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找中回孩子最原始的單純,與孩子索性穿上雨鞋、雨衣一起踩水去!

我們人類無法獨一的單單存活,有太多過去我們做錯的事,錯誤的決策,導致現今地球的枯竭與汙染。我們課本不深談這些,存在的只有紙面的題目,這些關乎未來他們的生存,不重要嗎?│教育教養好文就在未來親子

窗外潑打著莫大的雨點,我們可曾與孩子索性穿上雨鞋、雨衣一起踩水去!

夜裡,靜謐的月光穿透進窗台,我們可曾索性叫醒孩子穿戴暖和一起走出戶外,倘佯在地上,仰看滿天夜空的星斗!曾幾何時,我們活在毫無驚喜,日復一日的課業壓力、緊湊的生活步調中,無法自己。住在冰冷的水泥叢林裡,低著頭滑著手機,我們就在一根指頭與幾吋的螢幕內,看盡世界!孩子們在真實世界的學習動機低落;孩子們在課堂上坐不住,不明原因的躁動;孩子們在課業比較中、大人價值系統中自信低沉。然而,這世代的孩子卻在線上電玩中或3C產品中找到了刺激與成就感,相形於過去的世代,單純的物質已經無法滿足這個世代的孩子。怎叫我們不憂慮呢?

對於環境中的大自然,漸漸地我們和孩子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對自然的元素毫無感覺,到底我們正在喪失什麼? 我們不再為一朵綻放的花驚歎!我們不再為溪底魚兒的悠游讚賞!我們不再為滿天的星斗期待!

然而,大自然與這些下一個世代的孩子們正在喪失的成就感、安靜、自信等有何關聯?美國詩人惠特曼說:現在我知道,造就最好人才的祕密,就是在野外成長,與大地一起作息。

孩子是否可以處在自然裡,自由、創意、親土、愛著我們所居住的環境。若下個世代對於自然是隔離的,是無感的,孩子們如何對環境有正面的回饋與決策?若下個世代的孩子無法了解自然對於整個生命與生態的重要與連結,將來孩子們面對環境的變遷,所要做的事情,要如何拿捏哪個方向才合乎對整體環境有益的決定呢?我們人類無法獨一的單單存活,有太多過去我們做錯的事,錯誤的決策,導致現今地球的枯竭與汙染。我們課本不深談這些,存在的只有紙面的題目,這些關乎未來他們的生存,不重要嗎?

也因著我們在家教育的彈性,可以嘗試踏出去,我們在鄉間的一個荒置的農園開始了最基本的親土活動,帶著一群自學的孩子在農園裡讀書會--「地球使用者的樸門設計手冊」如圖一,混齡的孩子帶著母雞在農地裡一起讀書會,然後實際操作,運用樸門永續的設計概念,一步一腳印的開始。孩子們可以在田園裡有歡笑聲、奔跑的足跡、有種植、觀察、採收等概念,一點一滴累積在孩子們的內心是自然的,不是教條式的;是實質的,不是抽象的;是有汗有淚的生命教育,不是空泛的文字。


以下是國三孩子的部分操作心得,願與大家分享:

樸門實地操作

因為自學的關係,讓我有多一點的時間可以去探索一些我有興趣的事,「樸門」是從我國二的時候認識的,因為爸爸媽媽對生態方面想多些了解,所以去社大上樸門permaculture的課,樸門是從澳洲來的一門以「永續」設計概念應用在文化或農業中的一門學問,它是一套設計方法,從自然界中找尋各種可仿效的生態體系改變現行工業文明所帶來對我們環境的傷害。媽媽帶著一群自學混齡的孩子在一個朋友荒置的農園讀書會並實地操作。

爸爸媽媽常常會和我們聊一些價值觀的思辨,比如現今的塑膠垃圾汙然的嚴重,媽媽常說如果我們來研究自然界中永續的資源,比如樹葉、毛髮、雜草等生生不息的東西可以拿來運用取代塑膠製品,一定會帶來材質革命,地球也不會那麼都無法分解的垃圾。

我剛開始以為是一種農耕方法,但其實它是一種以「永續」思考設計的理念,比如以最不破壞表土的方式去設計種植,這樣就不用請怪手來整地,每一塊土地都有適合它生長的作物。樸門也強調不要翻土,有種過菜的就知道,不翻土根本沒辦法種啊!所以樸門設計了一種能不翻土也能種植的方式,那就是厚土法,這招我很是佩服,因為它的設計能一舉兩得。厚土法就是把雜草割一割以亂數的方式疊在一起,在草堆裡挖一個拳頭大的穴,就像鳥巢那樣,放入一把土,再把植物種下去,這樣不需用除草劑,雜草被割下利用,會再長,也就成了永續資材,而且又不用翻土,等草堆腐化後就成為植物的營養素,這樣的菜畦不怕風、不怕雨、不怕常常無法去澆水,是很聰明的設計概念。

樸門也強調在地化,不要有太多的碳旅程。用現有的資材做東西,不要再從外地把一大堆東西運進來,再把一大堆東西運出去。打個比方,比如我現在都把菜種下去了,但是沒有肥料,這時候就只好出去外面買。但是如果農場有動物的話,我們就不必要去買肥料,讓動物吃在地的草,再用他的糞便滋養這塊土地,這就是所謂的循環利用的永續概念。家中的洗菜、洗米水也可以這樣利用,但我們現今的住宅系統卻不做這樣的設計,應該要革命一番的,以後我長大要試試看永續的設計建築。

但是每個東西都有它的很多面向,像樸門就強調生物多樣性,不適合大型的單一種植,這種設計概念讓我們可以吃到好幾種不同的糧食,顧及到我們身體所需要的各種養分。

另外,我們設計了一個竹籬笆門,完全是用在地的資材做出來的,沒有五金、沒有鐵絲,所有材料都是由從當地的竹子砍下來做成的,當時要做出一個完全沒用到五金的門,我們都覺得不太可能吧!但是經過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討論,終於讓我們想出轉軸的地方要怎麼用,我們用了一個比較大的竹筒,把它像打地樁一樣地打下土裡,接著用比他小一號的竹子插進去,這根竹子就可以轉動了。

創造一個可以讓下一代親近自然的學習環境,深入的操作與對話,對於我們大人們的價值系統是一項革命,也是一項挑戰,我們必須自己先走出去,自己先願意蹲下來,跪在土地上,親吻這片滋養我們在時空長流裡每樣生物的「土地」。尊重環境,尊重生態,看到自己的渺小,和孩子們探討、發現、思辯、判斷、行動、改變。

願你也一起走出來!

 

作者介紹:
海豚|目前居住在新竹縣新埔鎮。育有兩個男孩,一個國三,一個小五,在家自學六年,分享自學經驗、體驗等相關理念與實做。

莫|在家自學國三學生

Photo By:海豚/莫/pixabay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