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記憶力的關鍵是將所學內容「語言化」!

相信很多人都有在教科書或參考書上,將理解的部分做記號或畫底線的經驗。這麼做確實能讓人覺得好像記住內容了,同時也能獲得自己真的有在學習的滿足感吧。可是如果在那個階段就結束的話,只是記住抽象化的概念而已,自己能否用語言說明書中做記號的部分,那會進一步成為自己的經驗,也有助於強化記憶。
  • 文/ 書摘
  • 2018-05-23 (更新:2018-05-23)
  • 瀏覽數8,240

各位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嗎?明明以為自己腦中已經具備知識,到了正式上場時卻怎麼樣也想不起來。

考試當天,考卷發下來,大致瀏覽一遍以後,發現內容都是自己在家讀過好幾遍的東西,甚至可以想像那些內容都寫在課本或參考書的哪幾頁。

你心想:「這些我都有把握!」但真正開始動筆之後,卻不知道為什麼答不出來。

這種感覺就好像明明能夠想起藝人的臉,卻想不起他們的名字一樣。

一開始你會有點慌張,不過你決定先寫下一題,反正那些內容你肯定知道,寫著寫著就會想起來了吧。

可是沒想到寫完其他題目以後,你還是想不起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終於考試時間結束了。

測驗結束後,問朋友答案是什麼,結果果然是你早就知道的答案⋯⋯

 

「我明明記得,卻想不起來。」

 

潛意識裡存在記憶是千真萬確的事。

那究竟為什麼寫不出答案呢?

問題出在那個答案的相關知識在腦中的保管狀態。

正如我一再強調的,人的大腦非常優秀,而那份優秀有時會造成麻煩。

大腦習慣彙總學習內容的各項要素,盡量從整體的角度去檢視。比起注意每一個細項,大腦會優先記憶整體的概念。由於是概念而非文字,因此是一種很抽象化的東西。

等到再次在學習中遇到那個抽象化的東西時,就可以知道「啊,這是在講那件事吧」,進而想起學習內容的整體概念。

這在許多學習事物的情況下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但在考試時卻是有點麻煩的能力。

因為無論解答形式是選擇或敘述,大部分考試都必須以文字的形式來表現答案。

也就是說,在面對知識或思考方式時,必須以語言而非心像的狀態加以認知。

如果目的純粹是為了鍛鍊思考力,那麼我想使用這種學習方法絕對沒有問題,但在重視輸出結果的考試或測驗中,卻必須能夠從抽象的概念當中,以具體的語言形式取出答案。

為此我們需要事先確認能否以語言的形式輸出,例如用口頭的方式說明內容,或是以文字的形式書寫等等。

明明記得卻寫不出答案的真正原因就在這裡。

此外,相信很多人都有在教科書或參考書上,將理解的部分做記號或畫底線的經驗。

這麼做確實能讓人覺得好像記住內容了,同時也能獲得自己真的有在學習的滿足感吧。

可是如果在那個階段就結束的話,只是記住抽象化的概念而已,而且還存在無法以具體的語言寫出答案的陷阱。

為了避免這種情形發生,不妨事先確認一下,自己能否用語言說明書中做記號的部分。那會進一步成為自己的經驗,也有助於強化記憶。

 

若是以考試為目的的學習,那麼知識不能光靠以往所謂的右腦作業,亦即光靠心像記憶是不行的,連同左腦的作業,亦即語言化的作業也是很重要的。

全面活用右腦與左腦雙方的「腦力」,將使各位的大腦逐漸進化為「可靠的大腦」。

 

【本節重點整理】

#輸出為語言

(╳)將重要的部分畫底線或用螢光筆標示出來

(O)練習用語言說明重要的部分

在面對知識或思考方式時,必須以「語言」而非「心像」的狀態加以認知。

 

摘自 池田義博 《日本腦力錦標賽五冠王「超高效記憶術」:3循環反覆速習法╳1分鐘速寫,無關天分與年齡,記憶大量資訊隨時開始!》/麥田出版

 

Photo:Free-Photos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