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學尊重,讓他們明白「等待」,是為了更完整的被滿足

「寶貝,我需要你尊重我和爸爸,等一下我們說完,就可以很專心、好好地聽你唱歌了,請你等一下。│教育教養好文就在未來親子
  • 文/ 谷卓
  • 2018-07-13 (更新:2020-11-25)
  • 瀏覽數38,388

晚間,Ra一邊幫懷二寶的我按摩靜脈曲張的小腿,一邊聽我說著工作上發生的重大事件。這時候的小Jivan總是會在一旁湊熱鬧,擠乳液啊、捏捏大腿什麼的,他最不會置身事外了。

或許是相處的時間變短,又感受到媽媽不如往常充滿活力陪他遊戲、抱上抱下,他偶爾會為了「尋求關注」而出現過度的反應,譬如小擦傷就鬼哭神號哭斷腸,試圖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和關愛。這很正常,我都盡力回應,不過,調皮式地故意打岔,就不能事事順他的意,以免變成理所當然的小霸王。

我們夫妻倆才開始聊沒多久,Jivan就開始故意搗亂、尋求關注的行為。只要我一開口,他也開口唱歌,我轉頭先是看了他一眼便先忽視,讓他知道我聽到了,但我並不打算回應;於是我更用力地大聲和Ra說話,才又開口,Jivan也更賣力地在下一秒開口唱歌。

我停下看他,他也停下看我,偷笑。反覆幾次後,我決定先處理Jivan的狀況,是的,我讓他知道「你得到媽媽的關注了,我也感受到你的開心了,但是,你必須學著等待」


歸屬感→尊重與等待→不忘感謝

看過一些教養名人的觀點,有的會強調,第一時間回應孩子,中斷手邊的事務。我思考過幾次,決定調整成有條件地執行。原因在於,孩子已經不再是強褓中的嬰兒,有需求才哭鬧,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懂得有目的性地出現一些行為,我們的反應,將影響著孩子是否持續做出那些行為,是增強還是削弱。

學會「耐心等待」是必要的,讓孩子明白等待並不等於不愛,沒有誰有義務要第一時間服務誰,有時候,等待反而是為了得到更完整的滿足。若是沒有立即處理的必要性,讓孩子練習滿足的延宕,在等待的期間克制自己的情緒,緩解固著,千萬別讓孩子養成「我現在就是要」的霸王性格;但我們並不是要忽視孩子,記得在訓練孩子等待時,要先給孩子「你很重要」的歸屬感。

我通常會採取這樣的動作:先短暫停止我的動作,認真告知孩子:「我聽到你唱歌了寶貝,但是我是先跟爸爸說話的,『我』需要『你』的尊重。」Jivan這時會因得到我的回應而稍微冷靜,但當我重新開始和Ra再講沒幾句,他還是忍不住開口打岔,我再度短暫停止,邀請他:「寶貝,我需要你尊重我和爸爸,等一下我們說完,就可以很專心、好好地聽你唱歌了,請你等一下。」如果他換成別的雜音或要求,我就提供他一些選項,幫助他度過等待,像是:「你要先去玩車子?還是去看阿公在做什麼?」

當天晚上,他選擇去和阿公聊天說晚安,離開房間時還說了一聲:「媽媽,你們繼續講,我等一會再來。」後來,我也履行我的承諾,當我叫Jivan再度回到房間床上準備就寢時,他問我:「你們講完了嗎?」「講完了,謝謝你等我,我現在也可以好好聽你唱歌了喔,或者你有什麼話想對我說?」我們聊了蠻久,也擁抱彼此,帶著滿足和愉快入睡。


延宕滿足,是為了更專注地被滿足

無論是聆聽者、發言者,或處在任何關係之中,都會有被打岔和被干擾的時候,當我坐在教室前方,此起彼落的學生一下這邊叫、那邊問,誰都搶著要被注意到,卻誰也都得不到完整的回答,不了了之,也會有所怨言,我也容易莫名變冤大頭。

然而,只要觀念和作法稍微修正,孩子將不只會等待,也懂得尊重,而這一切,都不會破壞彼此之間的和樂。


我是谷卓!歡迎至《Jivan小天涯手記》臉書專頁交流切磋,紀錄兒子成長、跨界教養、荷蘭教育觀察、夫妻關係,還有媽媽心情小品文。

 


圖片提供:谷卓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回到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