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4大重點:英語學習新趨勢 學會「用英文」

新課綱把英文定位在「工具型學科」,除了生活溝通、人際交流,還要能獲取新知、國際參與。因此除了聽、說、讀、寫,也強調綜合應用能力,讓孩子在真實情境中整合、應用所學。

語言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孩子真實的語言能力,108新課綱的英語文領綱,已在2018年4月通過且發布。新課綱是台灣教育未來10年的藍圖,從英語文領綱裡可以看出英語文教育的趨勢。

 

把英文當成一種語言技能訓練

「英文新課綱在國小階段,強調聽、說、讀、寫跟應用,希望把英文當成一種語言技能,先訓練穩固,」英語領綱副召集人、國家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林明佳說,新課綱把英文定位在「工具型學科」,特別希望孩子能學會「用英文」,而且不只是要用在生活溝通、人際交流等等,還要慢慢進展到獲取新知、國際參與等等。

當然,這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林明佳強調,英文的學科特性,就是不斷加深、加廣,新課綱特別強調終身學習,希望孩子學會「如何自學」,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與習慣。

新課綱的主要重點包括強調真實語料、真實情境、重流暢性、重應用性等等,希望讓學習更貼近生活,讓孩子覺得學英文是有用的、有意義的。


1. 強調真實語言材料

所謂的真實語料,就是給母語人士看的語言材料,而不是專門為外語學習者簡化過的語言材料。課綱中直接寫出:「教材編寫及活動設計亦應多樣化,並融入各種不同的體裁,如歌謠、韻文、賀卡、便條、書信、簡易故事、幽默短文、短劇、謎語、笑話、卡通、漫畫等。」就是希望孩子能接觸更多真實語料。

林明佳說,真實的文本原本就比較自然,而且英文是以文本結構見長的語言,透過不同文本結構學習事實或知識的陳述,能讓孩子的學習層次更豐富。新北市新莊中港國小英文老師林加振進一步指出,學生透過真實語料,不僅能學到生活化的溝通方式,也能了解英美文化。


2. 強調真實情境

「過往我們的英文教學,大多著重在單字、文法、句型等,但其實你這樣學了,也不一定就真能溝通,」林明佳說,語言的學習與運用需要有特定的語言情境、特別的目的,例如你要問路、道歉或跟別人打招呼等等,不同的語言,都會影響到語言用法。

比方說,我們都學過「How are you?」但怎麼用呢?如果是遇到熟人,可能會講隨便一點,例如「What's up?」、「How's it going?」等。林明佳說,不同的語境會影響用法,這在語言學習中是重要的。

課綱裡直接寫:「國中、小所應培養的溝通能力,包括日常交談、社交應對等一般人際溝通的語言能力。依其功能可分為問候、感謝、道歉、同意、請求、問路等類別,同時具備電子媒體的能力。」


3. 注重流暢度

新課綱還點出,練習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放鬆心情、大膽嘗試、不畏犯錯,讓學生學習成長進步,不必處處要求精確無誤。」

林明佳說,流暢度跟正確性,是不同向度的語言學習,都要並重,「如果老師一天到晚糾正,學生會不敢講,應該留一些彈性發展流暢度,再找機會教正確句子。」閱讀方面也是,假如遇到微量生字,文本中有一、兩個字讀不懂,應該讓孩子發展策略,去猜猜看是什麼意思。

曾任政治大學外語學院院長,目前是實踐講座教授的陳超明直言,台灣孩子學不好英文的主因之一,就是大人只重視正確性,不重視流暢性,「但語言的目的是溝通,就像游泳一樣,你姿勢不標準,但可以往前游也OK啊!又不是每個人都要當游泳選手,就像不是每個人學英文都要當外交官或教授。」他認為,應該視情況與個人的學習目標,考量流暢度與正確性。


4. 注重整合應用

新課綱在「聽、說、讀、寫」之外,還特別強調「綜合應用能力」。林明佳說,因為語言在真實生活中,通常是兩項技能以上的應用。新課綱也特別點出未來的教學「應該盡量由意義的建構出發,先處理整體的理解與表達,交代情境、目的、對象後,再進行較局部的語言成分的練習。」

新竹縣東興國小英文老師許秀如與新竹縣國教輔導團成員,近來就呼應新課綱,嘗試了新的教學方案。許秀如說:「我們讓孩子思考,社區內的新住民哪些地方會需要幫忙,然後用英文製作海報,例如在診所張貼掛號須知、在夜市張貼菜單等等,既能練習英文,說不定也真能幫助新住民。」這樣的教學方案,希望讓孩子在真實情境中整合、應用所學,也更深刻。

 

數位編輯:吳佩珊(2019.9.16更新)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