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連一篇文章都讀不通?!教育體系忽略的三件事

閱讀、理解、思考能力,和學歷沒有直接的關係。尤其是在廣設大學之後,幾乎人人有大學學歷,學歷和閱讀能力更是脫鉤。

文/謝宇程

其實,閱讀並不是本能。以前總認為「閱讀」和走路一樣,是正常人從小學讀到大學,至少要具備的能力。最近發現我錯了。

最近這幾年來,偶爾在演講的時候會帶入閱讀討論。聽眾都至少是大學生,有時候是畢業生。我請同學們先閱讀一篇雜誌文章,在大家讀完之後,我請聽眾整理一下文章重點:作者看到的產業變化,背後的重要成因為何?產業變化將帶來的影響為何?

明明這些都是寫在文章裡的,而文章也並不艱深,聽眾卻往往回答得坑坑疤疤,好像剛才根本沒在讀 -- 而他們確實讀了,而且還頗為專心認真。到底是怎麼回事?

「喜閱樹」教學機構的梁虹瑩老師多年來專注於閱讀教育,當然,我把這個問題帶來和她一起討論。她告訴我,多年來我們對於閱讀的教育有很大的誤解:
 

誤解一:能認字就會閱讀

多年來,學校教育預設「閱讀」和「認字」視為同樣的能力。梁老師說:「但其實這兩件事情是截然不同的層次。有不少的人,文章中的每個字都認得,但卻說不出文章重點,看不懂作者的理論推導。」

在梁老師多年的教育經驗中,她估計:「許多人雖然會認字,並不會『閱讀』,他們無法從書籍文章中消化意涵,找問題的答案,並讓知識為己所用。」

誤解二:升學後,閱讀自然強化

梁老師也指出我的誤解:閱讀、理解、思考能力,和學歷沒有直接的關係。尤其是在廣設大學之後,幾乎人人有大學學歷,學歷和閱讀能力更是脫鉤。

「當升學依賴的是上課聽講、記誦參考書上已經用表格、架構列點指明的考試重點,即使年紀成長、讀到高等教育,也不意味著很能透過閱讀吸收知識。」

誤解三:當作沒藥救的天然笨

在梁老師超過十年的教育經驗之中,她發現不少孩子的成績不理想,學習困難,家長以為孩子「笨」,沒有讀書的天分。或者,家長以為他們是學科的能力太弱,於是送進補習班加強備考能力。

「殊不知,這樣的方法一點都無助於根本改善情況。」梁老師強調:「閱讀能力不好,像是水龍頭堵塞,水流不進盆子。解決的方式,應該是化解堵塞,也就是:強化閱讀。」

因為這三個誤解,很少人了解閱讀教育有多重要,或甚至認為根本不需要閱讀教育。

 

閱讀思考,可以拆解訓練

「一部分人可以在識字以後自然而然地擅長閱讀,但許多人無法自動發展出這個能力。但只要系統性地教學、演練、強化,學生絕對可以在閱讀能力上進步,漸漸能掌握吸收知識的技巧。」梁虹瑩老師說:「學會如何閱讀與思考,才是提升成績,並進一步發展專業的堅實基礎。」

多年鑽研閱讀教育之後,梁老師參酌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認同閱讀思考的過程適合拆解成三大步驟:

鄭圓鈴教授提出的「閱讀三歷程」,也是「喜閱樹」的教學核心

要用學術語言說明「閱讀三歷程」會較枯燥冗長。如果我們以大家耳熟能詳的「三隻小豬」故事為例,就很容易明白了:

1.檢索與擷取信息:看完故事之後,至少能對故事的重要訊息留下印象,是第一階段:

大豬 - 稻草蓋屋 - 輕鬆 - 野狼吹垮 - 被吃掉

二豬 - 木板蓋屋 - 容易 - 野狼吹垮 - 被吃掉

小豬 - 磚塊造屋 - 困難 - 野狼吹不垮 - 安全

2.統整與解釋:在看了故事之後,不只是看到豬和狼的互動,可進一步推理這個故事的寓意:「勤勞踏實很重要,雖然辛苦,終會得到報償」-- 這是第二階段。

3.省思與評鑑:發現故事寓意後,進一步思考:我有沒有在哪些方面懶散呢?我夠不多勤勞呢?有沒有在哪些情況下,其實不勤勞也沒關係呢?思索到這一步,是第三階段。
 

閱讀,需要這樣教

大多數科目,很大一部分的重點都在於「給予」「正確知識」,無論這些知識是數學公式、修辭分析,或是歷史朝代,學生都要把知識「安裝」到腦子裡,然後在考試中應用。

「閱讀教育,卻和多數的科目都不同;」梁虹瑩老師說,「我們是要教學生一個思考方法,從文本中找出重要資訊,思考這些資訊之間的關係,和其他概念間的關係,甚至進而判斷它的價值、它是否可靠正確。其實,這樣的思考模式,才是人們真實在工作、生活、每天的挑戰中最常用到的思考模式。」

閱讀教育是一個特殊的、過去少見的教育形式。「一個好的閱讀老師是個思考的引路人 -- 懂得帶著孩子反覆練習,依照四個階段,提問引導,一步一步由淺入深。」梁老師分享她在「喜閱樹」教學機構的教學經驗:「優良的閱讀教育絕對要差異化:針對學生個別判斷,閱讀能力尚淺的學生,要把提問重點放在檢索訊息;程度愈好,愈可以針對省思與評鑑進行提問,引導過程要細緻。」

「好的閱讀老師也要能引發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閱讀愈多,知識量愈豐富,在理解與詮釋的過程,才能愈加精準深刻。」梁老師補充。

這個時代,其實「資訊」本身已經爆炸式地氾濫,在腦中儲存資訊也不再有價值。真正能創造價值的,其實是能閱讀思考的能力:把資訊變成知識,再將知識變成見解、決策、洞察、計畫 -- 而這也就是梁老師在「喜閱樹」中最核心的教學目標。


作者簡介|謝宇程 (喜閱樹教育機構策略長)

臉書專頁:
喜閱樹教育機構
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無法忽略的是教育對我們的人生,以及社會整體的影響。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如何學習、閱讀、思考、理解?我深信學習的方式,將決定我們的命運。

 

 

Photo:Pezibear,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