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終極目標 讓孩子成為他真心想成為的人

2018年是AI時代來臨,跨界科技教育成為新主流,正呼應STEM+教育的精神。為協助更多教育者了解未來教育趨勢,台中市政府教育局與「未來親子學習平台」,共同舉辦「2018未來教育國際論壇」,聚焦於台灣、矽谷教育現場,提出更多科技教育的解方。

2018年是AI時代來臨,跨界科技教育成為新主流,正呼應STEM+教育的精神。為協助更多教育者了解未來教育趨勢,台中市政府教育局與「未來親子學習平台」,共同舉辦「2018未來教育國際論壇」,聚焦於台灣、矽谷教育現場,提出更多科技教育的解方。

 

以往的課綱,把焦點放在「知識」的傳授,而今,新課綱特別將「態度」列入;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更是列為素養重點。新課綱是以學生為中心主角的學習設計,不再以知識是從;也唯有培養態度為先,知識、技能的學習才能長久。

同時,在新課綱素養中特別強調「跨域」能力,學校和老師都必須營造學習環境,能連結未來,更要連結真實的生活情境,才能回歸學生本位。今天論壇討論導向全人、直觀有效的課程設計,也期許老師們把所有收穫帶回教室內。

 

不用讚美,用鼓勵!讓孩子自己覺得做的事情很有意義

高雄餐旅大學助理教授蘇國垚以「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為題,分享在業界與學界的經驗。在飯店服務超過二十年,教書十多年的蘇老師,把餐旅和教育都當作最熱愛的服務業,以成功的定義引發大家思考。

蘇老師分享:「引導學生設定目標,成為有熱情的人!讓孩子做自己有興趣的事,就會擁有主動探索的熱情。」蘇老師在上課時,特別關心游離邊緣的學生,面對學習成就不高的學生,如何讓學生發掘自己想成為甚麼樣的人,並且設定目標,就是挖掘熱情,是非常重要的。

給學生正確的心態,無論未來怎麼走,都能位位出冠軍,意思是每個孩子在適合他的位子上,都可以做到最好;在學習互動時,為學生找長處看優點,用鼓勵取代讚美,給學生更多進步的動力。同時,讓學生了解Know-why,比know-how更重要,真正建立對人生的態度。


蘇國垚老師跟大家分享:沒有行行出狀元,但可以位位出冠軍

 

敢於失敗、勇於冒險,科學教育的必備態度

以科技發展聞名世界的美國矽谷,矽谷聖塔克拉拉縣教育局STEAM辦公室主任  Esther Tokihiro 特別提出關於「態度」的觀點:培養學生的「成長心態」取代「定型心態」。

「成長心態」將才能視為可以培養的,學生必須想辦法冒險、承擔風險,不斷超越自己,即便很困難,學會了必然對自己有幫助的無懼心態;反觀「定型心態」,學生則是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沒有信心面對失敗,不想浪費時間。事實上,敢於承擔失敗,也正是矽谷科技創業家成功的原因之一。

Esther認為,科技教育的前提,就是為失敗做準備;碰上失敗可以分析它,並且因之成長。世界上許多發明,其實就是來自錯誤的發生。科學教育的推動,必須了解學生如何經歷學習過程。擁有成長心態、均等受教機會,正是科學教育的基礎。而所謂成長心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21世紀人才的必備素養4C:溝通communication、合作cooperation、批判criticism、創意create,意涵相同。


Esther Tokihiro特別提出培養孩子的成長心態尤其重要

 

企業分享,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就業力

專題演講的企業經驗分享,由臺灣IBM企業公民暨大學合作部協理陳慧純以「IBM P-TECH教育模式 培養學生就業力」提出業界經驗。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IBM長期關注教育的推動,認為數位浪潮的進步,影響的不只是產業,還有國家競爭力。IBM主導、跨48個國家的「IBM 全球技能調查」指出,面對產業需求與人才技能缺乏的風暴,全球培育未來性的人才,刻不容緩。

P-Tech(Pathways in Technology Early College High School,前期科技學院高中學校教育路徑)是由IBM、紐約市立教育局、紐約市立大學2011年共同研發的高中6年學制,依據課程需要安排業師指導,合作企業並承諾未來提供學生相關就業及實習的機會。第一所P-tech在美國布魯克林成立學校,提供弱勢學生就學的機會,結合多方資源,多年來,P-tech在全球有400多家企業加入,已有5萬個畢業生。

在台灣,p-tech在五專體制之下,顯得容易理解。以「4+2」學年制為基礎運作,對青年學子而言,在六年之內,他們在應用科學、工程、電腦資訊,以及其他STEM學科中獲得副學士學位,以及幫助他們持續學習的技能和知識,他們也可以選擇步入「新領」人才(New Collar)的職能分工中。P-tech強調學用相輔,授予職場軟實力課程、搭配企業業師,最後有機會到IBM企業實習。課程的設社,是先由企業提出5年後的職缺,再與學校老師討論如何設計企業要的人才來培育,完全為產業所用,學用無縫接軌。

                                                                                       

科技教育兼具人文,回歸人本關懷

論壇對談,由未來親子學習平臺副社長 許耀雲主持,矽谷聖塔克拉拉縣教育局STEAM辦公室主任 Esther Tokihiro、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 洪詠善、臺灣IBM代表 陳慧純與談。

洪詠善認為,學科整合能力,在新課綱的八大領域都有所陳述,也是非常重要的執行關鍵,同時,家長一定要跟著孩子一起學習;課綱只是一個過渡,重要的是讓孩子與家長都成為終身學習者,這是未來的趨勢。

國際越發重視創業教育,危機管理、財務能力、管理技能,都很重要。讓孩子成為他真心想要成為的人。陳慧純以科技人的角度分享,不只是學科學習,素養是非常重要的。IBM在AI的世界來臨,思考倫理該如何?大數據時代,如何運用與展現背後透露的意義?答案都是:「回歸人本最為重要」。

Esther最後則期勉所有老師:「了解你所教的內容、步驟,讓課綱教育細水長流。」科技時代,更重要的是了解人性本質;不只是就業能力,更要訓練哲學、倫理的人本素養。

 

數位編輯:楊逸慧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