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和佛陀教會我們的故事

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只能控制自己對情緒的反應。所以找尋改變自己的方法,讓自己學會快樂,刻不容緩。
  • 文/ 書摘
  • 2018-02-26 (更新:2018-02-26)
  • 瀏覽數7,078

「面對批評的時候,最好的應對之道是什麼?」

「我要怎樣才能更有成就但不要那麼有壓力?」

「我要如何找到自己的真正熱情?」

「我要怎麼消除焦慮?」

「我需要多少錢才能退休?」

「工作與生活都能更上一層樓的最佳途徑是什麼?」

我們從小到大所學習到的快樂模式,其實根本是顛倒的。我們以為要努力工作,才能功成名就,然後就會快樂。不過真實生活中的狀況卻並非如此,那種模式根本有問題。我們找到了好工作,也功成名就,但卻快樂不起來,反而只是設定新目標而已。如果把「快樂」從推演過程的末端拉到前頭呢?《哈佛商業評論》指出快樂的人的產值高出其他人百分之三十一,銷售成績也高出其他人百分之三十七,而且他們的創造力是同儕的三倍。所以,要過快樂生活之前的基本功課是什麼?要快樂。先求快樂。

人生是由百分之十的事件與百分之九十的面對事件的態度所加總而成。而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只能控制自己對情緒的反應。所以找尋改變自己的方法,讓自己學會快樂,刻不容緩。

 

墨西哥漁夫的經典故事 

一艘遊艇停泊在某個小漁村。戴著昂貴太陽眼鏡與名錶的觀光客走過某個漁夫的身邊,讚美他的漁獲量,還問他花了多少時間捕魚。

漁夫回道:「沒多久。」

「既然這樣,你為什麼不待久一點?可以多抓一點魚?」

漁夫向對方解釋,這小量的漁獲剛好可以滿足他自己與家人的需求。 觀光客又繼續問道:「但你其他時間都在幹什麼?」

「我睡到自然醒,花點時間捕魚,逗小孩,然後再與太太一起睡午覺。到了傍晚,我去村裡探望朋友小酌,彈吉他唱歌,生活非常充實。」

觀光客突然變得態度急切,「我有企管碩士學位,我可以幫你!以後你每天應該要延長捕魚時間,將多餘的漁獲賣出去,有了剩餘的錢,就可以買更大的船。」

「之後呢?」漁夫問道。 「以多賺的錢買入更大的船之後,你就可以買第二艘、第三艘,繼續買下去,最後將會擁有一大批拖網漁船。你再也不需要賣魚給中盤商,可以與加工工廠直接議價,甚至直接創設自己的工廠。然後,你可以離開這個小漁村,搬到紐約市!你可以在那裡坐鎮指揮自己的大型全新企業。」

「需要花多少時間?」漁夫問道。 「二十年吧,至多二十五年。」觀光客回道。 「之後呢?」

「之後?哦,朋友,真正好玩的時刻來了,」觀光客哈哈大笑,「等到你的企業的確頗具規模之後,就可以把公司股票賣給社會大眾,賺進數千萬美元。」

「數千萬?真的嗎?之後呢?」漁夫問道。 「之後你就可以退休了。住在靠近海岸邊的小漁村,睡到自然醒,逗小孩,花點時間捕魚,再與太太一起睡午覺,晚上與好友小酌彈吉他。」   

 

佛陀如何巧妙運用這個秘密?

有一天,佛陀造訪某個小村莊。

他已經開始修行,也被大家稱為比丘,他不斷遊歷各個城鎮、宣揚佛法。他深受大家愛戴,許多人只要聽到他要來了,都會跑去聽他講道,許多比丘因而喪失了僧眾。

某個比丘十分氣惱佛陀,發現了他的住所,於深夜跑去找他,憤怒大吼,「你無權教導其他人,你跟一般人一樣愚蠢,你只不過是在欺瞞大家。」

佛陀對著這名比丘微笑,靜靜聽完他的辱罵。

等到他結束之後,佛陀依然坐著不動,只是對他微笑。這比丘看了更加惱火,「你為什麼只是坐在那裡笑?你難道無話可說嗎?」 然後,佛陀開口了。

「比丘,告訴我,你有接待過登門造訪的親戚、朋友或其他客人嗎?」 「有啊。」 「比丘,再告訴我,你會為了他們造訪而特地準備美食佳餚嗎?」 「當然,」那名比丘回道,「我會準備。」 「好,比丘,我再問你,」佛陀繼續追問,「如果他們不接受你的款待,這些食物最後是誰的?」

「這個嘛,我想他們要是不接受,那些食物自然就都是我的了。」

「對,」佛陀說道:「比丘,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我身上,我不接受你的怒氣與批評,它們依然是你的。」

那名比丘聽得瞠目結舌,完全不知該如何回應。 他的怒火在心裡不斷沸騰,但是卻找不到發洩的出口。

沒有人要為他承擔那股情緒。

佛陀繼續說道:「你羞辱我、咒罵我、苛責我的話語,我一概不接受,全都是你的,那些東西全都是你的。

「如果你對我生氣,我絲毫不覺受辱,那麼這股怒火將會反撲在你身上,不開心的人就只有你而已,你的作為傷害的是你自己。如果你希望停止自殘,必須要去除怒火,轉為關愛。

「要是受到羞辱、咒罵、苛責的人也反唇相譏,那麼就宛若與對方入席共同進食一樣。但我並沒有與你一同入席,比丘,那些是你的,依然都是你的。」   

 

摘自 Neil Pasricha《快樂是可以練習的》/ 春天出版

 

Photo:Robson Hatsukami Morgan,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吳佩珊、黃小羽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