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杰(彰化大村國小教師) 葛瑞斯魔法教室 看見每個孩子的亮點

李英杰將企業分工概念導入班級經營,用「葛瑞斯」的班級代號凝聚學生向心力,像魔法般改變學生,讓原本自我認知低落、成績落後、沒有信心的學生願意接受各種不同挑戰,主動與勇於嘗試。

李英杰將企業分工概念導入班級經營,用「葛瑞斯」的班級代號凝聚學生向心力,像魔法般改變學生,讓原本自我認知低落、成績落後、沒有信心的學生願意接受各種不同挑戰,主動與勇於嘗試。

 

「問題再大的孩子,老天爺知道只有我能幫他,所以把他交給我,」彰化大村國小高年級導師李英杰,是「教師界奧斯卡」全國SUPER教師2015年得獎者。已經從事教育工作超過20年的他,最喜歡接收其他老師頭痛的問題學生,用他獨特的「藝術教育+創意行動」班級經營策略,讓孩子在小學畢業時個個都脫胎換骨。


李英杰班上的學生都以「葛瑞斯」為代號,從葛瑞斯第一代(Grace1)到現在已有十代(Grace10),超過300個葛瑞斯畢業生。


打造「希望工程」教育

曾有一段叛逆高中歲月的李英杰,因為打架、鬧事、耍流氓,被留級差點畢不了業。大學聯考重考兩次,後來考上新竹師院美術班,在畫畫中找到人生方向。這段人生經歷,讓他特別能理解沒有自信的孩子。


自己成為老師後,李英杰決定要打造「希望工程」教育。他認為畫畫是很好的藝術治療,所以班上學生每個都要畫畫。介紹梵谷離孩子的生活經驗太遙遠,他們不懂也沒興趣,李英杰就讓孩子模仿梵谷自畫像。
方式是廢物利用:奶粉匙變成梵谷叼著的菸斗、壞掉的電話線變成裊裊上升的白煙、象棋做釦子、沙布纏成帽子……。孩子們在創意發想中仔細研究畫作,李英杰再藉機告訴他們:梵谷為什麼要抽菸?耳朵為什麼包起來?孩子因而印象特別深刻,甚至自己跑到圖書館找資料,研究梵谷和他的畫家朋友。


李英杰相信藝術是天生的,只是有沒有被發掘。沒有耐心、脾氣火爆的學生,無法好好畫素描,李英杰就教他畫抽象畫,在「搞破壞」般的創作過程中,孩子自由揮灑,作品讓人驚豔。


班級經營不按牌理出牌

 

李英杰班級經營不按牌理出牌,反而深受學生喜愛,不叫他老師,而稱他「李大俠」。
李大俠的班上沒有小考,只有全校的月考。沒有小考,那麼平常做些什麼事呢?「我們班的回家功課不但特別多,而且還很難,」李英杰笑著說,因為都是課本找不到答案的。


例如,他有一張學習單「觀察馬桶的幫浦」,就讓安親班老師很頭痛;另一張數學乘法/除法學習單「5x7/2」,要學生自己設計應用題題目,同樣難倒安親班老師。甚至跟家長抱怨「這樣很難教」、「李老師出的這些題目考試都不會考,你們要小心!」


李英杰的課堂上隨時會有隨堂考,他請班上程度較差的學生上台當「考官」考全班,想題目的時候就會動腦思考。人人都有機會出考題,想題目、又要想答案,不再有人因為學習落後而發呆、無聊,每個人都忙得不得了。


為孩子創造專屬的舞台

愛打架鬧事、人緣不佳的學生,李英杰就故意選他擔任班級歌唱比賽指揮,經歷和同學的衝撞、爭吵,最後和大家變成好朋友,甚至當上校慶歌舞秀的總指揮。成績最差、最沒自信的學生,李英杰幫他辦一個講笑話大賽,孩子講的笑話讓全班哄堂大笑,發現自己「原來也有厲害的地方」。


一位讓學校老師頭痛的電玩咖,每天翹課泡網咖。到了李英杰班上後,李英杰不打也不罵,只是每天到網咖把孩子「押」回學校,用同理心陪伴他。2009年,孩子得到電玩世界盃MVP,現在是年薪超高的電競教練。


2014年總統教育獎得主吳珮均,原本內向、畏縮又沒自信。李英杰當她的高年級導師時,發現她有美術和體育天分,教她畫畫,還陪她練跳高,參加各項美術、體育比賽,賺獎學金改善家庭環境,甚至得到縣運跳高金牌。


「每個孩子都有人生的亮點,只是大人沒有耐心發現。」李英杰說,他的責任是幫孩子創造專屬的舞台,打破傳統教育現場習以為常只看學科的教學方式。從300個葛瑞斯校友的表現,他很有成就感,也希望把這樣的「葛瑞斯精神」延續下去。

 

李英杰將企業分工概念導入班級經營,用「葛瑞斯」的班級代號凝聚學生向心力,像魔法般改變學生,讓原本自我認知低落、成績落後、沒有信心的學生願意接受各種不同挑戰,主動與勇於嘗試。

 

│創新之處│
‧用「葛瑞斯」的班級代號凝聚學生向心力,做為班級經營主要策略,葛瑞斯有班服、班帽還有班歌、班徽。強調以「對」的方法來因材施教,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讓葛瑞斯成為孩子「心靈第二個家」。
‧李英杰將企業分工概念導入班級經營,「責任拼圖」分配班級職務,股長職務輪流擔任,每學期換一次,成績倒數第一名的孩子也有機會當班長或副班長。


│主要效益│
‧葛瑞斯班級經營策略像魔法般改變學生,讓原本自我認知低落、成績落後、沒有信心的學生願意接受各種不同挑戰,主動與勇於嘗試的態度顯著,校內外活動和比賽無役不與。


│影響力│
‧葛瑞斯魔法教室班級經營策略得到各項全國班級經營獎項,李英杰應邀到各地參加教學研討與分享,幫忙設計教案。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