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選上模範生 不代表你的孩子不夠好

協助孩子找出自己生命中的亮點,讓他們知道自己有多棒,努力的愛自己,當自己的模範生。

當大家的孩子每年在競逐各種模範楷模的時候,我家野孩子仍延續從幼稚園就當起的開門手、開關燈手、冷氣手、黑板手、還有......廁所長,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他樂在其中。

好巧,幾位友人最近都陷入同一個困擾,接連的和我述說孩子在學校選舉模範生的過程時衍生的困擾。

困擾的原因,內容大致都是,「孩子從回家的路上開始就傷心大哭,原來是沒當選模範生,看孩子那麼難過,我也不好受,足足安慰了一個晚上,但我鼓勵他還可以去爭取孝親楷模和服務楷模。」隨後轉為不服氣的口氣,「我家小孩成績也很好啊!又參加好幾個校隊?也沒犯過錯?搞不懂ㄟ,到底怎麼選的?我很想要問問老師?」

每年一度的模範生選舉大拜拜開始,這個話題就會固定出現一次,但是抱怨多過讚賞,很少聽過「我孩子班上某某人超棒,當上模範生實至名歸」,都是「某某某也還好,憑什麼可以當模範生?」

我相信,這幾位落選的孩子一定都是在學校表現相當優異的學生,且讓父母感到自豪的孩子。有得失心本來就是正常,但讓得失心擾亂了一家情緒,或產生負面想法,未必是件好事。

選上或沒選上,和孩子的未來人生一點關聯也沒。真的不必陷在「模範生」這三個字的泥沼中打滾的。一個鬼靈精怪和一個循規蹈矩的學生未來誰會有成就,誰也說不準。

有時間去力爭到底誰該當模範生,倒不如多讓孩子學習體認與發揮自己的優點,建立肯定自己,愛自己的自信,才是協助他們踏入漫長人生的最佳禮物。

「小孩,盡量肯定他,多看看他的優點」,這是我當小學老師的姐姐多年來,不斷提點我的一句話。很簡潔,但無窮受用。

 

懂得自我欣賞的「一票模範生」 

其實,我也很八卦的,充滿了好奇心,我問野孩子:「可謙,你們班上這次誰當選模範生?」

「就是L某某和C某某阿!可是後來是C某某當選,因為他們兩人同票數,最後猜拳決定。一開始老師請我們每個人把心目中人選寫在小紙條上互相推選,被推選的票多的就當選,票數一樣就猜拳。」野孩子說。

「蛤?還有這樣選的喔?那猜輸的不是很衰!那L某某有沒有哭?」我問。「沒有啊!可是她心情不好,快哭了,可是第二天又當選孝親楷模。」

「那你呢?得幾票?」我好奇的問。「一票阿」他回答。

「哇~一票耶,哪位同學那麼有眼光?太感動了,誰呀誰呀?」這讓我更好奇了。

「我自己投給我自己啊」。聽畢,我臉上浮現出三條線,反問道:「你?為什麼覺得自己最好?我想聽聽?」

他靦腆又肯定回答,「我都有幫同學和老師做事,打掃很認真,不會和同學一起搗亂,除了功課外,都沒被老師罵過。」

「看來這孩子還滿肯定自己某些特質呢!」我心想。其實,歷經了小學六年的模範生選舉,野孩子向來就是位自我感覺良好的「一票」模範生,說實在,我倒是滿欣賞他這種能喜歡自己的感覺,即使成績向來爛到爆。

 

