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快報:法國〉數學成績吊車尾 大師提出教改21條

法國中、小學生數學成績在歐盟國家排名節節敗退,最新的PISA成績更是吊車尾,讓以「數學大國」自豪的法國臉上無光。教育部長布朗凱上任後,委託曾獲有「數學界奧斯卡獎」之稱的費爾茲獎的數學家維拉尼(Cedric Villani)研究如何搶救數學。

法國中、小學生數學成績在歐盟國家排名節節敗退,最新的PISA成績更是吊車尾,讓以「數學大國」自豪的法國臉上無光。教育部長布朗凱上任後,委託曾獲有「數學界奧斯卡獎」之稱的費爾茲獎的數學家維拉尼(Cedric Villani)研究如何搶救數學。

《法新社》報導,被稱為「數學大師」的維拉尼坦言,法國初等數學教育的現狀是「一場災難」。他提出「教改21條」建議,希望從恢復學生學數學的自信和加強中、小學數學老師專業兩大重點著手。

維拉尼透露,他原本不曉得情況「這麼嚴重」,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了解中、小學校園數學現場後,發現不但學生不想學、老師也不想教,大家都沒興趣,「法國小孩7歲就覺得數學很無聊,這對我打擊太大了!」

歸咎原因,學生只把數學當成考試的工具,小學數學老師大多只有文史背景,數學根本不是專長。因此「數學改革21條」的第一條,就是希望在培育小學師資的教育學院加強未來教師的數學能力。

維拉尼提出「新加坡模式」。他分析,新加坡小學數學老師每年有100小時的進修培訓課程,而法國只有18小時,「這太離譜!我們起碼要把培訓時數增加5倍,才能彌補現行制度的疏失。」

學生方面,維拉尼認為「新加坡模式」同樣值得參考:用操作和實作來引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剛接觸數學的小學生,可以用「教具式教學法」,直觀感受更容易了解數字加減的意義。

比方引導孩子將數字具象化,2+3可以變成兩個方型積木加上三個長條積木;10+5可以變成10顆蘋果加上5顆柳橙。具象化的圖形讓孩子更輕易了解題目中每個數字之間的「關聯」,了解數字和符號代表的意義,其實就是一種「簡化」的思考模式。把數學生活化,孩子自然產生興趣,最終的目的則希望孩子把所學的概念和演算步驟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才算是真的融會貫通,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數學。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