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備,是老師的DFC

「共備」是一場教育間的專業對話,「共備」是大家一起腦力激盪,把對解決問題的各種想像一起討論,「共備」是老師的DFC!

經常在分享的場合聽到有老師提出疑問:你們做的事情聽起來要花很多時間,而且應該需要有很多人才有辦法共同完成,你們是怎麼做到的?會有這樣的提問想是因為,在國小階段,擔任導師的教師們都是包班制,好處在於「教師專業自主」,但是教師卻必須要有三頭六臂,並且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然而相較於「團隊合作」,「單打獨鬥」卻比較經常發生於教師們的日常,那麼,如果想帶領孩子們完成DFC的挑戰,何不也來一場老師的DFC?

每一個孩子們的行動故事,對我而言都是一次「老師的DFC」,事實上,「你們是如何做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老師必須先對自己說:「I can!」,因為當孩子們開啟對生活周遭的感知能力時,老師也將跟著被啟動,透過孩子們的視角來看待問題,所以,除了孩子們必須團隊合作,相信老師們也應該有自己的團隊合作,所以「共備」這件事情就應運而生。

「共備」是一場教育間的專業對話,而對話的起點是因為「共感」!以南郭國小參加第七屆行動故事挑戰的故事「守住南郭1920」為例,就是因為老師們共同有感於「孩子們需要更認識自己的家鄉與社區」,接著,開始想像各種課程的可能性,決定一個或數個課程融入這樣的教學目標之後,便開始實踐課程,最後,陪伴孩子們一起分享行動故事。

「共備」是大家一起腦力激盪,把對解決問題的各種想像一起討論,因此也讓問題獲得更完整的詮釋,即使是老師每個人有不同的興趣與專長,因此產生各式的「洞見」,就像我們在解決社區裡老屋的閒置問題中,融入了公民素養、歷史文化以及批判思考等策略,如此一來,也能更擴大孩子們的視野,激盪出更多面向的解決問題行動。

「共備」通常不會只有一次機會,過程中經常性的討論以及修正是需要的,在「守住南郭1920」的行動故事中,我們想要讓大家更認識「南郭郡守官舍群」,但是,因為這個區域是彰化縣政府的職員宿舍,受限於既定且必要的「行政程序」,必須一邊進行課程一邊依照現況進行調整,「共備」也就成了團隊凝聚「再共識」的時間了。

「共備」是老師的DFC,當大家看到孩子們行動故事的成果,都會覺得對輔導員來說這是一段漫長的歷程,更是辛苦的挑戰,不過,「當改變成為一種習慣,這只是一個開始」,給孩子改變世界的機會,也給自己改變自我的機會。

 

作者介紹:陳宥妤老師  彰化南郭國小教師

Photo:Free-Photos ,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陳玉玲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立場
成為未來Family Line好友,看更多教養好文及最新教育資訊喔!