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會因為離開學校而停止 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台中下午場論壇,由「未來教育 臺灣100」的教學現場,分享優良教案開啟序幕。

教育不是逼孩子學,而是不停告訴他該如何自學

臺北市中山女高教師 張輝誠以「翻轉新浪潮:學思達教學及其實務」為題分享。傳統單向教育,容易破壞學習樂趣、成就低落、難以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如今,翻轉教學方興未艾,教與學的位置改變,老師是幫助學生表達、思考,讓學生自主學習。

如何誘發學生學習動機?張輝誠老師這樣說:「關注學生內在、用對話連結學生;知識真實運用,走向高階創造;有趣活化課堂,思考、表達、遊戲、競爭、合作,創造成就感給學生。」

張輝誠老師認為,翻轉教室一定是未來教育主流,台灣有均一教育平台、美國有可汗學院、中國大陸有洋蔥數學等,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學任何事物,這是全球性的教育風潮;而全世界頂尖大學的課程,包括哈佛、史丹佛、耶魯,都將課程放上雲端完全公開,提供全世界免費學習。

這些資源,只要學生願意,就能訓練自學能力;透過影音,沒有時空限制,可以反覆不斷複習,也能事先預習自學,學習無所不在。從小學到大學課堂逐漸開放,像是Moocs平台。學思達的設計結構,學生自學、思考問題、小組討論、組織表達、老師補充。學思達的教學現場,著重多元能力建立,提高學習效能。自學能力才是未來主要競爭力,離開學校,學習卻是永無止盡的。

 

無法跟生活連結的教學,孩子自然興趣缺缺

亮語文創創辦人彭瑜亮以「引導孩子在「體制內自學」為題分享。是樂手、是舞者,也在偏鄉教學,彭瑜亮提供小學教育第一線觀察。他認為,自主學習,必須讓學習與生活「連結」;目前課程教材卻有許多孩子無法體驗的經驗,斷了生活經驗的連結,自然興趣缺缺。

而孩子「好奇心」不在如何引導,而是如何持續;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傳統教學方式卻容易抹煞好奇。如何「探索」?拉出生活情境,讓孩子去思考:助人為快樂之本嗎?學生就可以以真實經驗,提出動人回答:「助人是給人微笑的機會、助人但求問心無愧…」。當孩子擁有自學的態度,從眼神散發的光芒,就成了老師最大的欣慰。


亮語文創創辦人彭瑜亮以「引導孩子在「體制內自學」為題分享
 

所謂讓孩子帶得走的能力,是他會想:阿~還好學校有教過

南投埔里國中教師謝宗翔以「一切都是不小心的-偷插電的運算思維」為題分享。謝宗翔認為,老師的專業,是透過教學設計讓學生容易學習;資訊教育不難,與轉換思維模式、與生活經驗連結,學習效果更佳。

比方,透過點數紙牌翻閱,理解「十進位的二進位」;把卡片模擬成程式,經過路由,確定綠燈可通、黃燈暫停、紅燈不通的「通訊的協定」。讓學生去探索,討論策略,老師協助模式發展,並且提供正確的理論佐證。普及教育,不是工程教育;帶得走的能力是當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會心想:還好學校有教過!是生活永遠都用得上的資訊科技。

 

彰化師範大學數學研究中心師培課程教師莊惟棟以「遇見魔數、預見未來」為題帶來精彩演出與分享。透過數字的精算,數學可以是遊戲、也是驚奇的魔術!莊惟棟帶動現場老師一起探索魔術方塊的預設、對談文字的預言、以及為預言神秘箱的解碼鎖,激勵全場,期許與所有老師為未來而教。

 

數位編輯:楊逸慧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