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出狀況」是因為你沒有先看見他的好

孩子隨著時間成長,學會了很多事,也已經能做到很多事,於是我們漸漸地把這些事視為理所當然:認真上課是應該的、好好寫作業是應該的、用功唸書是應該的、幫忙做家事是應該的——沒有做到應該,就是錯的。

文/陳品諠(小品老師)

教室裡,老師在講台上口沫橫飛,學生在台下安靜聽課,突然,其中一個學生發出怪聲、身體亂動——「你在吵什麼?認真上課!」場景換到房間裡,孩子正在寫作業,半小時後,他拿起了手機——「不好好寫作業,玩什麼手機?再玩就沒收!」

你的孩子有類似狀況嗎?你遇過總是「出狀況」的孩子嗎?孩子到底怎麼了?為什麼老是要我們提醒呢?

 

做到是「應該的」,沒做到就是「錯的」

當寶貝剛學會走路、剛學會從一數到十、第一次自己拿湯匙吃飯、第一次拿書來看⋯⋯在一旁陪伴孩子的父母,肯定都會以誇張的語調、綻開的笑容,忍不住驕傲地說:「寶貝好棒喔!這麼厲害呀!」再給孩子大大的擁抱與肯定!我們總是欣喜地看見孩子的好、看見孩子做對的事;但是,隨著孩子年紀增長,我們似乎也失去了那樣看待孩子的眼光。

孩子隨著時間成長,學會了很多事,也已經能做到很多事,於是我們漸漸地把這些事視為理所當然:認真上課是應該的、好好寫作業是應該的、用功唸書是應該的、幫忙做家事是應該的——沒有做到應該,就是錯的。

於是,大人忙於指正錯誤、孩子要避免犯錯挨罵。孩子的生活中充斥著太多「該做」的事,一不小心就會「出狀況」,似乎很難再做對什麼事,更別提被肯定、被看見了。

當沒做到就是錯的,做到是應該的,那何時才有做對、做好的時候?

 

練習看見孩子的「好」

那天上課前,三年級的孩子們一如往常地閱讀著,小彥很快地讀完並大聲問:「老師,可以寫了嗎?」我愣了一下,因為這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已經說過也做過很多次,這孩子根本明知故問!情緒倏地湧上,我轉頭正要說不行時,看見他睜著一雙大眼等待回應,一瞬間,我像是發現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立刻請全班暫停動作,大聲對全班說:「小彥太棒了!不確定可不可以,還懂得先問!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你一樣,」小彥愣愣地看著我,「現在這時間還不能寫,你這麼一問也提醒到大家了,感謝你!」小彥的臉上盡是藏不住的笑容。那天上課,小彥比平時更加積極、專注。

事後回想當時的情緒,才意識到自己已經習慣孩子「應該」要用心閱讀、「應該」要知道什麼時候才開始寫,所以當小彥不在這樣的模式裡時,就會被視為「出狀況」了。如果你問我,當下怎麼反應過來的?我想,那是因為我在提醒自己:「要看得見孩子做對、做好的事。」

試試看吧!當孩子認真上課時,請看見他的專注;當孩子寫作業時,請看見他的負責;當孩子用功唸書,請看見他的努力;當孩子幫忙做家事,請看見他的在乎⋯⋯不論孩子多大,都需要我們的「眼光」給他力量、給他自信,幫助他越來越好。

當我們擁有了這樣的眼光,就會發現,孩子出狀況的頻率其實一點也不高喔!
 


親子講座::當了大人,要如何跟孩子溝通?

講者:彭瑜亮(阿亮老師)

時間:107年5月20日 1830~2030

地點:竹科尼尼生活館演講廳

歡迎報名: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804191429121137558190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