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老師的教學大考驗:給孩子發展的舞台,有了信心才會有學習興趣

對學習成就低落的學生,我搭建舞台,適時製造機會拱孩子上台,讓他們品嘗受到肯定的滋味;而對入學後保持不敗紀錄的常勝軍,我「挖坑」適時推他入坑,體驗挫敗的感覺。

二○一四年九月一日,新學期開學,在台南柳營旭山村新山國小,我展開兩年小學老師生涯。沒有修過教育學程、沒有教育背景、沒有教學經驗,教學之於我,是一項全新的挑戰。

 

幫孩子搭建自信的舞台

成為TFT教師後,我看很多教育書籍,花很多時間了解台灣教育現況,我很認同且讚賞一種說法:「不同資質的孩子應該在不同遊戲場、有不同的遊戲規則,讓他們發揮實力,而不是在同一個遊戲場競賽。」可是我們現在的教育就像是我們面對猴子、熊、大象、老虎......等各自擁有獨特專長的動物,但我們跟動物們說:「來,我們現在來比誰最會爬樹!」

台灣的孩子長期在體制內接受偏重智育、考試領導教學的學習,但這其實是犧牲多數中後段學生來成就少數菁英學生,而我就是這「少數」中的一個。小學、國中我爬贏很多不擅爬樹的同學,我考上建中、上了台大,成為所謂明星學校的學生,從高中起,我身邊都是很會爬樹的人。

但當我到偏鄉當老師,我面對的大部分不是這樣的孩子。偏鄉孩子擅長爬現實生活中的樹,但教育體制內的「成績樹」,他們爬得艱難,造成學習成就低落的孩子喪失自信心。試想,一個從小學一年級起,每次頒獎都在替別人鼓掌、每次考試分數都墊底的小孩,會有多少被讚賞或看見的機會?對這樣的孩子,我的作法是,每次上課的前五到十分鐘,進行上一堂課程內容的複習問答,由基礎到進階。

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舞台,但我發現,如果由我指定學生回答,當事人往往因害羞和缺乏自信而沉默不答,於是我改成抽籤,但其實做了點手腳,製造機會給那些缺乏掌聲的小朋友,讓他們認為「是命運決定我回答」,一旦他說出正確答案,我帶頭請全班給他掌聲。剛開始,答題的孩子往往害羞不已,因為他還不習慣被鼓勵的滋味,但我希望能藉此讓他對自己多點信心,這樣日後面對學習落後的困難時,才不會輕易自我放棄。

傳統改考卷「對的打勾,錯的打叉、標出扣分」的方式,當學習落後的孩子看到考卷發回來上面都是紅色叉叉,往往很打擊信心。我有個學生,程度落後其他同學,但他很認真,讀得很辛苦,只是考試都不及格,讓他很挫折,每次我發還考卷,他都先關注自己寫錯多少題目,然後咒罵自己笨、發脾氣。其實他是有進步的,只是速度緩慢,我很心疼他對自己要求高,卻沒意識到自己的進步。

因為這個明明很努力,但每次拿到考卷總是沮喪與落寞的孩子,我開始思考,考卷命題與評分方式可不可能改變?於是我改變改考卷的方式,將原本錯的打叉變成對的畫勾,即使孩子的答案錯誤,但中間過程若孩子還是有理解正確的地方,我會在那個地方打勾,並把孩子可能想錯的地方圈起來提醒他。

這種「打勾加分法」,為的是讓學生看見「原來我會的也不少」!孩子很難去喜歡一個他始終拿低分的科目,但是當你拿著分數提高的考卷告訴他,你進步好多,孩子可能因此對這科產生信心,進而有了學習興趣,這種正向力量,才有辦法幫助到低成就的學生。

圖說:我在課堂上和孩子愉快的互動著,我鼓勵孩子發言,希望能增加他們自信心。

 

