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以色列駐台代表夫人 游曇美〉 家庭傳承是核心價值

華人和猶太人都重視家庭,也很重視教育。來台2年多的以色列駐台代表夫人游曇美(Mrs. Tamar Yarden)認為,華人與猶太人有諸多相似處,但是實踐的方式不同。她特別接受《未來Family》雜誌的專訪,分享她的觀察與親身經驗。

華人和猶太人都重視家庭,也很重視教育。來台2年多的以色列駐台代表夫人游曇美(Mrs. Tamar Yarden)認為,華人與猶太人有諸多相似處,但是實踐的方式不同。她特別接受《未來Family》雜誌的專訪,分享她的觀察與親身經驗。

 

4月19日,以色列建國滿70週年。在《聖經》裡,「7」代表完整,70週年對以色列來說別具意義。

過去20多年,以色列出了超過十名諾貝爾獎得主,新創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總數比全歐洲加起來的還多。

以色列人總給人強悍的感覺,土生土長的以色列人有個小名叫「Sabra」 。「這是一種生長在沙漠仙人掌的果實,外表有刺,可能會令人受傷,可是內底柔軟、甘甜又多汁,用來形容土生土長的以色列人」,以色列駐台代表夫人塔瑪.亞旭(Mrs. Tamar Yarden,中文名字游曇美)這樣說。她自己就是出生在以色列,19世紀初,她母親的祖先從俄羅斯移居過來,已經是第六代在當地的猶太人,這種比例相當稀少;她的父親來自義大利,夫婿游亞旭(Asher Yarden)則來自捷克。

以色列就是這樣一個多元的國家。大部分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即使原本來自不同的地方,卻有相同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他們遵循猶太曆法,重視每個傳統節日,尤其注重家庭的傳承。

 

家庭的維繫,從吃晚飯開始

游曇美分享,以4月剛過完的逾越節(Passover)為例,晚餐一定要吃魚;來自北非突尼西亞的魚料理可能偏辣、波蘭的可能偏甜,非洲和歐洲的猶太人烹調魚的方式也許各不相同,但魚大餐一定是每個家庭在這個節日必備的佳餚。

家庭的傳承是維繫一代代猶太人的關鍵;而家庭的維繫,從吃晚飯開始。每週五黃昏,就是「安息日」(Shabbat),所有家庭成員一定會聚在一起吃晚餐。週六更是「家庭日」,大部分的商家都不開門。這天也是全家大小共享天倫的時刻,家人早已習慣週末聚在一起,每週的家庭日讓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緊密。

不久前,游曇美和先生帶著全家回到以色列,就是為了兒子13歲的「成人禮」。這是猶太人著名的轉大人儀式,已經行之千年。男孩在13歲生日當天,必須在眾人面前朗讀當日的經文,進行儀式,旨意在告訴大家,他已經成年。雖然在法律上還不能投票,也不能在銀行開戶,卻代表孩子已經獨立,必須為自己所有的行為負責。

成人禮還有另一層意義。每位13歲的少年必須在這天朗誦經文,也代表著他必須識字。這樣的傳統,成就猶太幾千年來近乎100%的識字率,沒有文盲,顯示猶太人極度重視教育。

華人和猶太人都重視家庭,也很重視教育。來台近3年,游曇美認為,華人與猶太人有諸多相似處,但是實踐的方式不同。她特別接受《未來Family》雜誌的專訪,分享她的觀察與親身經驗。以下是專訪的精華。

Q:猶太人的家庭價值是什麼?猶太父母如何傳承文化給下一代?

A:我在猶太的傳統中,很多價值觀都和家庭有關,例如尊敬長輩,敬重父母。但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讓家庭更緊密更興旺,這正是猶太傳統的核心思想。
最近我11歲的女兒剛好完成一份希伯來文作業,討論凝聚家庭的重要。這是一個著名的故事。一位老父親在臨終前,把幾個孩子叫到跟前,給孩子一人一根木條讓他們折斷。木條只有一根時、非常輕易就能折斷,可是當一串木條合在一起,卻怎麼都折不斷。老父親告訴孩子,這就是「團結力量大」。
孩子們唸完故事後,要思考幾個問題。例如:為什麼凝聚家庭團結如此重要?為什麼老父親要這麼做?還必須想出關於猶太傳統的價值觀和經句。在猶太的傳統中,有許多類似的經典故事。

猶太曆有很多機會討論家庭和社會價值。例如每週五安息日的家庭晚餐,不管是否有宗教信仰,都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週六的家庭日也是如此。此外,猶太也有許多節日,每個節日的背後都有故事和傳統,其實和華人一樣,因此家長有很多機會教育孩子傳統的核心價值。

Q:就你的觀察,猶太的父母和華人父母有什麼相似和不同之處?

A:其實我感覺相似之處比較多。最重要的是,猶太和華人父母一樣,都非常重視家庭、重視教育,重視我們的孩子、擔心他們的將來。但我發現我們實踐的方式不同。
和台灣的父母比起來,以色列的爸媽沒有那麼嚴肅(formal)。父母當然有權威,但又近乎朋友,親子關係比較沒有距離。在以色列,我們注重教育,但不像台灣的孩子將大部分的時間用來念書。許多以色列的父母更鼓勵孩子參加非正式的課後教育,包括童子軍、學生會、社交活動、打球、旅行、社區服務等。

或許因為在以色列高中畢業後要當兵,當兵給孩子更多磨練的機會。即使高中時功課全A的學生,當兵也未必是最優秀的。軍隊看重更多實際的能力,即使高中的成績不好,但如果當兵時表現良好,還是有很多機會,年輕人有更多時間思考自己的未來。在以色列,只要你願意向學,不管年紀多大,都有機會可以深造。

Q:《虎媽戰歌》的作者蔡美兒(Amy Chua)曾經感嘆,她和猶太裔的夫婿都是耶魯大學法律系教授,猶太和華人都重視教育,但她將完成學業當做使命,她的夫婿卻是真正熱愛法律。你怎麼看?

A:我們非常重視教育,但基本上教育只是工具,讓我們能夠擁有更多的選擇,成為更快樂的人。我一直告訴我的孩子,千萬別為了討我們歡心做任何事。教育能夠讓人生有更多的選擇,而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對社會國家,以及家庭有貢獻。

Q:你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

A:這是許多以色列婦女的挑戰,因為大部分以色列媽媽都上班,而且擔任正職工作。也因為大部分婦女都有同樣的狀況,在法律和社會福利上婦女也享受到不同的協助與資源,包括從國家、雇主、家庭和社區。很幸運的,過去數十年,以色列爸爸擔負了更多家務,媽媽們得以繼續發展她們的職涯。
我在以色列工作時,也儘量靠著丈夫和我父母、兄弟姊妹的協助。我認為關鍵就是尋求平衡,儘量尋求幫助,而不要想當一個「女超人」。

Q:可否分享你的教養方式,尤其如何傳承猶太的傳統和認同感?

A:其實,住在以色列相對容易些,學校的課程都和猶太的傳統與認同相連結。尤其每個家庭都是非常獨特的多元組合,可能從中歐、北非、回教與西方世界移居過來。但大家都彼此相互扶持,共同融入建立認同感。

我們每天的生活就在幫助我們建立認同感。從猶太潔淨食物Kosher Food到餐廳,到每個安息日幾乎所有店家都關閉(猶太贖罪日Yom Kippur 甚至連機場都是關閉的)。當然,希伯來文也是連結猶太傳統重要的語言。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