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不好,其實比你更難受更需要鼓勵

在面對失敗與挫折時,孩子正處於受傷的狀態。他需要的是溫暖的關懷與愛,包容他的失敗與錯誤,並且指引他走向成功的方法。如果因為他的挫折與失敗,而否定他,他可能也因此,否定自己。

在現行的教育制度中,孩子們面對的考試,好像沒有比我們以前少。每考一次試,帶給孩子們的經驗,到底是鼓勵與肯定比較多﹖還是打擊與挫折比較多﹖這當然取決於親子彼此之間面對考試的態度,還有,孩子考試出來的成績。
 
幸運之神,也許有特別眷顧我們家。當長子開始進入正規小學受教育,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兩年後,弟弟也進入小學,走著跟哥哥一樣的道路。偶爾,兩個人沒有考進前三名,我也只會抱抱他們,要他們不要難過,繼續再努力,把錯的、不會的,弄清楚就好。因為我明確的告訴他們,讀書是為了充實自己,考試是為了檢測自己到底會不會。他們不要太在意一時的考試失誤,只要有正確積極的學習態度,遇到錯誤,改正就好。

兩個兒子沒上安親班,不買參考書。但是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參加學校的羽球校隊,在身心上,一直均衡而協調的發展,也一直快樂地進行著各方面的學習。

哥哥上了國中,一開始,還是跟小學一樣,在學校幾乎就寫完回家作業,在家幾乎不複習功課。第一次月考下來,讀小五的弟弟考第二名,讀國一的哥哥考第十名,讓他自己嚇了一大跳,然後,開始在家會複習功課。

閒聊時,我跟哥哥說:「讀國中跟小學不一樣,這是一個高度競爭的學習環境,還會影響未來升學的選擇權,所以不是會了就可以應付的事,而是需要更多的練習來達到精熟。」

第二次月考後回到家,哥哥說:「媽媽,如果不算數學成績,我全部平均是九十五分。」我拍著手說:「那很棒啊!表示你慢慢地進入了國中的學習方式。」哥哥又說:「可是,如果算上數學成績,我的平均分數是九十分。」

我一聽,趕快站起來去抱住他說:「沒關係,媽媽知道你比媽媽還傷心。但是!數學發生了甚麼事,原本你不是說應該可以考93分的,這樣算起來數學考得很低分耶!」哥哥說:「我考數學的時候,太緊張也太粗心。所以錯的亂七八糟,平常小考,我都考得很好的,數學老師也嚇一跳。」
 
 

面對孩子的失敗,孩子比我們更難受,更需要幫助
 
長子的數學邏輯推理能力沒問題,但是卻缺乏實際解題的經驗,與計算練習。他複習數學,喜歡用「看」的。在小學高年級以後,更懶得計算,常常用計算機來加減乘除。所以容易造成題目要思考過久,才想出解題方法,但計算時,又不夠精準。這一來二去的失誤,讓他這次數學月考,只得了及格多一點的分數,比上次月考,數學就退步20分。
 
哥哥月考七科,一科一百,四科都考全班最高分,另外兩科也九十幾分,就一科數學失誤,把他的成績,從平均九十五分,拉到九十分。從頂端,墬落平地,考了第五名。這個刺激,確實夠大。他說:「媽媽,以後我在家要練習做數學了。」
 
小五的弟弟,月考五科,四科一百,自然考九十三分,考了第一名。他說:「媽媽,上了高年級,我自然科,每次都考不太好!」我說:「知道自己的問題,就要解決。上自然課,要認真聽,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問老師,自然課,要理解,就不會弄錯了,也可以跟媽媽討論複習唷!」
 
人生,其實充滿了挫折。但是!愈小遇到挫折,愈容易修復。在孩子面對挫折與失敗時,千萬不要再落井下石,也不要嘲笑、諷刺、打擊他。有人覺得激將法也是好方法。但是!激將法對大人也許有效,因為大人的思維比較成熟,可以體會激將法的用心。對孩子來說,激將法往往不但幫助不了他,甚至可能讓他一蹶不振。因為,在面對失敗與挫折時,孩子正處於受傷的狀態。他需要的是溫暖的關懷與愛,包容他的失敗與錯誤,並且指引他走向成功的方法。如果因為他的挫折與失敗,而否定他,他可能也因此,否定自己。
 

當孩子在失敗與挫折中,一如陷在黑暗的深淵裡,也許他害怕、他無助、他等待著救援。我們要當他的明燈,給他溫暖,也給他光亮的指引,陪伴著他,離開暗黑的困境與束縛。
 
教養孩子,不是短視著,看一時的勝敗與否,而是一生一世的情感相依,是一心一意的生命祝福。祝福每一個孩子,都有對待他的真心與愛,不因為他表現的好或壞,而影響對他付出的愛。只有真誠的愛,是所有問題與難關的處方籤。包容的愛,是突破困難、解決問題、修補失敗,最好的營養品和解藥。
 
當孩子考試成績未達理想時,記得抱抱他、鼓勵他。把不懂的地方弄懂就好,不要讓考試成績成了親子之情的地雷,那樣的傷害,不但幫助不了孩子,還可能適得其反。

 


嗨!大家好!我是尚瑞君,在臉書上經營《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專頁。歡迎來談談心、聊聊生活、感受生命中的自在與舒心。

 

※更多您可能感興趣的相關文章...

孩子考了99分,要不要去爭回那1分之差?誠實與嚴謹,比追求滿分更重要

別說「分數不重要」孩子會誤以為這是他的「免死金牌」;良好的學習態度,才是王道
 

 

Photo By:尚瑞君

數位編輯:黃小羽、吳佩珊、王信惠(2020.4.17更新)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