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篇〉關鍵議題3 學習不能只重學科:舞蹈課和數學課一樣重要

人類智能有許多面向,如果只看重學科、偏廢藝術教育,太單一的能力培養會埋沒孩子的多元天賦。藝術教育的好處多不勝數,舞蹈課其實和數學課一樣重要。

人類智能有許多面向,如果只看重學科、偏廢藝術教育,太單一的能力培養會埋沒孩子的多元天賦。藝術教育的好處多不勝數,舞蹈課其實和數學課一樣重要。

 

「藝術和其他主要學習領域一樣重要,」肯.羅賓森認為,人類智能有許多面向,音樂、舞蹈、戲劇、視覺藝術、文字藝術等正顯示人類智能的多采多姿。如果學校只看重學科、偏廢藝術教育,太單一的能力培養會埋沒孩子的多元天賦。

更重要的是,藝術教育帶給人的好處多不勝數,就像被許多人視為可有可無的舞蹈課,其實和數學課一樣重要!

 

藝術課不受重視  表演藝術更邊陲

在台灣,舞蹈、戲劇課程也長期被邊緣化。新北市江翠國小老師陳書悉畢業於台東師院語教系,也是英國Exeter大學創意藝術教育碩士,主修戲劇教育。因其專業,曾負責教授學校的表演藝術課程。他指出,九年一貫課程於2004年全面實施,共區分為7大課程領域。其中的藝術與人文領域,指的是視覺藝術(即美勞美術)、音樂與表演藝術。而表演藝術的本質,是用身體、聲音來表達情意的藝術,因此各種創造性戲劇的遊戲或動覺體驗活動、甚至舞蹈都會納入課程。

不過他觀察,由於表演藝術領域進入學校課程較晚,師資與相關配套都未完善,加上多數學校對表演藝術課的重視程度不及其他學科,課程的實施情形並不普及。目前大部分表藝的課程,都由音樂老師、美勞專長或其他老師兼任。

表藝課實施不普及,台灣的中、小學也很少有舞蹈課,學生通常只能從表藝課中接觸到部分舞蹈學習,或參加課後舞蹈社團,或是報考設有藝術才能舞蹈班的學校等。

 

動身體覺察自己 長出自信

研究顯示,舞蹈具有潛移默化的力量,能讓人從困頓的生活中重拾快樂和安穩的感覺、緩解學校生活壓力,減少暴力和霸凌事件。舞蹈也可促進個人特質,在重視協力和適應的職場來說,這點尤為重要。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執行長溫慧玟指出,雲門教室以生活律動課為主,課程設計從親子、兒童、青少年、成人到熟年都有。以孩子的課程而言,是透過「動身體」,玩出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感知力、探索力、社群力、跨域力、創造力等生活5力。

例如,雲門有堂名為「奶油土司」的課程,老師會拿出土司與奶油,引導4歲的孩子觀察土司遇熱由軟變硬、奶油加溫由硬變軟的過程。孩子開心吃,也學習與同學合作、用身體模擬其中微妙變化,想像力、身體能力與合作力同時並進。

溫慧玟說,在雲門教室多年,看到很多孩子經由課程練習,慢慢長成自信、有創意、對人生充滿想像、也很有自己想法的大孩子,這證明了:「在動身體中覺察自己,進而欣賞自己的優點,也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而接受自己、喜歡自己,就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樣子。」

陳書悉觀察,孩子上了表藝課後,肢體和聲音的表現進步,在表達上更具自信;課堂上需與同學密切互動,孩子的人際技巧更上層樓;在戲劇活動中,也更能看見孩子情意、創意的集體表現。

 

活動量夠 學習更專注

陳書悉還發現,表藝課程因涉及大量的肢體活動,好動的孩子在肢體、空間智能與動覺得到滿足,也因此開啟某一部分的天賦。

研究發現,體能活動對記憶、注意力與課堂行為有正面的影響」,強烈建議學生每天至少進行1小時中度到強度的體能活動。而需要大量體能運動的舞蹈、戲劇課,就是很不錯的選擇。

 

送孩子學藝術 爸媽要知道的事

現今校園裡,藝術課程的比重雖不高,但不少家長還是會額外讓孩子學習樂器、畫畫、舞蹈、表演等課程,除了接受藝術薰陶,也培養多元興趣。但之後的發展很兩極:有的爸媽認為學就要專精,尤其當孩子被誇有天分,更會期待他們朝專業藝術工作邁進;另一派爸媽則在孩子課業加重後停掉,深怕花太多時間在才藝,偏廢了學科學習。

溫慧玟認為,學或不學,都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像她會請想讓孩子朝專業舞者之路發展的家長思考:「到底是孩子想要?還是爸媽自己想要?」因為會跳舞後,仍要愛與享受跳舞,學習才會樂在其中。

溫慧玟也說,目前雲門教室有1千多位青少年學員,其中不少都是從小開始學、且國中後主動要求持續上課。他們將雲門視為自己「生命的出口」,能幫助舒緩繁重的課業壓力。如果父母強硬中止學習,很可能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更多您可能感興趣的「學校教育,父母如何參與?」相關文章推薦...

「世界的教育部長」肯.羅賓森:不只會考試, 教育有4種目的 >> https://bit.ly/2OA5yzV

太小就上學好嗎?專家表示:學前教育重點在養成孩子主動學習,而非死記硬背知識>> https://bit.ly/2OSIzA2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