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篇:羅東國小〉為孩子打造專屬課程

新課綱即將上路,目前已有學校開始試行新課綱、推新課程,也有許多老師,努力進行素養式教學,從他們的做法與孩子的改變,不難看出台灣教育的契機。已有120年歷史的羅東國小就是其中之一。│108課綱最新資訊就在未來親子

新課綱即將上路,目前已有學校開始試行新課綱、推新課程,也有許多老師,努力進行素養式教學,從他們的做法與孩子的改變,不難看出台灣教育的契機。已有120年歷史的羅東國小就是其中之一。

 

一提到國小教育,多數人能聯想到的,不外乎讀國語、算數學、背社會、記自然……即便有些好玩、特別的課程,也往往只是點綴式的進行。因材施教、多元適性等理想,似乎只是崇高口號,離真正的教育現場有點距離。

但新課綱上路後,國小教育將會有更多可能,在深化基本學力的同時,每一所學校都能為孩子打造專屬課程,因應孩子的特質、所處的環境、個別的需求等等,提出學習方案。而且,這些學習方案不再只是體驗或點綴,而是「進入課表的課程」,真實的發生在每一所學校、每一間教室。

新課綱即將啟動!你,準備好了嗎?《未來Family》帶你徹底看懂108課綱關鍵字─素養

 

人文與科學彈性課程,讓孩子長出能力

目前已經有一些學校,開始試行新課綱、推新課程,也有許多老師,努力進行素養式教學,從他們的做法與孩子的改變,不難看出台灣教育的契機。

宜蘭的羅東國小有120年歷史,地點位於火車站前,對面就是開元市場,距離羅東夜市也不遠。「我們的學生有許多是『市場囝仔』,活潑又大方,」羅東國小校長劉珀伶說,因為多數學生的家長工作忙碌,學校的角色更重要。羅東在思索之後,決定從人文與科學兩大面向著手,發展彈性課程,希望讓孩子長出能力、拓展視野。

在人文方面,羅東以學校與社區出發,延伸出系列課程。從一年級的「羅東EZ GO」到六年級的「美力開元」,「希望讓學習內容跟孩子的生活經驗有所連結,過程中,也大量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團隊討論、實踐想法,」劉珀伶說。

至於科學部分,如何讓抽象的科學知識「有感」是關鍵。劉珀伶分享:「我們用『博物館』的概念規劃學校空間,讓校園中每個角落都是學習場域。例如遊樂器材其實牽涉很多科學原理(如摩擦力),老師就能設計相關課程。」

除了自然科學,科技也是另一個學習重點。羅東運用彈性學習時間,為中年級的孩子上maker課程,動手設計製作彈珠迷宮、木哨子等等,高年級則開始接觸程式設計、學Scratch。目前羅東也與宜蘭縣網中心合作,研發並試行三到六年級的科技課程模組,除了數位能力之外,還導入設計思考等元素。

兩大施力點,厚植孩子基本學力

新課綱讓學校有發展彈性課程的空間,而在多元學習的同時,基本學力仍是國小教育的一大重點。羅東試行素養教學已第三年,也找出兩大施力點,厚植孩子的基本學力。
第一個施力點是因材施教。新課綱讓國小教學能打破班級的框架,例如可以實施「兩班三組」。「我們發現,到了高年級,孩子的數學表現差異愈來愈大,於是把各班孩子的數學程度分成A、B、C,打散班級,用程度分組教學,」負責六年級C組數學的老師俞名芳說。

俞名芳直言,原本的班級有20多人,程度不一,教學很難兼顧每一個孩子;實施「兩班三組」之後,教學可以更有效。「例如我在教C組孩子時,會花更多時間教明確的步驟、看孩子練習、立刻發現問題並解決,這樣細緻的陪伴,會讓原本數學不好的孩子,慢慢找回自信。」

第二個施力點是跨領域教學。例如六年級自然「地表的變化」與社會「福爾摩沙我的家」兩單元,其實高度相關,羅東便發展出「地震」的主題課程。負責的林雅雲與江智君兩位老師說,課程中讓孩子進行獨立研究,研究地震的成因、影響等等。

課程進行時正逢花蓮發生大地震,孩子更有研究動機。六年級同學張仕揚就花了半個月做報告:「除了看書、我還上網查,整理資料滿難的,練習報告也不簡單。但報告完之後,很有成就感。」正是這樣的點滴累積,讓學習更深刻。

 

雙蓮國小教師郭俊成的素養教學 ─ 將知識與真實生活串連

台北市雙蓮國小教師郭俊成認為,素養導向的教學,關鍵是如何將課本上的知識與真實生活串連起來,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意義。

郭俊成的教學資歷已有十餘年,曾獲特殊優良教師、Super教師等獎項,在臉書上以「飛天麻辣郭」為名開設粉絲團,分享教學創新,吸引1.7萬名粉絲追蹤。

郭俊成認為,一樣的課程主題,老師如果照著課本內容講,可能會有點枯燥,學生也容易因為對文字敘述的抽象理解能力比較不好,聽不太懂,「老師不妨換個方式、繞個彎,把生活化的經驗帶進來,設計成教學方案。」

郭俊成以數學課的比率跟濃度為例:「數學課本提到這概念時,也是用果汁來舉例,分母是總量、分子是原汁,乍看之下明白易懂。但我發現,孩子如果只是看公式,沒有實際操作,還是沒有fu。」於是,他興起了讓孩子榨果汁的念頭,請大家帶水果到班上,現場調配果汁。

每個人帶的水果都不一樣,在做果汁時,有孩子發現西瓜汁的濃度可以很高,100%時還是很好喝,但100%的檸檬就會酸到無法入口,原來每種水果水含量不一樣。果汁做好之後,郭俊成還發標籤紙,讓孩子練習寫成分說明,帶到健康教育的範疇。最後,大家開起果汁店,用班幣互相購買彼此的果汁。

過程中,孩子能用很具體的方式,理解比率跟濃度這種抽象概念,也知道了數學在生活中可以有許多應用,解決了「學數學不知能做啥」的疑惑。又比方說,教比例尺時,他讓孩子變身為小小建築師,做起學校建築物的模型,測量、縮小、動手作。

社會課教職業時,郭俊成讓孩子設計名片;教到科學家時,讓孩子挑喜歡、想研究的科學家,幫科學家開設臉書;教四大古文明時,則讓孩子化身古代人物,穿越到現代參加發明展。

郭俊成強調:「如果只是想要孩子學到某樣知識,用講的、用背的,也行;但我繞了一個彎,讓孩子去玩、去表演、去手作等等,同樣達成教學目標,孩子在過程中還學到了合作、發表、創作等等,學習的層次更豐富、面向更廣。」他不斷在教學現場創新,就是希望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讓未來的學習之路更順。

 

延伸閱讀>>

學習篇:竹光國中〉彈性學習課程 激發孩子學習動力

學習篇:百齡高中〉「專案式學習」教素養

學習篇:新北高工〉培養實作技術能力, 探索更多元生涯路徑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