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是故意的」,也得承擔起錯誤,孩子在學校誤傷了同學,媽媽要他面對的3件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成長中的孩子,但不能拿「他只是孩子」就輕易原諒孩子犯下的所有錯誤。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引導孩子他犯下的錯誤是什麼,先知道自己做了何種錯誤,再告訴他為什麼錯了,如果孩子能主動說出來自然最好,如果不能就要仰賴父母的教導。

前陣子發生一件讓我非常苦惱的事情。

兒子不小心在學校踢到同學的眼睛,所幸經過詳細檢查,同學的眼睛並無大礙,也沒腦震盪的疑慮,一直懸在空中的父母心終能放下,不論是我還是同學的父母。

事後,和兒子一起檢討事情的起末,我和先生原就沒有責怪孩子的心,只是希望經由檢討和回想,未來儘能降低類似事件再發生的機率。

不料我們尚未開口,兒子就急著辯駁,「我又不是故意的!」我和先生當然願意相信自己的孩子絕非故意傷害別人,這也是我們最在意的部分,因此在事件發生的當下,立刻就和老師及受傷的同學再三確認此事。

作為曾經的孩子,我也能明白兒子想用這句話,阻擋大人處罰或責怪他。我能明白孩子背後的心意,卻不能接受孩子用「我不是故意的!」的說法,逃避承擔錯誤。

老實說,當下我很生氣,於是深深吸了一口氣,對兒子說,「就算不是故意的,你也得承擔起自己犯下的錯誤。」


僅僅說「對不起」是不夠的

孩子聽聞我的話,原本低下的頭抬起來,問了聲,「要怎麼承擔起自己犯下的錯誤?說對不起總可以吧!」

原本已澆熄的怒火又猛烈燃燒起來,但仔細想想,若不是每次孩子犯錯我就急著要孩子說對不起,孩子又怎麼會有「說對不起總可以吧!」的心態呢?孩子已然種下「犯錯,只要說聲對不起就沒他的責任」的觀念,觀察到這件事情,比看到孩子犯錯,更加讓我痛心悔恨不已。

教養,原本就該跟著孩子的成長且行且修正,發現哪兒出錯就隨時調整修正。

經過此事,讓我深刻體悟到:「犯錯,僅僅說「對不起」是不夠的!」,說對不起有其重要性,但不能把「對不起」三個字當擋箭牌,孩子還需要建立其他的能力,我個人認為需要有以下三種能力。

 

知錯認錯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成長中的孩子,但不能拿「他只是孩子」就輕易原諒孩子犯下的所有錯誤。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引導孩子他犯下的錯誤是什麼,先知道自己做了何種錯誤,再告訴他為什麼錯了,如果孩子能主動說出來自然最好,如果不能就要仰賴父母的教導。

知錯認錯是承擔錯誤的第一步,有了這個基礎,孩子才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錯誤,也是獲得原諒最關鍵的地方,就算在成人的世界裡也一樣,法官拷問犯人的第一句話往往是,「你可知錯?」就是這個原因。

拿兒子的例子來說,因為他是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已經能明白自己所做的錯誤是傷害,讓同學的身上留下傷痕,而為什麼會造成傷害的原因是自己在玩鬧的過程沒拿捏好力度,我要求孩子描述自己的錯誤,也是為了確認他能知錯。

比較麻煩的地方在於,很多孩子就算知錯也不願「認錯」,有句話叫「死不認錯」就是在說這種狀況,這就需要靠父母的智慧,讓孩子知道他承認錯誤之後,不會遭致可怕的後果,更不會影響父母對他的愛,當孩子有安全感之後,才能有勇氣認錯。


學習面對承擔錯誤,行動勝於語言

兒子踢傷同學的時候,導師希望由我和爸爸帶受傷的同學去看醫生,無疑的,那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作為父母,理應該幫孩子擋風遮雨。

但是,我立刻發覺自己有所缺失,我應該留一些「結果」讓孩子自己去承擔。

比如說,受傷的同學那幾天上學常覺得暈眩,兒子就應負責照顧他的生活,不能上體育課,兒子就該留在教室陪他。

複診的時候,我也要求兒子同行,讓他明白傷者看醫生的過程,以及陪同者應負的責任是什麼,所有該跑腿的事情都交給他去執行。

這麼做的原因是希望孩子能在學習面對承擔錯誤的過程中,明白行動勝於語言,不要做個只會空口說對不起,卻不真心悔改的人,那只會淪為言語的巨人,責任的逃兵。

 

別讓同樣的石頭絆倒兩次

常言道,「一個人被一塊石頭絆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

孩子做錯事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每次都犯了同樣的錯誤。經驗是孩子成長最好的導師,在事情過後,父母要帶著孩子去回想思考,想清楚事情的始未成因,思考未來要如何才能避免錯誤。

事件發生的當下,我和孩子一樣恐慌,擔心因此造成無可挽救的傷害,心情嚴重起伏不定。所以這個動作並不適合在事情一開始的時候做,而是在事情告一段落之後進行,才能讓父母和孩子在情緒穩定的狀態下好好回顧檢討,起到好的作用。

父母難為,孩子成長也一樣不簡單。面對錯誤,大人自己應該要做好身教,不要一開始就因為害怕推卸責任,或擔心孩子沒有能力面對錯誤就全部替孩子承擔。引導孩子知錯認錯,進而以行動承擔起錯誤,才能讓孩子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延伸閱讀

犯錯是學習的最佳機會
我道歉了啊......

Photo by Myles Tan on Unsplash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