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弓,孩子是箭,別幫孩子決定他的未來!

父母應當謙卑的學習親職尊重孩子生命的獨特性和自主性讓自己成為孩子生命道路的助力而非領路人

作者/林美慧

近來年我在兩岸演講「親子未來學」,常常說到下面這個故事。

我認識這樣一個朋友,是年過五十的醫生。他經常很感慨的說,他從小就熱愛文學和寫作,期望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名作家。但是當年的環境是不允許他選擇夢想的,在人生的重要抉擇上,醫學院是父親為他決定的,結婚對象是母親為他決定的,而生幾個孩子是老婆自己決定的。

他終日忙於工作,回家時妻兒都已入睡,長久的工作壓力和忙碌的生活型態,親子關係十分疏離。這一切讓他感到疲累、孤寂,覺得自己過了大半輩子,看盡人生悲歡離合,卻從來沒有為自己的願望爭取過。

終於有一天,在他五十歲生日當天,他鼓足了勇氣向父親表示,他想為自己做一個決定:出家修行。

家人都非常訝異,也為此思索和掙扎了很多天,最後在家庭會議中,他的父親說:「兒子,這回爸爸幫你完成心願,我在家附近買塊土地,你可以蓋座廟,以後你就在自己的廟裡修行吧。」

 

父母應當謙卑的學習親職,尊重孩子生命的獨特性和自主性

前陣子公視播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引起很大的迴響。其實「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句話是出自黎巴嫩詩人卡里 · 紀伯倫的詩。在他的著作《先知  論孩子》中,一開頭這樣寫著: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我很喜歡這首詩,每次重讀都有莫名的感動。在這首詩的後段,紀伯倫更把孩子比喻為箭,父母比喻為弓,弓要用盡全力彎曲自己,才能讓箭飛得又高又遠,就是告訴父母應當謙卑的學習親職,尊重孩子生命的獨特性和自主性,讓自己成為孩子生命道路的助力,而非領路人。

多年的幼教和親子教育經驗,我常常感受到父母的焦慮,他們總是定睛於自己孩子的缺點,總是覺得自己得做些什麼,才能「挽救孩子的未來」。我總是跟這些父母說:「如果你期望學到什麼教養訣竅,能夠幫孩子決定或改變未來,那你一定會失望;只是這個失望很可能發生在多年以後。」

我之所以把「親子」和「未來」連結在一起,就是因為父母往往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未來有重責大任,往往想得太多也做得太多,還抱持著錯誤的期待,徒增許多不必要的焦慮和煩惱,也帶給孩子莫大壓力。

 

孩子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就像紀伯倫的詩: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孩子有他的天賦和自我,有自己的路要走,縱然是父母,也不能決定孩子的人生。如果你不相信孩子可以為自己負責,也不給他自己做決定的機會,他就無法擁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去面對自己的生命。

著名教育家裴斯塔洛齊曾說,園丁種下種子、澆水,其實他對植物的生長並無實際貢獻,因為生長的原則在於植物本身。如果把父母比喻為園丁,用幾個字簡短表達其職責,我會選擇「穩定」、「陪伴」和「賞識」。就像我在陽台上種了一盆植物,我固定在每天早上提供它水分或養分,出門前、回家後不忘看看它,甚至也跟它說說話。當它有所成長,冒出新芽終至綻放小花,讓我讚嘆它的美麗和生命的奧妙。我沒有多做什麼,我也不能決定它的模樣,但是在我的呵護下,它終究展現了美麗的姿態。

孩子幼小的時候,固然需要父母的協助和照顧,但是孩子必定會成長,父母越早讓孩子學習做決定,孩子就能越快學習為自己負責。親愛的家長,你正在為孩子做決定嗎?你現在的作為真的能讓孩子擁有美好未來嗎?請停下來想一想,聽聽孩子真正的聲音吧!

父母能做的,只有幫助孩子自己決定他的未來。

 

推薦好讀:
怪獸媽媽/作者:貓魚



 獻給所有深愛孩子而跌跌撞撞的母親們
「在寶寶還沒出生,我們就好愛好愛他了!」

 

Photo By:pixabay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延伸閱讀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