「爸比國中時也是模範生耶」,我不甘示弱的說,客廳卻一片靜默沒人搭理,我再說,「不騙你們,我國中時真的是模範生!」

這時才換來母子倆同情又想笑的冷漠回應,「喔,是打架模範吧」。「我真的是模範生,不信妳問我同學?」我用懇求的語氣,很無聊的想證明我古早時代真的是模範生。

我就讀的國中是一個年級就有20個班級的大學校,那時一個班大約55人。依慣例,每班必須先選出一個班級模範代表,再進行全校投票,選出十位模範生,當選機率六分之一。

投票十天前,班級模範生代表就要組織競選團隊,設計標語口號、宣傳海報、個人表演,還要安排下課及午休時間到各班級去拉票,爭取同學好感。

每年選舉,校園好不熱鬧,同學情緒high到極點。四處掛滿候選人特色海報,尤其在那個男女分班的年代,男生根本無法接近女生班級,只能遠遠望女興嘆。

只有這段時間,壓抑已久的男生們,可以假藉「聽候選人自我介紹或幫助拉票」名義,隨意到女生班去逛逛;也不少向來就受到矚目花蝴蝶,會趁機到男生班去享受偶像出現般瘋狂的口哨和吶喊,整個校園清春洋溢熱鬧十足。

投票結果出來,我當選了。

說實在話,當下好像也沒帶來多少興奮和榮譽感,不過倒是藉此認識了很多女孩子,這才是真正念念不忘的甜蜜滋味。

多年過後,我一直仔細回想,從我當選那一天起直到今日,好像也沒得到啥好處,或是對我在人生路上有多少幫助。應該我太駑鈍了吧!到現在我也還沒找到答案,也想不出它代表了多大的意義。

頂著模範生的光環,對叛逆又調皮搗蛋的我來說反而是一個假面具兼殘酷的枷鎖。說實在,國中同學間,哪個認識我的同學不知道我常常打架〈可都是保護弱小同學而發生的衝突喔!〉、偶爾小考作弊、也和大夥起鬨鬧女生、甚至和同學一起分享讓人血脈賁張的色情書刊。

光憑以上幾點,我就註定是個不夠格的個模範生。但礙於老爸在同一校教書的無奈下,我和同學偷偷摸摸的舉動,向來隱藏得很好。在老師面前,我是又乖又有禮,學業成績不錯,還經常參加體育競賽為校爭光的的好學生。

 

孩子自信的起源從父母的肯定開始

我想,老爸最了解我。自己的兒子有幾兩重自己最清楚,他從頭到尾都沒將模範生這件事當一回事,就像沒發生過,連提都不提。

在這光環下,我就必須在不認識我的人面前,極盡的虛情假意兼做作,裝出一副乖乖牌好學生的樣子,而且,考試還不能落在前三名外,「面具帶得好累阿!」

環視班上同學,有功課只是中間,即使整天忙著幫家裡養豬,也要盡辦法擠出空檔時間努力苦讀的阿信;有個性開朗,成績實在不忍卒睹,卻整天搶著做各種勞動服務,應對進退有禮乖寶寶;當然也有永遠第一名,處處對老師唯命是從,卻對同學不理不睬而沒朋友的好學生。

說穿了,會成為模範生候選人的學生,十之八九是班上的「風雲人物」,或是班上小團體的頭頭,多數是具有人氣,人際關係好才受到推舉。和能力、成績或才華一點都沒關係。

過了2、30年後回頭想想,「我們還記得求學時代,每學期選出的模範生是誰?市長或縣長獎是誰?這些人在社會中一定功成名就嗎?」

最後一定會發現,當年的模範生、縣長獎或市長獎,在我們各自的記憶裡,保證就像一位在眼前走過的陌生人,下一秒你甚至記不得她的穿著打扮和長相,遑論到底是誰?

就釋懷吧!多花些心思培養出讓自己放心、放手的孩子,遠比一直在意如何讓孩子成為模範生實際得多。

我們的責任,是要讓孩子理解除了各種制式獎項外,發揮最原始的自己與最擅長的優點,也可以受到父母和同儕肯定,透過了解個性與需要,讚賞他們的才能,孩子的自信的起源往往就從父母肯定開始。

如果可以,我們就來試試,將孩子從「非要得獎」的窠臼中慢慢拉起,協助孩子找出自己生命中的亮點,讓他們知道自己有多棒,努力的愛自己,當自己和爸媽心中的模範生。

 

圖片提供:戴志揚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