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孩子的分數好壞,都要幫助他們找到「分數背後的自己」

《讓孩子飛》斬釘截鐵地點出:爸媽比別人更獨具慧眼,是孩子最精準的伯樂:「即使老師看到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表現,但你,看到的更多!」吳季剛不就說過:「在我知道自己是誰以前,我的家人就知道我是誰了!」他說的這個家人,當然就是最了解、也最支持他的媽媽!│教養好文就在未來親子

我讀《讓孩子飛:別讓僵化體制扼殺孩子的未來》/彭菊仙

今年暑假,家裡的荷包大大失血,先從清洗冷氣與洗衣機說起。

已經四年沒深度清洗冷氣,透過朋友介紹一家專業公司,一早,兩個看來像是剛畢業的年輕人搬了梯子、揹了大包小包的工具進駐,既然是清洗冷氣,自然代表整個過程,不論拆卸、搬運、清洗、安裝都不能開冷氣,在36度的悶熱與高溫折騰下,連我這個閒人都已汗如雨下,更別說兩位不斷做粗活或是聚精會神處理細節的師傅!

因為有四台冷氣室內機、三台室外機,以及一大台從未翻腸破肚給人開洗的老爺洗衣機,所以工作量極大,兩位年輕人進門後就不敢懈怠,幾乎沒有休息,而且每洗完一台機器還會主動告知,要我親自檢視,甚至還要我對著冷氣出口大力吸聞一番:「你聞看看還有沒有霉味?沒有吧?出來的氣很清新吼?」

眼前兩位敬業的年輕人讓我眼睛為之一亮,這,和我常常接收到的「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吃苦」之訊息實在是「圖文不符」,於是不由得對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好奇起來:

「剛畢業就能這樣吃苦耐勞,不簡單!」

「哈,這位大姊,我們不是剛畢業ㄟ,都結婚了,有小孩,兩個啊。要養家啊,不能不做啊!」

我不由得豎起大拇指:「你們很有責任感,很讚!但你們覺得辛苦嗎?錢好賺嗎?」

「你覺得我們錢好賺嗎?呵呵,當然不好賺,不過說實在,我們不怕沒錢賺,清洗冷氣現在很熱門,case是接不完的啦!不過,還是要專業,免得幫人家洗壞會被客訴!」

「那你們會喜歡自己的工作嗎?」

「洗久了也變成一種能力,幫人家洗得清潔溜溜時,很有成就感,同時也對機械愈來愈了解,有時候順便幫客戶的冷氣做健檢。像你家的冷氣會漏水喔,我們沒辦法修,所以洗完你得找修冷氣的來一趟,你的洗衣機供水的地方也有問題,你恐怕還要花另一筆錢啊!」

在一台又一台無縫接軌的清洗過程中,我暗暗觀察兩人,一人拆、一人洗;一人洗、一人裝,合作愉快,看起來自信而快樂,除卻工作,我當然也聊到生活面,發現他們還是好先生、好爸爸!

年紀輕輕正在打拚的階段,擁有一技之長,又肯做,更懂得在工作與家庭取得平衡,看來,兩人的幸福指數也算漂亮的了!

 

對孩子最高要求,就是希望他們健康快樂!

很多爸爸媽媽都曾佛系十足地說:啊,我對孩子沒有太多要求啊,只求他們快樂健康!

在我眼前不就是兩個既快樂又健康的年輕人嗎?如果他們是我的孩子,我的感覺是什麼?而我也很想問問朋友們,如果他們是你的孩子呢?

最近讀了號稱世界的教育部長肯•羅賓森的最新著作《讓孩子飛:別讓僵化體制扼殺孩子的未來》,他舉出「幸福感」和五個面向有關:

1.職業生涯:你是否喜歡自己每天的工作、覺得自己的工作對人類有意義
2.社交:是否和人建立起密切、充滿愛的關係
3.財務:是否能有效控管金錢
4.社區參與:積極參與社區活動、有連結感
5.身體健康

以上這五個面向任何一個出現問題,幸福感都會下降。看起來,只求孩子「快樂健康」一點也不是個簡單的要求啊!光是要孩子有一份自己喜愛又有意義的工作、而且財務能夠自由,就可以讓爸媽操一輩子的心了吧!看來我眼前兩位年輕師傅,在職業、財務、健康、社交這幾個面向應該有達標,任何爸媽有這樣的孩子應該心滿意足吧!

