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某科目考得差,不是因為沒學好,背後原因竟是......

不只在考試時,閱讀能力是關鍵,無論在學校,在畢業後,在工作後,閱讀能力,就是學習能力的基礎。不會閱讀,無法從書籍、文章、資料之中提取資訊、消化吸收、推理演譯,任何學科都不可能學好,也不可能把任何工作做好。

許多教師與父母都有這樣的經驗:「孩子某科目考得差,不是因為沒學好,不是因為沒天分,而是根本看不懂考題!」

不只在考試時,閱讀能力是關鍵,無論在學校,在畢業後,在工作後,閱讀能力,就是學習能力的基礎。不會閱讀,無法從書籍、文章、資料之中提取資訊、消化吸收、推理演譯,任何學科都不可能學好,也不可能把任何工作做好。

許多家長深知閱讀的重要性,希望從小培養孩子閱讀能力。但是讓家長們深感困擾的是,許多孩子無法自然而然發展出閱讀興趣,甚至會排斥閱讀。學校往往強調教科書上知識的學習,不見得重視閱讀能力。

梁虹瑩老師曾是體制內的中文教師,當她發現大量的家長及孩子有閱讀方面的困擾,決定從體制內走出來,成立以閱讀為核心的教育機構。梁老師是台灣非常少數閱讀專業教師之一(如果不是唯一)。她依據多年來的經驗,提出五個建議給家長們參考。
 

一、厚植孩子的好奇心

閱讀的驅動力,必然是對世界的好奇心。如果只是為了應付外界要求,閱讀不但成為苦差事,而且必然淺薄。而其實,孩子與生俱來就有強大的好奇心;沒有好奇心的狀態,通常是被大人澆冷水造成的。因此,當孩子小的時候,提出一大堆問題,我們可別嫌他們煩,我們可以從繪本、圖片,有圖的書,和他們一起探索世界,這樣的長大過程,閱讀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不必急著隨時期待孩子學到什麼具體的知識,有具體的進步,那樣太沉重。」梁老師說,「讓孩子保持好奇心,就是最好的閱讀基礎。」
 

二、讓談論和思考成為生活習慣

閱讀其實從來不是生活中獨立存在的事件,它一定會和談論與思考相連接 -- 談論與思考促進閱讀的需求,閱讀則為談論和思考提供養分。

「有時候我女兒要我講故事給她聽,但可能我正在忙,我這時候會邀請她:何不你講個故事給我聽?」梁老師說了一個親身的經驗,「我女兒可能把我們說過的故事拿出來,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記不清細節,就會開始改編 -- 例如龜兔賽跑,她可以講出一個奸詐烏龜的版本,這是我最樂見的。」
在這樣的互動中,思考成為一種遊戲,談論就是創作的一環,會更有利於發展親子之間的信任關係,孩子在閱讀的時候,隨時可以和父母分享想法,他們就更有動力。

 

三、讓閱讀融入生活與互動

對於十幾歲,已經能自己閱讀的孩子,梁老師建議父母不要逼,不要強迫,只要把閱讀融入生活,融在每天的互動之中。

「例如,當孩子和你討論了他對什麼方面的事情有興趣,就可以推薦相關的文章、書籍給他們閱讀。當孩子看了一部電影,覺得很棒,這也是個機會引導他讀電影原著/改編小說,或是相關的歷史背景著述。」梁老師還分享了有點心機的一招:「我會和孩子聊我最近在看的書,當他們想知道結局,我故意和他們賣關子,要他們自己去看。」

 

四、善用孩子關切和在乎的課題

每個人都會選擇性地關心某些事,或是忽略某些事。想想看,如果你的公司主管規定你看某本書,這本書你不想讀,也和你的工作、身活無關,你會認真讀嗎?很難吧?大人如此,孩子也是。

所以,鼓勵孩子閱讀,要從他當下的困境和興趣下手。例如,如果男孩子喜歡賽車,就可以從賽車為起點,帶他多看物理、工程、工業設計之類的書。又例如喜歡聽音樂,背後也有許多課題的書籍可以「打蛇隨棍上」,從音樂家生平可以談到各國歷史,從歌詞可以連結各國文學,版權課題就和法律相關,重視音色,就和音響學、電磁學有關。當孩子有某些煩惱,例如戀愛了,或例如面臨和同學相處的問題,就不妨鼓勵他讀讀心理學、人際關係方面的書。

無論孩子有什麼樣的興趣,都可以成為促使他閱讀的原因。
 

五、慎重使用影音及電子工具

「現在 3C 電子工具、影音媒體無所不在,而且非常容易侵奪孩子的注意力。尤其,當孩子習慣聲光剌激、電子遊戲上密切快速的互動與回饋,其實比較難習慣靜態的、低度互動的書本、文字。」因此,梁老師建議:「在學齡之前,頂多讓孩子看繪本,並且控制電子工具和影音媒體的接觸時間。」

多年來教導閱讀的經驗中,學生各色各樣不計其數。梁老師的經驗中,要讓孩子習慣閱讀、更主動閱讀,該用的方法不是強迫,而是引導;不是威脅,而是鼓勵 -- 而且,其實相同的道理,用在任何人、任何方面,大致上都是適用的。
 


作者簡介|謝宇程 (喜閱樹教育機構策略長)

臉書專頁:喜閱樹教育機構
執著「人生現場」的研究者;從自然科學轉到社會領域,從公共政策到個人生涯,無法忽略的是教育對我們的人生,以及社會整體的影響。
科技、經濟、世界現實正在快速變化,如何
學習、閱讀、思考、理解?我深信學習的方式,將決定我們的命運。

 

 

圖片提供:喜閱樹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