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刻不容緩!在這個資訊稱霸的時代,讓孩子成為「有媒體識讀能力」的閱聽人

科技進步領導媒體革新、各式平台百花齊放,諸如消息查證不實、報導偏頗聳動、置入性行銷等媒體亂象層出不窮。資訊的流通是真是假我們得自己判斷,成為一名擁有媒體識讀能力的閱聽人!

在高中公民與社會的課程中,「媒體識讀」單元往往受限於教學時間與進度壓力,而流於紙上談兵。學生或許能夠從題幹中選出媒體亂象的正確答案,卻不見得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引進外部資源>>業界記者帶孩子檢視新聞產製的過程、媒體生態

「報紙不應該有朋友」。這是偉大的新聞工作者普立茲(Joseph Joe Pulitzer)警惕世人的一句話,強調媒體針砭時事、挖掘真相而不為財團、政治力介入的使命。但隨著大財團壟斷媒體資源、收視率掛帥、科技進步領導媒體革新、加上各式平台百花齊放,諸如消息查證不實、報導偏頗聳動、置入性行銷等媒體亂象層出不窮。

為培養學生媒體識讀的能力及了解媒體近用權的應用,高雄新莊高中的丹尼老師,在自己的公民課中除了介紹媒體識讀的相關概念、指導同學評析、檢視新聞外,更邀請了第一線的新聞工作者,進到校園和同學分享「新聞工作者的生活」、「新聞界的生態」、「媒體亂象的成因」、「新聞撰寫與播報的技巧」。

 

評析重大新聞報導的各個面向,了解是否符合新聞專業及倫理

課程內容以「媒體識讀」為核心,從理論面(包括:大眾傳播的定義、守門人是誰、媒體亂象有哪些、媒體近用權的概念為何)到實際經驗分享(請業界的新聞工作者到學校和同學分享媒體人的一天、新聞產製的歷程與壓力)。

最後,丹尼老師還會讓學生去找出一則不盡完美的新聞,包括「正反立論不夠完整」、「報導本身帶有既定立場」、「引用資訊未經查證」、「報導方式過於誇大」等問題,指導學生蒐集素材,重作一則不合格的新聞。


◥ 透過這次課程也能讓同學一窺「記者會遇到哪些壓力」、「薪資待遇」、「業配新聞從何而來」等等課本不會提及的內容。

 

指導學生蒐集素材,重新改作一則不合格的新聞

課程中學生評析新聞,是使用四大報(教師可選用課程進行當日的四大報,抑或具有指標性意義,如選前之夜的四大報);另外為了拍攝改做的新聞,學生必須自行設計並利用學校海報機製作主播攝影棚背板、投影機/幕(用來投影記者播報現場之畫面)、攝影工具(相機、收音麥克風、腳架,收音麥克風能使學生改作的新聞品質較佳,省去上字幕的時間),透過重新撰稿、蒐集素材,完成新聞改作的任務。

特別的是,邀請了NOWnews記者、前台師大校園新聞台主播兼記者來演講,分享新聞工作者的所見所聞。在分享的時段中,媒體人在執行工作時的流程、遇到的問題,引起學生相當大的興趣與迴響,許多學生因此對媒體工作者產生更多好奇與興趣。

 

最後讓學生自己動手,學習製作一則新聞

學生以組為單位,撰寫當日的新聞評析報告,並共同改做新聞並錄製成品。在撰寫評析、錄製新聞的過程中,因前製已經讓學生建立了對新聞觀念的認知,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學生則能自主地檢視新聞評析報告中的論述是否完整、能否比較出不同媒體對同一則新聞報導的差別;新聞改作前後,是否有針對不符合新聞專業與倫理的部分進行修正;新聞撰寫之下標是否恰當、主旨是否明確、篇幅是否合理、照片使用使否符合規範、爭點論述是否完整、立場是否中立、資訊是否正確;新聞播報的儀態是否得宜、咬字是否清晰、台風是否穩健;同儕間是否有妥適的分工合作,並讓每位同學都有其適合的工作。

更特別的是,除了將行政資源(教務處、總務處)納入,亦將國文科及社會科的共備社群涵括其中,讓各組皆配有一位教師(科別可能為國文科、歷史科、地理科或公民科)用更多元的觀點來引導討論及學習。


◥ 透過改作新聞、實際拍攝,學生普遍感受到「製作一則優質的新聞並沒有原本想像中那麼困難」。

 

這樣的課程,提供了孩子對「知」的需求

很多學生表示自己從來沒有這麼用心看完一份報紙,並且檢視出許多過去不曾注意到的問題。課後,有學生說:「在這個資訊稱霸的時代,資訊的流通是真是假我們得自己判斷,藉由這次學習得到許多關於媒體製作的方式及內涵,而不是僅限在課本的死板理論上,不但提升自己的媒體識讀能力,更讓自己有機會學習新知並累積經驗。」

而學生也承諾未來無論讀報、看網路或電視新聞,都會更加小心,保持謹慎懷疑的態度去檢視任何一則報導,做一名擁有媒體識讀能力的閱聽人!



看完整《《視角》媒體識讀教育工作坊》創新教育專案

 


【全臺100個創新教育專案│延伸閱讀】

脫歐的考驗

我的影音達人夢就在TMS!

「媒」這回事:關懷家鄉開麥拉

 

數位編輯:楊逸慧、吳佩珊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