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自強國小自動好社群 SEARCH饅頭山的奇幻旅程

位於擁擠都市的自強國小,善用鄰近饅頭山的自然資源和文史特色,讓孩子的學習走出課本和教室,知識因而鮮活起來。

位於擁擠都市的自強國小,善用鄰近饅頭山的自然資源和文史特色,讓孩子的學習走出課本和教室,知識因而鮮活起來。

 

以大自然為師,都市學校也可以做得到。


十多年前,新北市自強國小在校內建置蝴蝶園,蝴蝶生態教育發展完善,進一步成為校本課程。近年來,更以鄰近的饅頭山做為基地,結合語文、自然、社會和藝術等課程,進行跨領域的主題教學,充實了校本課程,也深受學生喜愛。


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學習

緊鄰自強國小的饅頭山,是位於中和與板橋交界的小山丘,標高僅約30公尺,早年附近眷村的榮民因其形狀類似饅頭而稱之。2000年時,經政府整建並增設登山步道而成為自強公園,當中有將近百年的老黑松、「山本義信記念碑」和「瑞穗配水池」二級古蹟,以及「鎮南宮-廟中廟」等特殊景觀。


「饅頭山是當地居民運動休閒的去處,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特殊的文史發展,以此做為主題教學題材,孩子很容易產生經驗的連結和學習熱情,」現任新北市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輔導團專任輔導員陳振威談到,上課不一定要用教科書,生活中有很多可利用的學習素材。


「走讀饅頭山」讓孩子了解在地環境

「先把老師帶出來,最重要的是人的連結和互動,」陳振威指出。學校近年大力推動學習共同體,老師通常利用週三或週五下午進行讀書會、工作坊,一群人透過共學共備,發想並設計可以融入教學的課程、教材及教具。


在「SEARCH饅頭山」的奇幻旅程中,老師帶領學生蒐集資料、實地「走讀饅頭山」,並以科學闖關遊戲刺激觀察力,深入了解它的文史與生態特色;從自然物的觀察中感受其特徵、構成與美感,進行團體和個人藝術創作,並分組進行新詩創作和朗誦,展現「饅頭山之美」;由閱讀、討論《無尾鳳蝶的生日》繪本,逐步了解昆蟲的一生與生活史,孩子認識各種昆蟲後,挑自己喜愛的昆蟲為角色,編寫劇本完成「蟲演饅頭山」。


走出教室,知識變鮮活

「透過這個主題教學,讓孩子更深刻了解在地的環境,」自然科教師劉靜文分享,課本上出現的植物不一定貼近生活,走進校園、饅頭山認識自然生態,孩子面對親眼所見的事物,不再只是一張張圖片,更願意主動提問和探索。


例如尋找饅頭山的老黑松,歸納樹皮、葉形等特徵,觀察、討論榕樹的氣生根有何用途,利用現有植物去分辨葉形、葉序、葉脈,以及有些植物也可做為酸鹼指示劑等等。


「走讀饅頭山,除了認識自然生態外,同時結合歷史、文化特色,老師本身也學到很多。」劉靜文回溯共備的時光,老師對於瑞穗配水池的一段歷史不太了解,在文獻上也找不到資料,於是邀請當地的耆老、也是學生的阿公,到學校來分享在地發展的老故事。


學生也對饅頭山的主題教學表示肯定:「以前對饅頭山的想像,就只是一座山,沒什麼特別的,但透過闖關遊戲、打竹板,讓我了解饅頭山上的紀念碑、配水池,各有不同的意義。」當學習走出課本和教室,知識變得鮮活起來了。

 

│創新之處│

‧新北自強國小雖位於擁擠的都市,卻善用鄰近饅頭山的自然資源和文史特色,由不同領域專長的教師共同設計課程,從學生日常生活出發,帶領學生進行實地的觀察、探究、合作、討論、體驗、記錄及創作等活動,藉以建構認知、情感和技能的發展,培養新課綱強調「自主行動、溝通互動與社會參與」的核心素養。


│主要效益│
‧老師擺脫單向講述的教學方式,改以活潑有趣的團隊合作學習方式,誘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孩子在科學闖關遊戲中,藉由團隊集思廣益成功過關;而「蟲演饅頭山」分組活動也大展創意,製作大至胡蜂的翅膀、小至蝴蝶觸角髮夾等道具,輔助肢體動作未能呈現的細節。
‧透過戶外體驗及自主學習,讓孩子真實感受到大自然的溫度。比如第一次踏查時,孩子寫下馬路旁和森林中的種種不同,進而發現環境保護的重要。也有孩子撿起地上圓圓的毬果,詢問老師是否為果實,回去查資料後,才發現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影響力│
‧透過各領域老師的用心串連,孩子從饅頭山的單一主題就能獲得多層面的知識。團隊式的學習則讓不同特色的孩子嶄露頭角,有人很會尋找植物、有人擅長疊杯或繪畫,都是很棒的參與者。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

本篇文章出自第期未來Famiy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