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新創大學密涅瓦創辦人 尼爾森(Ben Nelson) 〉「網路常春藤」顛覆傳統教育

總部在美國,標榜沒有校園、沒有教室,上課採小班制網路教學,透過獨特互動網路平台進行的密涅瓦大學,創校短短3年內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學生學到了什麼?為什麼選擇台北做為學期的最後一站?

總部在美國,標榜沒有校園、沒有教室,上課採小班制網路教學,透過獨特互動網路平台進行的密涅瓦大學,創校短短3年內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學生學到了什麼?為什麼選擇台北做為學期的最後一站?

 

教育革新延燒到大學,3年前位於舊金山的密涅瓦大學(Minerva)正式招生,強調的是教導學生批判性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未來真正需要的人才。密涅瓦大學錄取率極低,首屆只有2.5%,幾乎比哈佛大學還低:去年則有20000名學生申請,僅錄取385位,錄取率低於1.9%。目前就讀的學生,來自全球54個國家。

密涅瓦大學有很多創新:標榜沒有校園,更沒有教室,上課採小班制(至多20人)的網路教學,透過獨特的互動網路平台進行。 上課時間不是教授唱獨角戲,主要以討論的方式,鼓勵學生表達意見與想法。這所學校最特別的是,每位大一新生第一年都在舊金山校本部就讀,之後的3年,每學期到不同的城市學習,選定的6個城市包括首爾、海得拉巴(Hyderabad)、柏林、布宜諾斯艾利斯、倫敦和台北。

年僅43歲的創辦人尼爾森(Ben Nelson)是常春藤名校的高材生、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經濟系畢業。2005年,不到30歲的尼爾森,便擔任矽谷著名的網路照片分享公司Snapfish總裁。創辦一所「理想學校」一直是尼爾森的夢想。早在大學時代,他就開始思考念大學的意義,「我發現大學教育早已不符合時代需求。」他認為,學生進入大學,隨意修幾門課,屈就一項主修,就以為能夠學到些實用知識,但事實並非如此。大四的時候,他開始組織教改學生社團,設計一項小型且沒有學分的論壇,取名「只為學習」(for the sake of learning),到現在都還頗受歡迎。

密涅瓦號稱「網路的常春藤」,吸引前哈佛社科院院長柯斯林擔任教務長(Chief Academic Officer)。他們致力推動科學性的教學方法,注重批判性思考、創造力、溝通和有效的互動。大一新生必修的幾門課包括「多元模式溝通」(Multi-model Communications),「形式系統課程」(Complex Systems),「資料分析」(Empirical Analysis),和傳統大學不同。

總部在美國的Minerva,有八成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包括9位來自台灣的學生。原本最後一個城市選擇土耳其的伊斯坦堡,但因為安全的考量,最後決定台北。也就是說,2019年1月開學,第一屆的Minerva學生就要進駐台北,完成畢業前的最後一個學期。

今年初,創辦人尼爾森第一次正式訪台,拜訪重要官員與合作夥伴。3天緊湊的台灣行,他和亞太區總裁羅凱(Kenn Ross)特別抽空接受《未來Family》獨家專訪。短短3年內,密涅瓦交出怎樣的成績單?學生學到了什麼?為什麼選擇台北做為學期的最後一站?以下是獨家專訪的精華。

 

Q:密涅瓦第一屆開始至今3年,請談談這3年的成績?

A:我常常問自己三個問題。首先是,學生喜歡這樣的學習模式嗎?過去幾年申請人數愈來愈多,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再來是,企業對我們的學生回饋反應如何?尤其是現代,文憑真的不值錢了。主要是大學所訓練出來的學生,並非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

我們第一屆的學生尚未畢業,但大約有八成密涅瓦的學生念完第一年就去業界實習,全都找到工作,從大企業、非營利組織、政府機關到學術研究單位都有。我們引以為榮的是,業界主管給他們的評價,九成是「超過預期」水準,表現都優於其他研習生。值得注意的是,哈佛大學第一年的學生還未必能夠去實習,通常是大三、大四的學生,密涅瓦的學生則8個月後就可以到企業實習,而且得到如此大的肯定。

最後,我常思考:我們教育出來的學生真的比較好嗎? 該如何評鑑他們?很幸運的是,美國一家非營利組織有個行之多年、對高等教育的測驗CLA+,專門做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與數據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評估。這項測驗通常用於評估大一和大四的差距,也就是大學4年學到的成果。去年,我們讓學生念完一學年就進行測驗,而不是等到4年,學生的成績竟然贏過大學生4年的成果。也就是說,他們念完八個月後的進步程度,遠超過念了4年大學的學生。

 

Q:密涅瓦的學生除了第一年在舊金山外,其他3年在6個不同的城市學習,可以分享學生在各地的特殊經驗嗎?

