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成為孤鳥 就無法快樂的飛翔;你築起的高牆,其實是孩子無法飛出的天空

我從小就是個和鄰居及同學四處在田裡、水溝與溪裡攪和長大的小孩。當我家也孩子上小學後,我卻發覺,除了在上學時間外,為何孩子周邊都缺乏同齡的孩子陪伴玩樂?即使我們總是陪在身邊玩,還是缺了屬於孩子成長中應有的那塊玩樂地圖。

我在幼稚園和小學時期,就是個老師眼中調皮作怪的孩子,被爸爸拿著藤條修理根本是家常便飯,但我漸漸也發展出一套自我求生能力,每當爸爸去儲藏室拿藤條時,我便立刻轉頭直奔到同學或是玩伴家中躲藏。

說也好笑,同學家長或是鄰居,總不吝嗇的會小小收容我一下,甚至提供一些小零嘴讓我壓壓驚,最重要的是,大家都都很有義氣,從來沒人當過「抓耙子」。

 

每每回想這情景,我總會想到一個很無聊,但也無解的問題,「如果現在的孩子被父母責難修理時,他們要去哪避難及發洩情緒?同學家?鄰居家?」

結論,現在普遍的現象是,同學家不是太遠,就是根本不知在哪?鄰居大多鐵門緊閉,相鄰多年也不認識,更別說要讓你進家門躲藏。想想現在的孩子真是可憐,連想要找個家庭以外的同儕友情或是熱心鄰居都那麼難。

沒後路下,只能在家裡接受父母叨念與修理,雙方撐開鼻孔大眼瞪小眼,最後躲進房間冷戰,打開電腦、抄起手機,連結上網,和完全不知對方是男是女,是老是少的虛擬朋友,在極度虛情假意的慰問文字中取暖,最後淪落為網路犯罪中的受害者。光想到這,我就不禁汗毛豎立而頭皮發麻。

日前,兒福聯盟公佈兒少煩惱與家長教養態度分析報告,兒童最煩惱的前2名是同儕相處、課業壓力;青少年主要煩惱是心理健康,其次是同儕相處;家長最常求助跟孩子有關話題,第一名是孩子生理健康,其次是課業壓力及同儕相處。

在這三項重點調查中,出乎意料的「同儕相處」竟是現今孩子和父母最困擾的問題。交朋友、和同學相處真的會是孩子的煩惱?問題到底出在哪?真的要好好思考?人際關係差,影響的絕對是孩子的一生。

孩子與生俱來的交友公關能力,遠勝過已經在社會中打滾多時的成人。當過父母的人應該不會否認,只要把自己孩子丟進一大群不認識的孩子堆中,大夥馬上就會玩成一片而欲罷不能,即使偶有爭吵仍樂在其中,最後甚至會將新朋友名字牢牢記住,嚷嚷著下次還要找他們玩。

這等連大人們還未必做得到的能力,為何我們要提早就將其扼殺,事後再來反悔、憂慮孩子會面臨「人際與交友障礙。」

我的老爸在教書生涯中,待在訓導處至少三十年以上的時間,帶過的導師班也多是放牛班,處理過無數在當年被稱作不良少年的「壞學生」。怪的是,從國小到高中階段,他從未干涉過我和誰好,或和誰不好,只提醒我要多多交好朋友。

在我漸漸成長,有判斷能力後,老爸才告訴我,他向來將被稱為「壞學生」的孩子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已經染上吸膠及刑事案件,無論如何感化都無效而繼續犯的。第二類是小跟班型,只要帶頭的學生不講話或下指令讓小跟班們隨之起鬨,倒也還算正常。第三類的就是打從心底不想讀書,整天只顧著玩的。

只有第一種學生,老爸絕對禁止我和他們接觸。他說,「我能這麼放心你不會被帶壞,是因為我很了解這些小孩的本性到底是好是壞,我一直緊盯著你對他人的講話方式、同學相處相式,還有學習狀況。我教過那麼多學生,你有沒有出問題,我會看不出來嗎?」

這讓我想起曾目睹的一個情景。有次在校門口看見兩位母親,各自牽著自己小孩,面對面嚴肅的不知談什麼事?但爭吵聲音引我的注意。一位媽媽不斷的用高分貝重複罵著,「我不希罕妳賠,你兒子的手錶脫下來,我也來弄壞,看妳高不高興?」