讓常勝軍體驗挫敗的滋味

對學習成就低落的學生,我搭建舞台,適時製造機會拱孩子上台,讓他們品嘗受到肯定的滋味;而對入學後保持不敗紀錄的常勝軍,我「挖坑」適時推他入坑,體驗挫敗的感覺。

從小到大我讀的都是大學校,到偏鄉小學教書,原本以為小校小班有利教學,但後來發現,「小」某種程度局限了孩子的眼界,尤其是成績優異的孩子,缺乏程度相當的同儕良性刺激與互動,他並不知道「強中更有強中手」。

偏鄉小校因為學生人數少(通常全校師生加起來小於一百人),每個年級只有一班,無法每兩年重新編班一次,小學六年下來同學都是同面孔,班上第一名往往是年年蟬聯的優勝者,導致孩子驕傲感大生。

剛認識班上長期第一的小朋友時,言談之間他下巴微抬、走路時輕微踮著腳尖,課堂上寫測驗卷,一堂課四十分鐘,他十五分鐘就寫完,之後每三分鐘問一次:「老師,我可不可以交卷了?」有一次他粗心錯一題,被扣了五分,他竟然瀟灑甩甩頭髮,跟我說:「唉,我的一百分太多了,這五分就送老師吧!」

聽他這麼說,我內心既震驚又不捨,十一歲的小孩已經擺出睥睨天下的姿態,但是他能永遠都這麼驕傲,不經歷失敗嗎?不可能!我心想,他如果現在不經歷失敗,未來他面對失敗時,可能將無法面對,我是不是應該讓他嘗嘗敗績?

心裡剛有這樣的念頭,機會就來了。有一天早上改作業時,學校發下數學奧林匹亞初賽宣傳單及報名表。通常全國科展或競賽,小學校很少參加,因為難以跟都市大學校競爭,但這次我看到報名表卻眼睛一亮,擴展這個常勝孩子眼界的機會來了!我翻出他的聯絡簿,拿起紅筆寫下:「某某媽媽好,某某是老師指導過的學生中,資質最聰穎、最勤奮努力的學生,若他能有機會開拓眼界,相信能更上一層樓......」,然後我在聯絡簿裡夾上了數學奧林匹亞競賽的宣傳單和報名表。

到偏鄉任教後,我從跟家長對話的經驗中掌握到一個技巧,就是跟家長溝通時盡量先說好話,這並不是為了取悅或討好家長,而是這裡的家長對小孩的教養方式多為責備與打壓,孩子犯錯時較少用正向語言去引導孩子,孩子表現好也很少稱讚。因此只要不違背事實,我會盡量在家長面前大力表揚孩子,因為孩子最需要的是家人的肯定,而且讚美孩子,也讓家長對自身的教養產生信心。

回到這件事情,隔天早上這個孩子到校,沒有像往常一樣先跑出去玩,而是先交作業和聯絡簿,看他一臉喜色,我猜他的爸媽應該大大讚美了他,打開他的聯絡簿,果然家長樂見孩子報名參加這項競賽。

初賽當天,我陪著媽媽和孩子前往市區應試,那天是這個學生第一次見到這麼大陣仗的競試,考試開始前,他看著其他參賽者,有的玩魔術方塊、有的看小說、有的運動,他驚奇的眼神四處張望,讓我想起當年隻身北上讀高中的自己。

一如預期,他的競賽成績並不理想,這次挫折也的確改變了他,我發現後來他在教學習落後的同學功課時更有耐心了,我想是因為他能夠理解遇到困難與挫折時的心境,以至於更能同理且謙遜了。

 

※更多關於「孩子的學習」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親子間的超實用短英文,讓孩子在生活中累積英文實力>>https://goo.gl/aEnyma

孩子該知道的事:獨立自主意謂著責任>>https://goo.gl/H9pB4L

 

摘自   徐凡甘, 邱淑宜《我的選擇,是把生命活得更好:從換腎少年、創業青年到偏鄉教師,總統教育獎得主徐凡甘的甘苦人生》/時報出版

 

Photo:時報出版提供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