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童年經驗,能讓孩子積蓄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挑戰成長後未知的一切

孩子們的童年,都累積在家人用心陪伴時,洋溢而出的歡聲笑語裡。

進入二十一世紀,高度發展的國家,最大的國安問題,都是新生人口的不斷下降。現在的人,不太願意生養孩子。因為,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不知道孩子的未來在哪裡?孩子的童年在哪裡?

 

那個年代,屬於我們的童年...

小時候,我們是放給大自然養的,父母沒有那麼多的時間陪伴我們。 

一家八口,食指浩繁,父親忙著工作賺錢,母親忙著燒飯洗衣。兄弟姐妹就跟著鄰居的孩子們,一起在外面玩,探索周身的世界。 

家門前,是田連阡陌的稻田,雖然那是農夫的財產,但看著農夫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會有不同的變化,那些景象就從眼裡植入心底。我們也依著時節的不同,而變化著遊戲,在遊戲中學習與享受人生。 

那時,民風淳樸,鄰里不只是雞犬相聞,家裡有的東西,也常常互通有無。大家的孩子也生養不少,一起嘻嘻哈哈的玩笑,也一起口沫橫飛的吵鬧,大家都健康自在的,慢慢的長大。 

大一去台中念書,聽到從台北來的同學不會騎單車,沒看過螢火蟲,不會削蘋果皮、剝柳丁,簡直是匪夷所思。 

到了大二,轉系到台北,終於明白,城鄉確實存在很大的差距。那時,幫一對讀小三和小五的姐妹當家教。有一次我說:「妳們的生活環境很好,要什麼有什麼,很便利!」小五的姐姐動了動臉上的眼鏡說:「老師,可是我們沒有童年!」我問她:「為什麼會覺得自己沒有童年?」她說:「爸爸媽媽工作很忙,都沒有時間陪我們玩,我們每天都只是在讀書!沒有遊戲的時間。小學畢業後,又要去美國念書,當小留學生。」 

孩子的童年在那裡?那時,十九歲的我,也不明白。只知道,家教學生的成長環境和經歷,跟自己的相對而言,是沒有交集的平行線。 

大三暑假,去西歐一遊,眼中看到的世界,讓心中渴望的世界更具象,變得更加立體。小時候,眷村的家裡有小花園,但是台北的房子,都裝著鐵門鐵窗。到了維也納,那屋宇樓台,每家都有不同的特色,而窗臺上,是花花綠綠的盆栽在迎風綻放。那美麗又舒緩的景象,深深的震懾著我。我在想,在台北看到的房子,都深鎖著鐵窗在隔絕著彼此,而維也納的房子,卻家家戶戶綠意盎然,花團錦簇的歡迎著世界的交流,這才是生活該呈現的樣貌吧! 

推薦好讀>>林芳萍散文集1
屋簷上的祕密

直到現在,我從來沒能離開過我的童年。彷彿它是一顆埋在土裡的種子,使我從其中取滋養、發茁壯、生莖根、茂枝葉、繁華實。現今,土地之上一日不停的成長,其實是源源於土地下一日不斷的輸送。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記憶生命中的人事物。而我能做的,就是試著將這些保存在我的文字裡。有一天,當我也不在了,希望還能留下生命中的這些美好,給所有心中有愛的人。──本書作者 林芳萍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讓孩子在幸福快樂中成長

當了母親,我盡力的陪伴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玩遊戲。晴天時去圖書館看書,去公園裡奔跑。下雨了,也可以手牽手在家裡散步,玩語詞接龍、象棋、跳棋。搬到竹北,我們甚至可以在家裡打羽毛球,只因為外面風太大,孩子想打球,就想盡辦法達成。我們也一起摺紙船、做風箏,編各式各樣的故事接龍。 

十幾年下來,終於明白,孩子們的童年,都累積在家人用心陪伴時,洋溢而出的歡聲笑語裡。大學時的家教孩子,會覺得自己沒有童年,因為歡樂與笑聲太少,而壓力與責任又太多。她們還沒有好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沒有享受到親人相伴的甜蜜。每天穿梭在都市叢林中讀書奮鬥,只為了小學畢業後,去美國當小留學生。 

孩子一來到這個世界,是以哭聲開啟序幕。後續,也透過哭聲表達需求,肚子餓了、尿片濕了,不舒服、生病了!只要啼哭,他就有機會得到照顧與滿足。然後,他開始建構跟主要照顧者的信任關係,六個月後,開始會認生,如果得到支持與鼓勵,開始學爬、學走,世界就從平面變立體。 

孩子哭得少了,愈來愈會笑。有一段時間,大家都過得快樂又美好。然後,孩子開始會走、會說話,會闖禍,大人的笑容少了,開始怒吼,孩子的笑容,也凍結在恐懼之中。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提供的環境,是背景,我們提供的話語,是配樂,我們跟孩子一起完成的每一件事,就是會移動的畫面。這背景與配樂,還有一再移動的畫面,會織就成孩子日後人生的美好旋律。當他遇上痛苦與挫折,面對問題與瓶頸時,他只要在過往的人生經驗中,擷取一些愛的養料,就可以讓他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挑戰與解決未知的一切。 

父母提供怎樣的環境,怎樣的陪伴,就型塑出孩子怎樣的童年。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幸福快樂的童年中,安心的成長,接受生命中最初與最美的祝福。 


 

!大家好!我是尚瑞君,在臉書上經營《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專頁。歡迎來談談心、聊聊生活、感受生命中的自在與舒心。

Photo:aaandrea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填問卷
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