但是我把這個問題問問身邊的親朋好友,請他們誠實回答:

「太辛苦了一點,說實在有點捨不得!」
「還是希望孩子有漂亮一點的學歷,或許有更多選擇吧!」
「還是比較希望他們能到辦公室上班吧?」

然而,放眼望去,三百六十行,不論流汗或不流汗、勞心或勞力,哪有一個工作不辛苦?當醫生應該是一輩子苦吧?科技界糟蹋了多少個新鮮的肝?老師把尊嚴放一邊、熱忱全耗盡,怕也被怪獸家長盯得滿頭包…

每一行都有難言之苦,而要生存下來,只有不斷精進知識、技術甚至得磨去個性中的稜稜角角,所以,肯•羅賓森在《讓孩子飛:別讓僵化體制扼殺孩子的未來》這本書裡不諱言的談到教育有四個目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文化發展以及個人發展,而「經濟發展」他放在第一個來談。肯•羅賓森說:「你教育孩子的一個原因是讓他們以後找到好工作,維持生計,我相信,這不是唯一的原因,但是這個理由合情合理。」

 

幫助孩子找到「分數背後的自己」

然而,全世界包括作者所在的美國都出現一個現象,那就是青年失業問題愈來愈嚴重,15歲到24歲的年輕人失業率是成人的兩倍,但諷刺的是,很多產業卻需才孔急,然而年輕人卻不具備產業所需要的技能。《讓孩子飛》此書寫到:「2018年,在美國有三分之一的職位空缺需要相關技能訓練,而非大學學位,但是勞動人口當中只有12%擁有職業資格證明」,

如今,美國竟成為全世界律師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每一萬人就有將近四十個律師,但很多拿到法律學位的學生並沒有當律師,不是他們不想當律師,就是他們沒有工作機會,這就是因為「升學主義」走火入魔所造成的「學用落差」現象。 

一個無法將自己的能力與興趣對準社會的需要、無法貢獻己力、看不出自己價值的人絕對生不出幸福感,所以我們都希望透過教育,能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智能、性向、興趣、個性與能力分布,使每一個孩子都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很可惜的是,不論美國或亞洲,如肯•羅賓森所說:「學校只教育孩子脖子以上的部分」,「學校對於智能的定義過於狹窄,如果智能僅限於語文和運算,人類文化將變得貧乏無趣。」

我在去年曾寫過「誰說分數不重要」這本書,很多難以讓孩子離開體制教育的爸媽,或許會認為我現在來談這本《讓孩子飛:別讓僵化體制扼殺孩子的未來》不是自相矛盾嗎?事實上,看到這一行「別讓僵化體制扼殺孩子的未來」副標時,我的確焦慮莫名,因為我的孩子也難以脫離體制,目前正受著升學壓力的凌虐,每天有讀不完的書、考不完的試,然而,我仍然在自己的著作裡花了很多篇幅不斷鼓吹爸媽:

即使離不開體制,也絕對不要忘記一件事情,那就是,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不論你的孩子待在體制內、或是適合體制外、或任何其他形式的學習環境,我們都有責任不斷的陪伴與觀察孩子,幫助他們找到「分數背後的自己」。

即使我的三個孩子都在體制內學校就讀,甚至學區落在所謂注重升學的明星國中,誠如我在「誰說分數不重要」這本書裡所分享的,我始終鼓勵、支持孩子絕對要空出時間去「找自己」、「做自己」!或許在體制內無法戲劇性的把制度大翻轉,但絕對做得到剛才看到的那行副標「別讓僵化體制扼殺孩子的未來」。

 

每個孩子都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第一志願

老大今年如願考上了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志願,一所國立藝術大學的電影系,而這股熱愛電影的火花乃是從小學就被點燃,當他升上課業繁重的國中之後,我支持他的心意從未改變,我鼓勵他不要放棄做他最喜歡的事情:寫故事、觀賞故事、甚至自己創作故事、拍攝故事,直到高中,他大量觀影以及創作的習慣始終不輟。

而二小子也喜歡創作,特別是手做,我也默默地充當彈藥庫、資源中心,隨時視他的需要補給媒材與工具,就怕他的創作靈感遭受扼殺;三小子喜歡到野外觀察動物、研究動物,我也從不因為升學與考試的龐大負擔而阻止他參加野外調查活動。

每一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路線,也都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第一志願,當我們不斷增強孩子們考高分的「馬力」時,別忘了,「方向」更為重要!

