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新豐高中:結合社區資源 實現半日特色遊學

新豐高中學生參觀關廟麵製麵廠、體驗養蜂場、在炙陽下摘花生摘玉米、參觀生態社區的營建,戶外教育讓學生更深入了解家鄉的在地文化,學習換位思考。

新豐高中學生參觀關廟麵製麵廠、體驗養蜂場、在炙陽下摘花生摘玉米、參觀生態社區的營建,戶外教育讓學生更深入了解家鄉的在地文化,學習換位思考。

 

「大家可能一聽到蜜蜂就感到十分畏懼,但並不是所有蜜蜂都會叮人,蜜蜂的生命十分短暫,牠的一生都在勤奮工作……。」

「我們去了一間全部用紅磚建造的前穀倉,有90年的歷史,樓梯由檜木製成,還看到前人是怎麼用機器把剛收割的稻米變成可以吃的白米……。」

「我的爸爸也是農夫,『農夫』這個職業真的有很大的潛力在,但隨著都市化,第一級產業也慢慢減少,真的非常可惜……上這門課真的是受益良多,帶我們參觀了許多地方,讓我見識到了花卉與農民的各種歷程,才知道原來歸仁有那麼多特色文化,原來戶外有很多事物等著我們去發展及探討,感謝有這門課能夠多了解歸仁,對這片我們出生的土地加深印象。」

這是台南新豐高中的學生在完成彈性學習課程「在地特色遊學」後所交的心得,有些甚至投稿台南地方歸農棧刊物入選刊登。

 

就近探索特色產業  串聯體驗課程

新豐高中祕書黃彥鳴指出,一般高中、職較少重視戶外課程,但新豐高中一直有戶外教育的傳統。從8年前至今,學校與華山基金會合作,利用班會和社團活動,鼓勵學生走入社區、服務獨居老人;近4年來,新豐成立教師社群,開發挖掘社區資源,設計在地特色遊學課程,希望透過選修課程的體驗,學生能更了解自己的在地文化。

身為地理科教師,黃彥鳴深知地理實察能夠讓紙上談兵轉化為深刻知識。有感於學生愈來愈不了解自己家鄉的歷史文化,許多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卻「日用而不知」,於是學校教師組成社群,開發社區資源,從在地社區裡尋找特色產業,討論規劃課程。

黃彥鳴指出,新豐高中位於台南市,周圍環繞著台南文化與歷史故事的古蹟及產業,地理環境就具備優勢。由於特色產業都在附近,學校固定週五第一、二節彈性學習,三、四節團體活動,便於老師安排半日來回以社區資源為題材的戶外教育活動。

戶外課程並非單純出去玩。黃彥鳴說:「走出校園,是為了將課室所學與生活相結合,警覺周遭環境的存在,提供學生多元思考的面向,解決問題時不再受限單一學科的觀點。」尋找遊學資源同時,教師需要與業者溝通講課方向,藉由體驗養蜂、製麵、摘玉米、摘花生等活動,讓學生覺得好玩有趣外,更要引導學生感受生活,換位思考。

 

發展社區產學的互惠共榮

關廟新光社區是經過復育的生態社區,在這裡,學生脫下鞋襪,踩進深度大約及踝、乾淨而清涼的溪水中,聆聽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說著這條溪的過去。淨溪前,這條溪水堆滿圾垃,氣味惡臭,家家戶戶經過橋旁習慣把家裡垃圾往橋下丟。學校想推動社區生態發展,與居民溝通改變習慣是必然會遇到的問題,學生可以學著思考解決方式。

振元養蜂場的體驗帶給學生很多震撼。每個蜂箱都養超過2萬隻蜜蜂,第一次見到蜂箱、第一次見到密密麻麻的蜜蜂、第一次從蜂箱上沾取巢蜜吃,實際體驗接觸後,學生即使害怕蜜蜂,還是敢侃侃而談。在芙園農場,學生第一次面朝黃土背對天,彎下腰採摘花生,然後學習蒸熟花生,將採收的花生帶回家做給家人吃當家庭作業。

黃彥鳴指出,社區資源的開發主要是由教師社群積極運作,在地特色產業經營者也很熱心的配合教學事務。因為學生前往體驗實作,也督促業者愈加重視環境衛生與安全性而進行部分改建。黃彥鳴說:「未來更計畫產學合作開發歸仁區特色伴手禮,促進產業整合生態、生產、生活『三生一體』的目標,發展社區產學的互惠共榮。」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