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紛爭別著急,所謂給公平的愛是不存在的,請給孩子需要的愛,適合的愛

父母要做手足之間,溫柔與溫暖的黏著劑,而不是明顯的偏愛某一人,輕忽其他人,刻意製造出家庭中的傾斜和偏差,這樣對家庭和諧,難免會有潛藏的害處。另外,也會跟他們強調,家人是要相互幫忙解決問題的,而不是製造問題,引發事端,讓大家生活的不快樂。

家裡有超過一個孩子時,他人最喜歡問的就是他們會吵架﹖會打架嗎﹖答案是肯定會,一定會,怎麼可能不會,連牙齒都會不小心咬到舌頭了。兄弟之間天天朝夕相處,難免有磨擦,有看不順眼的地方。有時,甚至純粹是因為好玩,就吵吵鬧鬧起來。
 
手足之間的這種吵鬧,不分性別,不分年齡的差距。差個五歲十歲的兄弟姊妹,還是會有衝突,除非他們從來都不接觸對方。


 
我家兩兄弟相差兩歲兩個多月,小時候會衝突,大多是為了爭寵。他們都希望可以得到更多媽媽的愛,所以會吃醋、會計較。
 
第一次讓我發現孩子們對愛接收的感覺,跟我付出的是不一樣時,是哥哥在兩歲半的時候。那一天他跟我說要用看弟弟的眼睛看他,我很驚訝的問他:「媽媽看你的眼睛,跟看弟弟的眼睛,是同一雙眼睛啊!」他說不一樣:「您看弟弟的眼睛都在笑,看我的都好生氣!」孩子細微的觀察能力,遠遠超乎大人的想像。
 
歷經這起震撼內心的事件,我開始思考父母給孩子們的愛在傳遞中,要如何避免產生誤差﹖要如何達到他們心中期許的公平﹖
 
給一樣的愛,只是齊頭式的平等,假象的平等,因為每個人對愛的需求不同。比方說,我家哥哥喜歡吃水梨,弟弟喜歡吃蘋果,在給他們這兩樣水果時,我會給哥哥水梨多些,給弟弟蘋果多些。而哥哥不敢吃楊桃,弟弟害怕木瓜的味道,我也不強迫另一個人,一定要吃他們排斥的木瓜或楊桃。
 
總覺得,孩子小時候一兩樣東西不喜歡吃,父母也不要太計較。因為愉快的用餐氣氛,健康的食材,才是最重要的。況且,長大後胃口還會改變。
 
所以,所謂給公平的愛,是不存在的,是要給孩子需要的愛,適合的愛。因為你的蜜糖,可能是別人的毒藥。你好心地把自己喜愛的蜜糖留給對方,卻毒了人家,這不是既損己,又不利人嗎﹖
 
常常跟孩子們分享,世界本來就不是公平的。自己要有能力去爭取,要努力去獲得,自己想要的追求。沒有人生下來就該對你好,有人真心對你好,一定要心存感謝,還要懂得知恩圖報。
 
兩兄弟以前有紛爭而引發吵架或打架時,因為太在乎家庭的和諧,我很快就會介入排解與協調。幾次下來,發現急著幫忙排解紛爭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這樣會讓他們不會處理紛爭與自己的情緒,而只會向媽媽告狀,希望媽媽來處理。
 
經由自省和反思後,我改變作法,把兩兄弟叫過來約法三章的說:「你們意見不和時,可以吵架,也可以打架,但是要遵守三條原則:第一、吵架時不可以口出惡言。第二、打架時不可以傷害對方、自己,和物品。第三、事情過去後,一定要握手言和,不要計仇。因為我們是一家人。地球上有幾十億人口,而只有我們成為一家人,這是很難得的緣分,一定要好好珍惜,並且善待對方。」
 
規則訂立之後,他們發生衝突的狀況明顯減少。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身材差異頗大,弟弟不太跟哥哥打架,因為一定打不過。必輸的仗,應該沒人會想引發。另則哥哥有時故意去逗弄弟弟,弟弟也學會避開,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當另一個人不想跟你吵跟你打時,你也孤掌難鳴。
 
我也會在單獨跟另一個孩子相處時,盡量跟他分享與分析哥哥或弟弟對他有多好、多體貼,所以也要對哥哥或弟弟好。父母要做手足之間,溫柔與溫暖的黏著劑,而不是明顯的偏愛某一人,輕忽其他人,刻意製造出家庭中的傾斜和偏差,這樣對家庭和諧,難免會有潛藏的害處。另外,也會跟他們強調,家人是要相互幫忙解決問題的,而不是製造問題,引發事端,讓大家生活的不快樂。
 
他們現在比較少發生衝突,倒是喜歡一起解決問題,一起作伴去買東西,一起遊戲,一起玩鬧。畢竟他們也發現,與其花時間在吵吵鬧鬧上,不如多花些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孩子們之間的衝突也許不容易避免,但先把發生衝突時,要注意的原則與規矩先訂定下來,讓大家遵守,才不會破壞家人之間的感情。吵架跟打架,也是溝通的一種方式,只要不傷人、不傷己、不傷害物品,不口出惡言,不相互詛咒,就讓雙方自己處理彼此之間的認知差異,從而學會包容、理解、退讓、妥協等能力。
 
手足,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要他們學會珍惜,在成長的路上,彼此的相伴。對於家中只有獨生子女的孩子來說,可以多到外面結交朋友,學習人際相處。畢竟,人是群居的動物,要能妥善的處理人際關係,才可以在社會上,安居樂業。

※延伸閱讀

一直發脾氣也不是辦法 和孩子一起訂下愛的公約吧!

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11672

孩子不會因為有了弟妹就瞬間長大,別讓大寶貝心碎
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12338

 


嗨!大家好!我是尚瑞君,在臉書上經營《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專頁。歡迎來談談心、聊聊生活、感受生命中的自在與舒心。

 

Photo By:pixabay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