對面媽媽無奈的賠不是,兒子也低著頭小聲道歉。老師也尷尬站在中間說,「我問過雙方,就是玩鬧時弄壞的,孩子不是故意的,他們還是最好的朋友,今天也都玩得很開心,對方現在願意賠新的手錶,對方也很有誠意道歉了,您也別在意。」

但那位怒氣衝天的媽媽,又是一連串的飆罵,老師也根本插不上話。最後只聽到他轉頭怒斥兒子,「以後你再讓我看到你還和他玩的話試試看,換你被我罵,沒規矩。」

這句話,嚴重撕裂了兩個孩子的友情。這兩位四年級的同班好同學在下課玩鬧時,其中一位頑皮惡作劇,把另一位同學的電子錶丟來丟去摔壞了,兩位孩子當場雖有爭執,事後幾天也像往常般麻吉,直到錶壞掉這件事被母親發現,事情才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兩人最後遭到父母隔離,連朋友都做不成。

更常見到的是在各處公園內的遊戲區內,可以四處鑽來爬去的滑梯城堡,最常擠滿玩了嬰孩或兒童,向來是最吸引孩子們的遊戲。

但天天都會上演的是,孩子們總會瘋起來在城堡內推擠亂爬,稍大的兒童無視幼兒插隊搶快,不懂事的幼兒爭位拉扯,最後演變成,在一旁充滿緊張眼神地的父母,紛紛跳出來介入,一方面「爭取」自己孩子權益、「保護」自己孩子不被其他孩子碰到,甚至教訓其他孩子。

最後就是演變成家長之間的口角大戰,甚至拳腳相向的激烈場面,但通常這時,孩子們往往還在城堡上玩得不亦樂乎。最後也面臨被帶離現場,父母還一路碎念「不准和這些粗魯沒禮貌的孩子們玩」的田地。

我們要當孩子建立人際關係的推手,當然也要視狀況協助轉彎避開危險,但絕不是努力成為一位泥水工,奮力在孩子周邊築起高牆。

我從小就是個和鄰居及同學四處在田裡、水溝與溪裡攪和長大的小孩。當我家也孩子上小學後,我卻發覺,除了在上學時間外,為何孩子周邊都缺乏同齡的孩子陪伴玩樂?即使我們總是陪在身邊玩,還是缺了屬於孩子成長中應有的那塊玩樂地圖。

為了填補孩子與同齡友人童年的人際發展,我總是想盡辦法找尋適合親子同遊地點,在假日邀約孩子的同學家庭一起出遊,帶著孩子們體驗大自然的美好。

我的詭計是,既達到小孩交小朋友,大人交大朋友之效,同時藉著出遊放鬆緊繃心情,還不用時時被孩子黏在身邊,根本是一石多鳥之計。

大家常常探討台灣社會為何治安敗壞?青少年犯罪率為何快速攀升?因台灣的基本人情社會機制,在愈來愈冷漠,只顧於自掃門前雪中,猶如冰川快速崩解。

現實狀況是,大家現在連自己的孩子的狀況都無法掌控。當孩子缺乏或畏懼發展人際關係,父母還推波助瀾的阻礙下,最後造成的是,有8成6的兒童或少年會透過網路交友,將近4成使用手機交友軟體APP,其中有25.3%會結交陌生成年網友、18.8%單獨赴約,讓孩子與父母痛苦一生的憾事,往往就在這些數據中發生。

「同儕交友」為何會成為現代父母與孩子共同的困擾?源頭就是父母造成的苦果。俗語常說,「生雞蛋的沒有,放雞屎的一堆」,有時候在孩子的同儕近關係上,父母還真的是放雞屎的那個角色。

不放手、不協助、不關注、過多偏見介入,孩子當然無所適從,到頭來擔憂的還是父母自己。

就放手去做吧!孩子的人際關係全完要透過「實作」才能建立,從同儕玩樂、親子閒聊、父母自己的人際表現、親子共遊中,都是孩子學習與提升人際互動的機會。說句不客氣的話,與外界或他人人際關係不好的父母,就是阻礙孩子發展人際關係最大的障礙,不是嗎?

 

※延伸閱讀: 資深社會記者戴志揚:我為什麼要做網路嚴父? 台灣未成年網路恐嚇案件一年至少就有400件!【網路恐嚇真實案例】

 

圖片提供:戴志揚

數位編輯:黃小羽、吳佩珊(2019.9.19更新)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