動莫名。

甚至,有感而發地向他誓言似地表明妾心一生相隨的忠貞:

素琴之作,當須君歸;明鏡之鑒,當待君還。未奉光儀,則寶釵不列也;未侍帷帳,則芳香不發也。

意思是:彈奏素琴,還是等君回家;攬鏡照身,也是要等君歸來。如果不是為了事奉秦嘉而妝扮,那麼寶釵不會拿出來;如果不是為了侍候秦嘉在帷帳內,那香料不會打開來。

秦嘉送禮送到心坎裡,不只讓徐淑睹物思人,一生守住「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約。後秦嘉病死於津鄉亭,徐淑被逼改嫁,哀痛的徐淑不只不願改嫁,還自毀形容,哀慟傷生,直至死去。

 

真心守候,破解遠距等於分手的迷思

史書中找不到秦嘉與徐淑的傳記,兩人卻因為遠距離戀愛,留下以愛為名,詩文贈答的書信,不只是姓名被後人記住,相愛的印記伴隨文字傳唱,影響我們對於遠距離愛情的想像與思考。

秦嘉與徐淑靠著回想過往生活的甜蜜與誓言,淡化分離的憂傷;甚至努力計劃未來的願景,給對方承諾,用心贈禮,用物留情,加深彼此對愛的信念。他們透過書信讓彼此相信:每一條走過的路,都不會白費,每一次說過的誓言,都不會空等,他們用書信告訴我們,文字可以為遠距醞釀更美好的未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夫妻圓滿的祕訣:能夠相信彼此,尊重對方選擇的路>>http://t.cn/Ew5HOcF

照顧孩子的我們很幸福,但是不快樂 (上)>>http://t.cn/Ew5QZXv

 

摘自  宋怡慧  《見字如晤:那些古人書信中最美麗的想念與遇見,帶領我們跨越千年,重拾未曾遺忘的感動/平安文化

 

Photo:pixabay,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怡蓓、王信惠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