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習慣已經建立了,還需要陪伴閱讀嗎?

生養兩個女兒至今,我們的情感自來親密無間,彼此間的互動溫暖又甜蜜,我們是家人,更是彼此的閨密,縱使我們日常無所不談,一起的閱讀時光依舊可以讓我們更加成長。透過閱讀,我們可以學習日常不太容易面對的話題。

有一次朋友打電話問我在做什麼?

我說:「我在陪孩子們看書。」

聽到我還在陪伴女孩們閱讀時,她語帶疑惑地問:「妳家孩子都那麼大了,閱讀習慣被妳建立得那麼好,為什麼妳還要陪著看書?」

「陪她們一起學習。」

「雖說開卷有益,但她們看她們的書,妳跟著能學習什麼?」朋友好奇地問。

還能學習什麼?生養兩個女兒至今,我們的情感自來親密無間,彼此間的互動溫暖又甜蜜,我們是家人,更是彼此的閨密,縱使我們日常無所不談,一起的閱讀時光依舊可以讓我們更加成長。

透過閱讀,我們可以學習日常不太容易面對的話題。

 

∎ 練習面對生死,珍惜現在

小女兒曾經問我:「媽媽,是不是姐姐老了,妳就死了?」

以前的我對生死毫無禁忌,自從有了孩子,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好好照顧她們,開始對死亡有了忌諱。七歲的小女孩已經知道人死不能復生,死亡意味著永遠離開,儘管如此,我還是不想逃避,我希望她們在面對死亡與分離時,內心並不是懼怕的。

我坦然地點頭說:「是呀!」

感性的女兒立刻哭著抱住我,「媽媽,我不要妳死!我不想跟妳分開!」

我也抱著她。「所以呀,寶貝,我們可以擁抱的時候,就緊緊地抱住媽媽,珍惜我們相處的每一秒,好不好?」

女孩用她的小手緊緊勾住我的脖子,把我抱得更緊了。

但是生死這個話題,豈是一句話就能讓孩子完全意會?除了珍惜現在,我們是否還需要在日常練習如何面對生死?我希望女孩們懂得擁有的意義,而我需要做的,是陪她們一起用愛來化解這個沉重的話題。

我陪女孩們閱讀繪本《愛,無所不在》。故事中小蘭的媽媽去世了,她很想念媽媽,但是沒有人願意和她討論死亡這件事情。小蘭的家人告訴她:「媽媽在風中,我們看不見她,只要閉上雙眼,想著媽媽,就能感覺到她。」小蘭太想念媽媽了,她決定自己去找媽媽。

她到弟弟的房間裡尋找媽媽,看見弟弟正抱著小熊對媽媽說話;她在自己的房間裡尋找媽媽,看到媽媽送給自己的玩具邦尼兔,而邦尼兔身上有媽媽的味道……小蘭想起媽媽告訴她的話:「如果想找媽媽,小蘭一定能找到。」

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小蘭逐漸將實體的愛轉為情感的共享,她體會到媽媽雖然不在了,但媽媽的愛並沒有消失。她閉上眼睛,感覺到媽媽的存在──媽媽是一陣風,媽媽是弟弟懷裡的小熊,媽媽是她的邦尼兔……循著媽媽走過的足跡,小蘭找到了她!找到媽媽的小蘭做了一個甜美的夢,夢裡她被媽媽的愛緊緊包裹著。

故事讀完,身邊的女孩們不約而同給了我最大的擁抱,然後異口同聲對我說:「媽媽我愛妳!」

我告訴女孩們:「小蘭的媽媽雖然不在了,但是她的愛依舊在。」

喜歡畫畫的大女兒指著繪本說:「就像書裡的顏色,失去媽媽、心情低落的小蘭,天空在她看來都是黑色的,可是當她找到了媽媽,書頁顏色也慢慢多了起來。」

「那是因為她找到了媽媽的愛!」小女兒點頭附和。

 

∎ 每天和孩子擁抱,記憶每一刻溫暖

這一天,我陪著女孩們又一次談論生死。

我告訴她們:「媽媽也害怕死亡,但與其害怕,不如快樂幸福地迎接每一天,把每一天都過得更有意義,我們要學習感受回憶中的溫暖時光。

從那時候起,我和女孩們每天都會擁抱,我們將擁抱用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裡。清晨的起床時光,我們張開雙臂,以擁抱和親吻喚醒還在沉睡的細胞;接她們放學,女兒總是衝我甜蜜地喊著:「媽媽,我的心肝寶貝,妳終於來啦!」回家的路上,她們牽著我的手,嘰嘰喳喳地跟我分享當天學校發生的所有趣事……。

如果沒有陪伴閱讀,我們無法以愛化解如此沉重的話題,孩子們無法獨自練習生命離去後的道別……人生很多需要學習的課題都藏在陪伴閱讀的故事中。陪伴孩子一起閱讀,那些閃著愛的光芒的故事,在等待我們共同去閱讀它,領悟它。

 

摘自 王雙雙《編劇媽媽的字遊時間:陪孩子和文字做朋友,有效啟發孩童的閱讀力與寫作力》/商周出版

 

Photo:Tookapic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佩珊、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