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脾氣惹的禍?教孩子如何正確的「生氣」是一種重要的溝通能力!

如果幫「生氣」找到表達的方式,也許「生氣」就不會存在了。生氣是神奇的感受,適時表達生氣,不留內傷,是不錯的緩解方式,但是,如何有效地溝通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練習的。

情緒管理、時間管理,一直是我持續在學的功課。對我來說,總是在事情搞砸了之後,更加悔惱。譬如,發了脾氣之後還要花時間補償、錯過好時機後希望早十分鐘出門。如果這些好習慣我們可以從小養成,是不是更容易有更好的人生呢?

市面上有好幾本暢銷的與生氣有關的繪本,如《生氣王子》、《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都是超級暢銷書。聯經為此還出了一大套「心靈OK棒」系列,為了讓孩子理解情緒和心情管理。這些書之所以熱門,就是證明大家非常需要情緒處理的協助。我常想「生氣」這件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是出生就知道的嗎?一個人開始「生氣了」這件事到底是怎麼開始的?從嘟起嘴開始?從肚子有氣開始?從不順心開始?還是從沮喪開始?到底是誰教了我們這樣的情緒反應叫做「生氣」?

從我看到一個孩子被大人告知:「乖乖坐好,不然媽媽要生氣了唷……」這句話時,我開始想這也許是某種不自覺的教育方式,讓那個原來如一張白紙的孩子,知道惹大人不高興就是問題的開始。之後,那個孩子也會用這樣的方式對待他人。因此,我開始思考到底什麼是生氣?在這個例子裡不過就是母親控制小孩、恐嚇小孩的一個方式。為什麼「生氣」像個未知未爆的火山似的在恐嚇著我們?

「生氣」真的是一個抽象的用語,如果我們抽絲剝繭,會發現「生氣」源自於不如預期的發展、受到羞辱、被誤解、傷心。受到羞辱或是誤解都可以試著辯駁,或是不必在意;失望也可以用下一次來營造希望。如果幫「生氣」找到表達的方式,也許「生氣」就不會存在了。

《當小袋鼠生氣時》中的小袋鼠,平日抽鼻子、眨眼睛、跳過去的模樣好可愛,朋友們都很喜歡跟他一起玩,但是他很容易生氣,生氣時的模樣很嚇人,朋友們好害怕。大家鼓起勇氣跟他說:「你生氣的時候好可怕,我們都不敢和你在一起。」結果,小袋鼠更生氣了,把袋鼠媽媽花園裡的花都踩壞了。正當小袋鼠以為媽媽也要大發雷霆時,媽媽只是抱了抱他,告訴他大家都會生氣,只是一旦生氣,會產生更大的問題。媽媽說:「當我生氣的時候,會慢慢的從一數到十,把事情好好想清楚,然後我就不氣了。」原來,只要釐清生氣的源頭,知道解決的辦法,氣自然就消了。

《生氣王子》以一對愛生氣的大象父子因為生氣耽誤了去遊樂園的時間,作為故事主軸。我們看到這對父子就如上述我所提到的,因為無法適當表露失望、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種種情緒、甚至由於父權被挑戰而生氣。愛生氣的爸爸就有愛生氣的小孩,後來發現其實媽媽也很愛生氣。這種家庭「基因」,其實不是真正的遺傳基因,是一種行為模式的學習,造成一家人混亂、浪費時間、更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幸好,遇到懂得不生氣的老鼠爺爺,作者神筆作了一首〈不生氣魔法歌〉,讓所有不安情緒隨著歌曲散去。我喜歡那句「只要不生氣,一切都很順利」。在人生裡好多事不會因為生氣而更好,是不爭的事實。是大家都把氣放在心頭,也許是自尊強、也許是害羞、也許就是為了面子,讓生氣變成一個魔障,間隔了人與人之間的好關係。

再看看《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裡面的企鵝媽媽,因為生氣吼叫,叫得太大聲了,讓企鵝寶寶的頭、翅膀、嘴巴、屁股、腳、眼睛、身體都散開了。牠想要叫救命,可是嘴巴在山頂上;想要飛,可是翅膀在叢林裡;想要找回身體,可是眼睛在外太空。最後是媽媽把那些散落的部分都撿回來縫好,和孩子說「對不起」。這是一位懂得收拾善後的媽媽,和孩子說對不起,重整孩子的身心。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這樣說有馬後砲的嫌疑。所以我真心建議大家要「生氣」之前,為了複雜的善後工作,先想一下:為什麼?有需要嗎?有效果嗎?而且生氣既累人又傷身,不要為了別人的錯懲罰自己。這些說來簡單,但需要練習。另外幾本好看的生氣書,例如,莫莉.卞 (Molly Bang) 凱迪克銀牌獎得獎作品《菲菲生氣了》、珍妮.戴斯蒙 (Jenni Desmond) Eric the Boy Who Lost His Gravity 、雙紐線工作室 (Lemniscates Studio) Silence 、莫德.羅格爾斯 (Maud Roegiers) Take the Time: Mindfulness for Kids 、漢娜.卡明 (Hannah Cumming) The Cloud 。

我很喜歡地心引力這個題材,不過 Eric the Boy Who Lost His Gravity 這本書其實和地心引力的關係不大,和情緒關較大。《菲菲生氣了》與Eric the Boy Who Lost His Gravity 這兩本書裡的主角都是因為被媽媽要求要禮讓小妹妹而生氣,他們的玩具被玩壞了、作息被打亂了,爸爸媽媽卻要大的讓小的,為什麼要讓那個不講理的小孩呢?所以姊姊菲菲、哥哥艾瑞克都爆發了,他們生氣了。

菲菲用跑到樹上的方式,漸漸紓解了不平的心;艾瑞克的氣讓他從地板升到天花板,倒著跑出窗外,就像失去地心引力的人,直接飛到天空。直到他覺得開心了,自然而然就慢慢降落,降落在樹上。菲菲平息了心情之後,也是從樹上下來,自己回家。而艾瑞克是在樹上對著爸爸媽媽說對不起,爬著梯子下來。

這像極了我從小聽說的「要給人家台階下」的感覺。爸爸媽媽拿了梯子讓他下來,不就像這樣嗎?換妹妹生氣的時候,他馬上領略那樣的感受,妹妹還沒升到天花板的時候,艾瑞克就遞上妹妹心愛的小兔子,讓妹妹的氣消,緩緩回到地上。

Take the Time: Mindfulness for Kids 是一本安靜的書,一開始時雖然說的是一個天旋地轉的世界,但如果心情緩和下來與朋友相處、專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閉上眼和親愛的人擁抱,留點時間想想我們在做什麼,那一切一切都會不一樣。生氣是神奇的感受,適時表達生氣,不留內傷,是不錯的緩解方式,但是,如何有效地溝通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練習的。

不過,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有些人來說並不容易《是誰躲在草叢裡》那隻膽怯的大黑熊,沒自信,愛羨慕他人,這不就是許多人的寫照嗎?我們可以從書裡看到害羞的黑熊總是躲在暗處,既孤獨又沒信心。書中到了後段,森林中所有的動物都往黑熊的方向跑去,並接納他,和他一同在森林裡玩耍,也讓他終於可以接受自己真實的面貌,友誼和夥伴關係是人生多麼重要的溫度計。

 

 

摘自  賴嘉綾《賴嘉綾的繪本報一報》/聯經出版 

 

Photo:Pixabay , CC Licensed.

內文圖片提供:聯經出版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