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老師這樣說〉武術練身也練心性 愈動心愈靜

大多數人以為,若孩子已經很好動,學了功夫豈不是會更好動?其實不然。因為武術要學習的就是「控制」,當孩子學會控制身體,便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安定身心。

大多數人以為,若孩子已經很好動,學了功夫豈不是會更好動?其實不然。因為武術要學習的就是「控制」,當孩子學會控制身體,便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安定身心。

 

 

大多數人認為,學武術的目的在健體強身,更懂得保護自己。事實上,「練功」的益處不只有鍛練體能與防禦力,更可以幫助靜不下來的孩子找回專注力。

 

練習功夫有助提升注意力

學生暱稱他「培根老師」的「武林文創.唐詩功夫」創辦人任培豪,從事幼兒、兒童功夫教學多年。就他的觀察,家長會送孩子學武術,除了常見的防霸凌、追求健康等因素,近年也有愈來愈多家長希望孩子透過武功「練心性」。

任培豪不諱言,在科技產品普及、資訊爆炸的現代,凡事追求速度與效率,孩子少了思考與沉穩的訓練。琳瑯滿目的3C產品與外在聲光,也容易讓孩子分心,遑論專注與沉靜。他在第一線教學現場常看到,孩子在頭幾回的課堂上滿場跑,很難靜下心來上完課程。

不過任培豪也說,他的功夫教室幼兒班每堂課60分鐘,兒童班則長達90分鐘,即使是很活潑好動的孩子,在上課一段時間後也都能專心上完一堂課。有位經評估認定為ADHD的學生,剛開始上課時,靜不到5分鐘就亂跑,完全無法正常上到每堂課程結束。在老師的耐心教學與引導下,學生專注的時間慢慢延長,最後甚至直到60分鐘課程結束都能保持最大的集中力,進步幅度驚人。

任培豪說,沒接觸過功夫的家長常問:「孩子本身已經很好動,會不會學了功夫更好動?」其實不然,因為功夫並非教孩子怎麼動,而是教他們如何「不要動」。當孩子學會控制身體,便能控制自己的言行,身心亦能安定下來。」

 

學習自我控制與正確呼吸,心神安定不急躁

「武術從頭到尾學習的,就是『控制』兩個字,」任培豪指出,功夫的高深之處,是在一瞬間果斷清楚的出拳,並在打到準確位置時,立刻定住維持不動。也就是說,學習功夫就是學習自我控制的修練過程,孩子必須不斷反覆的訓練控制身體的力道,才能練就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快速度完成動作,並且即刻靜止、保持招式的結構完整。

而要達到動靜自如的境界,便需要身心高度的協調性與專注力。任培豪說,學生上課時,家長多半會在一旁觀看,總不免好奇:孩子練功夫就是單純站在原地蹲馬步、打拳與踢腳,課程中既沒有一直跑跳,也無劇烈的體能訓練,為什麼下課時總會喊「好累」?他解釋,這是因為「動很容易,不動才是真本事」。

任培豪也說,經由功夫的練習,孩子能學會控制自己的內心,讓自己不再急躁。慢慢的,舉手投足皆能從容自在、氣定神閒。也因此,被問到「學功夫與沒學功夫的孩子差異在哪?」他總會打趣的說,學功夫的孩子一定是「動的時候比別人快,不動的時候比別人帥」。

另外,學習功夫也很強調呼吸的重要。在任培豪設計的課程裡,還包含了靜坐的練習。他說,短而淺的呼吸對孩子的身體並無益處,老師在課程中會引導孩子學習調整呼吸的節奏。藉著深且長的正確呼吸法,原本好動的孩子逐漸安定心神,也更能專注了。

 

掌握基本概念,在家也能陪孩子練功

任培豪建議,家長若想讓子女學習武術,事前應多了解、比較相關教學機構的教學內容。因為武術的訓練如同其他知識學問,也必須「適才適性」,得針對學習的對象、年紀來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才能收得最大學習效果。

任培豪補充,要是孩子因時間、地點、交通等因素無法上武術課,在家也能進行簡易的功夫練習。他將自己十多年的教學經驗集結成《親子一起練功夫》一書,動作簡單易懂,家長能輕鬆帶著孩子學武功。他強調,幼兒與兒童基礎武術中,有許多動作只要家長知道觀念,即便不會做也能帶著孩子完成。像是「蹲馬步」,就是訓練孩子日常養成站穩腳步並保持平衡的入門技巧,執行一點也不難。

不過任培豪也提醒,任何訓練與學習,環境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親子在家練功夫時,必須注意地板要保持平整沒有突起物,旁邊也不能有危險物品或是尖銳的桌椅角,才能確保學習的安全。

此外,由於武術學習需要高度專注與訓練控制自己身心的修練過程,在家練習的空間也得保持乾淨與安靜,噪音或是嘈雜的環境都會令孩子不自覺分心。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