A:我們每到一個地方,都希望整個團隊能浸入當地的文化。我們的信念是:學生不是「觀光客」,而是當地的「居民」,如此整個思惟方式都會不同。

當學生移居到一個城市,不會住在「校區」裡。我們的目標是,讓他們有機會接觸當地人,在當地買菜、購物,建立自己的朋友和人脈,和當地人互相交流,學習用當地人的角度看事情。

我們會盡可能安排活動與當地人連結,出發前先和學生討論如何設計相關經驗,透過交流與互動,了解與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從當地人的角度討論事情,傾聽他們的說法與意見。在過程中,我們創造了很多互動的機會。

例如在柏林,我們和國會與當地大學合作。柏林有很多難民,因此有很多主題會設定在探討這個議題,例如關於難民的人權與處理等。另外,柏林也具有相當特殊的歷史,包括冷戰時期的柏林圍牆、猶太博物館等,因此我們也針對這裡的特色以及學生的興趣,加入學習主題。

 

Q:去年密涅瓦決定以台北取代伊斯坦堡,成為畢業前進駐的最後一個城市。為什麼選擇台北?

A:選擇一個城市前,我們會考慮幾個重要關鍵,包括:安全、政治穩定、網路開放發達、言論自由、基礎建設穩定、多元化城市發展,以及簽證容易取得等等。

以安全與政治穩定來說,很多非洲國家就不列入考慮;簽證方面,以色列學生無法去回教國家。另外,我們已經在舊金山和倫敦,就不太可能選擇同樣說英語的墨爾本,重複性太高。我們認為台北符合以上的條件,而且是多元化的城市,能夠提供學生很好的學習機會。此外,我們認為大中華區非常重要,中國因為網路不夠開放,香港的生活物價太高,台灣集合以上的優點,因此選擇台灣。

 

Q:你們的入學標準和其他大學不同,不看SAT、 ACT這種標準考試的成績,也不需要個人自傳資料等。為什麼?

A:大學申請仰賴的SAT分數與文章,很多都是學生補習而來,或是花錢請人幫忙撰寫的。SAT的成績,至少有200分和家庭的財富有關。曾有研究顯示,傳統常春藤大學至少一半的學生,來自全球最富有的1%家庭。很多人對這個數據感到訝異,仔細想想其實並不奇怪。

我們統計過,在密涅瓦,只有5%來自全球最富有的家庭。倒不是我們特意去找那些學生,我們要找的是真正優秀、有潛力的人才,不透過傳統的方式,而是以我們獨特的評鑑標準。例如讓應試者完成一些測驗或挑戰,包括視訊口試和筆試。學生不能理解為什麼問這些問題,因此也無從準備;重點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找到真正具獨特性和能力的學生。

 

Q:網路教學是密涅瓦特殊的教學方式之一,成效如何?

A:一般網路教育的平台,包括大規模開放式線上教室(MOOCs)、可汗學院這種普羅大眾網路學習,以及單一學生的教學,都不適合我們的需求。我們需要的是設計給不到20位學生的小型平台,讓網路教學比進教室上課的效率更好。

我們的教授不講課,課堂中主要是互相討論,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因此,這個平台必須評估每位學生的參與程度。例如,假設其中一位學生不怎麼講話,第二位還好,第三位講得太多,教授可以從顯示的綠燈、黃燈和紅燈了解學生的參與程度,那麼下次上課時,教授就可能指定顯示綠燈的學生回答。

此外,平台還必須能因應各項改變。例如從人數較多到分組討論、或合作型討論,參與者能共同編輯與分享,達到教學的效率。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