肯•羅賓森說:「人類的能力就像地球的天然資源」,如果包羅萬種的天然資源構成了豐厚美妙的大地,那麼多元分布的才智則讓人類的世界完美運轉!我深切感受到,觀察孩子就好像是挖礦一樣,好不容易挖掘到他們的才智潛能寶礦,是多麼難得而珍貴,怎能不悉心保護這獨特的「資源」呢?這比起威逼他們戮力維持高分與巔峰的排名更為重要。

當然,我絕不認為分數不重要、我更期許孩子每次考試都該盡全力,畢竟不論體制內、體制外,每個人都逃不開殘酷的競爭窄門,高分與名校可能讓孩子比別人更有機會「飛得高」,然而,要讓他們飛得「遠」,甚至飛得「又高又遠」,則得好好引導並維護他們心中那一股屬於自己的獨特「才」礦!

不論我們幫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學校環境,誠如肯•羅賓森所說:「身為父母或是學校都不能強迫孩子學習,能做的,是創造出讓孩子想要學習的條件,清楚知道孩子想要學什麼、如何學習以及為什麼學習。」

 

父母親最重要的工作:當孩子的伯樂

《讓孩子飛》斬釘截鐵地點出:爸媽比別人更獨具慧眼,是孩子最精準的伯樂:「即使老師看到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表現,但你,看到的更多!」吳季剛不就說過:「在我知道自己是誰以前,我的家人就知道我是誰了!」他說的這個家人,當然就是最了解、也最支持他的媽媽!

回到我家冷氣與洗衣機的問題吧,後來我分別找來兩個中年的修理師傅,三兩下就把我家沉痾已久的老爺洗衣機以及冷氣機修好。清洗洗衣機的師傅隸屬於原廠公司,他坦承做了幾十年,什麼疑難雜症都見過,若是要自己開個水電行絕不成問題。

另外修冷氣的,則是別人輾轉介紹的一個「一人公司」,我家冷氣的漏水問題層出不窮,我曾找過不同分店的師傅修理過,但都沒法根治,但這個一人公司,可謂妙手回春,我家兩個就得提水桶接漏水的醜陋房間從此恢復了神清氣爽的本色,這師傅甚至說,我家因漏水而發霉剝落的牆壁以及裂開的木製裝潢,也在他的「一人公司」業務範圍之內,他絕對可以幫我打個漂亮的折扣,一個人就可以幫我把水電粉刷木工全搞定!因為他專門接裝璜包工,這些他做太多了,全都拿手!

兩個師傅有沒有漂亮的學歷?當然沒有!但我相信,他們的人生能飛到遠遠的這裡,讓生意接不完,讓顧客滿意微笑,憑藉的,就是找到了自己的潛能,對準了正確的飛行方向!

再問問自己:如果他們是我的孩子,我的感覺是什麼?一個人能飛得如此穩當,又如此長遠,爸媽還有什麼理由不滿意?

以上跟大家分享我讀肯•羅賓森最新著作《讓孩子飛》的感想,讓我們一起來思考,我們的孩子該怎麼飛向適合他們的未來之路。這本書針對父母最擔心的教育環境也有很多著墨,怎麼幫助孩子既喜歡學習,也樂於上學,在這個對教育嚴重焦慮的年代,肯•羅賓森的這本新作能給予家長力量、支持與指引。

 

※您可能會喜歡的文章還有...>>

神老師&神媽咪:讓天賦自由,告訴孩子即使一開始選錯了,也不會全毁了 https://bit.ly/2JUkDIK

褚士瑩:究竟學生安靜守秩序比較重要,還是學習比較重要? https://bit.ly/2v3NDs9

Photo:Leo Rivas,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王信惠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