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科學好好玩!學科學也能讓孩子變成「說故事家」

「青年尬科學」有別於「做」科學的科展活動,而是希望學生「慎思」及「表達」科學。素材不再侷限於書本,而是以不同媒材來拓展學生的科學視野,再透過有吸引力的短講,成為會說科學的「故事家」。

「青年尬科學」有別於「做」科學的科展活動,而是希望學生「慎思」及「表達」科學。素材不再侷限於書本,而是以不同媒材來拓展學生的科學視野,再透過有吸引力的短講,成為會說科學的「故事家」。

 

打破學習科學的窠臼,創造與眾不同的學習體驗

過去台灣的正規科學教育並未重視「溝通」、「表達」的能力。在升學主義的導向下,科學知識也變得呆板、枯燥,學生僅為升學而學,並沒有真正內化吸收。因此,學生擅長的是「快速的」求得正解,而非「生動的」將科學知識表述清楚。

台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於2012年首創的「青年尬科學」科普競賽。以「非具體作品」採「表達科學」的呈現方式,讓學生們表達對於「科學」與「世界」的許多主見和想法,開闢一個新的、更有效的體驗學習管道。



◥ 臺灣學生數理學科知識足列世界前茅卻不善敘理、辯證。

 

不是要讓每個人都成為「科學家」,而是讓人人都有機會成為會說科學的「故事家」

閱讀是學習科學的方法之一;寫作與口語敘事則是科學人才須具備的基礎技能,如何將所讀適切的表達出來則有賴組織與思辨的能力,也讓喜愛科學的學生能夠有科展以外的另一種選擇。

而透過「說故事的溝通模式」不僅能用精簡的篇幅呈現複雜的意義,同時也是一種自主學習的過程,藉由文字與動作,來傳遞自我想法和說服他人;而溝通成功的重要關鍵在於能否引發聽者的興趣,以故事達成的溝通效果遠比單向授課有效。

因此,「青年尬科學」主要透過多元的科學文本,讓學子在舞台上用科學知識較勁、激勵出精彩的科學PK秀,是國、高中眾多科普活動中的一大創新。

 

擁有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成為青少年彼此之間的楷模

「青年尬科學──科普閱讀暨短講競賽」定位為一個包含科學和語文、同時在過程中以PK及交叉問答等型態進行的創新比賽,為K9~K12學生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科學舞台。

培養的不再是學生做實驗的能力,而是青少年「表達」與「思辨」的能力,透過有吸引力的短講,將知識融會貫通並加以表達。在競賽中的各階段中也結合工作坊的培訓,由專家學者指導參賽師生,進而提升競賽水準,賦予更深層的教育意義,也讓競賽更有看頭。

 

培訓「聆聽」與「思辨力」,一層層難能可貴的知識交流

過程中,著重於如何「撰寫科學文本、讀懂文本、表達文本」。培養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能力,不應只是盡信書,而是應給自己保留一點點距離去觀察和思考。

並培訓「聽」與「思辨力」,競賽參考辯論制度,隊伍在「聆聽」對手發表的內容後,加上團隊合作與激盪,再次進行「論證」、「質詢」提出問題與答覆,以淬鍊出完整並具邏輯性的論述。

青年學子們所習得之吸取、轉化科普知識,強化其表達與溝通等技能,都是在競賽中獲得的珍貴學習經驗。



◥ 將所讀轉化為文字、語言表達,講求知識融會貫通。

 

希望能將科學知識用簡單、易懂的話語向大眾宣傳

競賽主題面向,每年採「主題式」深度探究,引領學生深入了解重要的科學內容,不只是啟發學生探索科學,並響應及關懷國際重要議題。

歷年指定主題從「水與環境」、「農業發展」、「光與能源」、「豆類與糧食」等多元議題出發,透過連結人文關懷,臺灣青年學子與世界重要發展接軌,讓學習更有意義!

2017年起,競賽閱讀資料更不再僅限於科普書籍,乃是從生活中常接觸到的資訊載具,如指定小說、電影、電視影集等多元文本,讓科學知識更具趣味。

 

透過這場試著說服他人的短講競賽,不單激發學生積極地釐清知識、反思再修正,更精進了表達敘事技巧。不少學生參賽動機是「自我挑戰與實現」,這也意味著這樣的平台,確實激勵了學生主動挖掘知識及挑戰所學所知的動機提高了,學習參與也變得更積極!激發出令人驚豔的表現。

 


看完整《「青年尬科學」—科普閱讀與短講競賽》創新教育專案

 


【 全臺100個創新教育專案 │ 延伸閱讀 】

科學探究教材教法共備社群

「科學探險家」線上影片教學

青少年跨域整合人才培育計畫

 

數位編輯:楊逸慧、吳佩珊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