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在團體裡闖禍 是過動還是故意引起關注?

故意行為正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孩子是具備自我控制能力的。也就是說,孩子會在他認為必要的時間,才會去做出該動作。│教育教養好文就在未來親子

忽略法、故意行為與過動兒的三角關係

老師感到迷惑了。

教室裡,先後三位同學轉頭說話,其中兩位孩子是一般生,另外一位經醫師診斷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孩子。

很是奇怪,老師選擇以相同的忽略法來處理。對於孩子轉頭說話,選擇忽略,不予以理會,繼續上課。幾次下來,老師發現底下的孩子,竟然出現不一樣的後續行為反應。

這讓老師在運用忽略法,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

忽略法,主要在於面對孩子故意的不當行為,不給予注意,不給予回應,以消弱這負面行為。因此,在運用上,必須謹慎思考眼前的孩子可能存在的動機,以及這行為所要傳遞的訊息是什麼?忽略法的運用,也關係到我們對於孩子行為的解讀以及瞭解的程度。


(一)一般生的故意行為

當眼前這位一般生轉頭說話,如果是故意要引起老師注意的話,這時你繼續上你的課,多少可以消弱孩子的不適當行為表現(例如轉頭說話)。有時,孩子發現你對於他的轉頭說話行為不注意,則繼續加碼不允許的行為表現,好喚起你的注意。例如故意搖晃桌子、起身走動。除非孩子這行為太過了,已超出了你可容忍的界限,你得立即處理。否則你繼續上課,孩子的故意行為多少會慢慢消失。


(二)一般生非故意行為

當一般生轉頭說話,並非是要故意引起你的注意。這時,採取忽略的方式,沒有進行介入,孩子會認為你在班級經營上,拿他沒辦法。因此,他不被允許的行為,就很容易繼續出現。甚至於,演變成班上其他同學,有樣學樣,上課聊天、說話。


(三)ADHD的失控行為

當面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孩子,由於他轉頭說話,離開座位,主要問題來自於自我控制能力的薄弱。這時,當我們選擇忽略的方式,沒有進行介入,這時孩子的失控行為,很容易愈演愈烈。繼續說話,繼續走動,繼續發出聲音。

有時,對於過動兒的失控行為,考量孩子本身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大部分受限於他的生理因素。因此,我們對過動兒的行為表現,會有某種程度的寬容值。在寬容值的範圍內,我們會適度地允許與接受他一些不適當行為。這當中的拿捏,得視每位老師的寬容尺度而定。

然而,面對這樣的情況,積極的作法,反而需要我們走向前,趨近他,眼睛看著他說話上課,讓他回答問題,讓他有事情做以轉移他的活動量。例如上台算數學,或協助老師發聯絡簿。


(四)解讀故意行為

面對故意行為,孩子他需要的是被關注。因此,我們可以停下來思考,是否我們對他的主動關注太少,或是沒有滿足他的需求。這是我們必須解決的真正核心問題。

故意行為正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孩子是具備自我控制能力的。也就是說,孩子會在他認為必要的時間,才會去做出該動作。

例如當孩子故意要在你面前,將手上水壺的水,往地上灑。當你還沒出現,孩子是沒有必要立刻做出這舉動。孩子會等待你來。在這時間點,孩子的等待,其實反映的正是一種自我控制能力。

反過來,如果今天是過動兒,他本身失控了,玩瘋了。事實上,不管老師有沒有進入這教室,出現在他眼前。他很容易就把手上水壺的水給灑了滿地。

當然,如同一般孩子,過動兒依然也會有故意行為出現的時候。因此,面對孩子的行為表現,需要謹慎地加以釐清。

 

Photo by:Unsplash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