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十年磨成的劍,遇上3D列印的刀 ── 談新世代的改變與生存

打破框架、多元嘗試、探索生命、體驗社會,都是好事,但我似乎看到一個逐漸消失的東西,那就是「十年磨一劍」的精神。

作者/彭瑜亮(阿亮老師)

當老師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持續跟新世代接軌;而身為從小學一路教到高中,再持續交流到大學甚至畢業的老師,更是能夠見證世代變換的悄然與巨大!

曾和一位大四的孩子對話,他告訴我正在想辦法躲過兵役。

自己當兵的經驗雖算不上充實愉快,但確實是人生重要的轉捩點。我說,當個兵,有機會沉澱、磨練自己,看看不一樣的生態,倒也沒什麼不好。

他說,那11個月很浪費時間,不但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對找工作也沒有幫助,對生命更沒有意義,只是生涯發展中的斷層、空白格。

我說,某個角度看確實是這樣沒錯。那我很好奇,可以掌控的大學四年,你是怎麼過的?

他沉默了。因為他正因為玩過了頭,還在為能否畢業而苦惱。

最近,我又注意到了另一個現象。

公司多年來徵才,一直維持一個原則 ── 只用比自己年輕的人,原因是希望可以給新世代更多嘗試挑戰的機會,而我發現了某一類型非常積極的族群。

這群孩子的履歷打開來非常絢麗,求學階段便擔任某某策展人、某某執行長、某某總監、某某總主筆...這些頭銜讓人瞠目結舌,敬佩之意油然而生,想起自己十多年前的履歷,甚至會自慚形穢。

於是我充滿好奇的細問每一個頭銜背後的實質內容,有的能夠侃侃而談,但有更多的會越說越空洞。更有意思的是,這些頭銜甚至會橫跨各種不同領域,教育、藝術、行銷、公益、資訊、科學...

如果你問我,這樣不好嗎?我會說,除了某些過於浮濫的頭銜之外,我是非常認同的!打破框架、多元嘗試、探索生命、體驗社會,這些都是當年自己不曾擁有的觀念,說實在,我好生羨慕,也好生佩服。

而從上述兩個現象中,我似乎看到一個逐漸消失的東西,那就是「十年磨一劍」的精神。

 

才華等於實力嗎!?

資訊爆炸以後,地球轉動的速度似乎快了上百倍。於是,我們必須追求效率!努力用最快的方式取得某些巨大的東西,比如收入、比如知識、比如頭銜、比如名氣……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慢慢地去磨一門功夫,畢竟有了網路、有了youtube、有了各類速成課程,打樁紮馬步的事情,越來越少人願意做了。

我活在世代交替的其中一道分水嶺。出生時的總統是蔣經國、小學畢業前學校才有電腦教室、高中擁有第一支可以打電話但只能用英文發訊息的手機、大學畢業後才體會無線上網的便利。這樣的背景,讓我有了不斷摸索與繞路的成長過程。

我各地演講時,都會放一段自我介紹的簡報,和聽眾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背後,是一段段血淚之談。

簡報的的一頁,是關於我「跆拳道教練」的身分。我從小三加入社團、小四加入道館當肉靶、國中第一次比賽被慘電、國二國三跟著教練瘋狂集訓、高中到大學擔任社長兼教練,到最後拿到縣冠軍、全大運銅牌。現在黑帶四段的我,背後是12年的經歷。

第二頁,是「爵士鼓手」的身分。高一借了同學的鼓開始亂打,高二組團後整天跑東門城偷學人家的技巧,大學繼續玩團到處表演也去音樂教室兼課,當兵僥倖進入軍樂隊上過國家音樂廳,畢業後還一度擔任演唱會鼓手。說實在,自己打得並不好,甚至有時候速度還會跟著情緒起伏(抱歉啦團員們...),現在房門外還放著一套電子鼓偶爾用來回憶青春。這段熱血青春,10年。

簡報後面還有其他身分,包含詞曲創作、國標舞者、寫書出版...便都是一段段的挑戰與累積。但這一切,都被退伍後的一句話重重摧毀。

那個下午,一位學校的前輩問我,做了那麼多事情,哪一把是要用來闖蕩江湖的大刀?

我本要意氣風發的一一分享,但到了嘴邊又全都吞了回去。跆拳道,我從沒打過國際賽;爵士鼓,除了搖滾曲風之外都不擅長;國標舞,業餘得名後就沒再跳進職業組;其他的名堂認真想想,似乎也都算不上什麼……

前輩看著沉默的我,拍了拍我的肩膀:「阿亮!才華不等於實力啊!」

其他細節我已記不得,但騎車回家的路上,我是一路嚎啕大哭的。我一直以為自己活得比別人更努力、更拚命,卻連這麼基本的問題都答不出來。還能怪誰?成長的一路上,從父母、老師,到朋友,已經遇到不少貴人,只怪自己做學問練功夫不夠紮實。

於是最後選定教育這條路,我以修行,甚至是自虐的方式在進行。四處求教、潛心苦讀、砍掉重練,而最痛苦的是,越是這麼做,就越發現自己的不足...

或許,真的是年紀到了。新世代的運作模式,確實很不一樣,老實說,我不太習慣,不過其實自己被影響了不少,也從中受惠(比如可以在網路上發布這篇文章讓你看到);但也確實會憂心忡忡地告訴孩子,千萬不要失了練功夫的紮實態度。

十年磨成的劍,跟3D列印的刀,誰好誰壞?誰輸誰贏誰淘汰?我不知道。或許需要綜合運用、截長補短,才能找到新的平衡吧。

上舉的現象,也只是新世代的一部分,還有更多人用不同的方式努力著、戰鬥著。而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世代的交接與傳承,棒子,是必須要接下去的啊!

孩子們,加油。

 

Photo by:彭瑜亮(阿亮老師)

數位編輯: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領$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