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的神奇魔力,讓孩子迫不及待等著刷牙!

你家也有不愛刷牙的孩子嗎?那麼陪他一起讀《動物園的刷牙日》吧!這本可愛逗趣的繪本將為你展示想像遊戲的神奇魔力。也許,故事沒讀完,他們也像故事中的動物們張大了嘴巴,迫不及待的等著刷牙了!

文/黃雅淳(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透過獨樂樂的個人遊戲,以及眾樂樂的團體遊戲,一個豐富的文化體驗就會向他們展開,他們也就可以擁有真正的創造力。∼唐諾‧溫尼考特《遊戲與現實》

讀過馬克‧ 吐溫《湯姆歷險記》的大小朋友們一定對〈光榮的油漆匠〉這一節印象深刻。在一個美好的夏日週六午後,主角湯姆卻被阿姨留在家裡做苦工──漆圍牆。他手提一桶灰漿,拿著一把長柄刷子站在看起來一望無際的圍牆邊,感到深沉的沮喪。但他沒有垂頭喪氣太久,因為他想出一個好點子。他開始心平氣和地刷圍牆,此時村裡最愛譏諷他的男孩貝恩出現:「哎呀!你又做錯事了,是不是?」湯姆沒有回答他,反而以一種藝術家的姿態,來回打量自己剛剛塗刷過的地方,彷彿這是一件榮譽而新鮮有趣的事。他對貝恩說:「難道一個小孩子天天會有機會刷圍牆玩嗎?」當貝恩被激起興趣,想要試一試時,湯姆還故作掙扎考慮。最後貝恩以手裡的蘋果作為交換,湯姆才勉為其難的答應。之後路過的孩子也被這有趣的「刷圍牆遊戲」吸引,一個接一個地以他們自己手邊的小東西來交換漆圍牆的「工作特權」。於是湯姆這個「退休的藝術家」坐在木桶上,翹著兩條腿,看著村裡的玩伴們,不到半個下午圍牆就被刷上三層灰漿。他最後沉思出一件事:

「工作」是不得不做的事,而「玩耍」卻是心甘情願想做的事。

頑童湯姆真是小哲學家,他理解對孩子而言,同樣的一件事當它是被大人要求完成時,就是一件令人心煩氣躁的「工作」,但當它轉化為有趣的「玩耍」時,就會讓人樂此不疲、全心投入。

這本《動物園的刷牙日》的作者同樣洞悉兒童心理,透過故事善於將「要求」轉為「遊戲」的高手。刷牙如果只是一個有益牙齒健康的「生活常規」,那對所有的孩子而言,就像是煩人的規定,令人抗拒逃避。

然而作者卻理解到遊戲是種有創意的體驗,遊戲中的孩子常常渾然忘我到幾乎脫離現實,於是他創造了一個「動物園刷牙日」的想像空間。

故事一開始,動物園臭臭的,一個遊客也沒有。這個奇怪的情境立刻就能勾起孩子的好奇心:發生什麼事了?原來是動物都不刷牙了,那麼該怎麼辦才好?於是園長腦筋動到名叫「薄荷」的小刺蝟身上,他發明了一種特別的刷牙裝置,讓小刺蝟開始出任務。從懸在高空上幫長頸鹿刷牙、鑽進獅子的大嘴中洗洗刷、攀到大象的頭上將象牙刷得像雪花一樣白⋯⋯。小刺蝟認真又負責,還幫沒有牙齒的食蟻獸刷舌苔,好像很好玩。於是原本不肯刷牙的動物們都張大嘴巴來排隊刷牙,連水族館裡的大鯊魚都張大嘴期待。當孩子們隨著一頁頁色彩濃烈鮮明的圖像翻閱時,彷彿進入小刺蝟的世界中,隨著牠驚險地一一完成任務之時,也認識了各種動物的牙齒形貌。或許還會暗自慶幸,還好自己沒有像鯊魚一樣有三百顆牙齒呢!

於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幫動物刷牙變成了一種新奇的冒險遊戲。正如英國兒童心理學家唐諾‧溫尼考特所說的,遊戲會創造出一個介於內在與外在現實之間的領域。兒童從玩遊戲到一起玩遊戲,再從這裡進展到文化體驗,與現實的生活產生連結,而創造力與行動力就從這裡開始萌發。

你家也有不愛刷牙的孩子嗎?那麼陪他一起讀《動物園的刷牙日》吧!這本可愛逗趣的繪本將為你展示想像遊戲的神奇魔力。也許,故事沒讀完,他們也像故事中的動物們張大了嘴巴,迫不及待的等著刷牙了!

 

摘自  蘇菲 ‧ 薛華德《動物園刷牙日》/采實文化

 

Photo:collusor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佩珊、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